16.張仲景千裏尋醫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在這部著作中,他比較係統地寫出了中醫的學術理論,而且開列了當時認為最有療效的代表性藥方113個;他還首次提出了人工呼吸的搶救方法,這在當時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被稱為中國一絕。
有一年的春天,張仲景的弟弟要出遠門做生意,為了預防不測,他對哥哥說:“你先給我看看,近期內能不能生病,如果有大毛病,我就不去了。”張仲景給弟弟把把脈,看看舌苔,說:“現在沒什麼病,就怕明年,背上要生瘡,叫搭背瘡。”弟弟接著說:“背上生瘡,很重吧?那我隻好不去了。”哥哥說:“不用犯愁,我給你開個藥方帶上,背上一疼,馬上抓藥吃,然後它就會移到屁股上去,沒有什麼大的妨礙,以後,誰能認出它來,你便可讓他醫治。”
帶著哥哥的藥方和囑咐,弟弟到湖北做生意去了。轉眼一年過去,果然不出哥哥所料,他覺得背上疼痛難忍,急忙照哥哥開的藥方抓了藥用水煎一煎服下去了。沒過幾天,屁股上便拱出了瘡包,背上不再疼痛,紅腫也消失了。他照哥哥的話又找人醫治,沒一個人能看出是搭背瘡。
有一天,弟弟來到了襄陽城,一抬頭看見一所藥店,便進去瞧瞧,店堂裏有一個老者正眯縫著眼睛坐在那兒,他就是坐堂先生,人送外號“王神仙”。弟弟就請他給看看,看罷,他哈哈大笑說:“這本是搭背瘡,怎麼會跑到屁股上了?怪哉,怪哉!”弟弟說:“這是我哥哥移的。”“他既然能移位,說明他能治好這病,為何不讓他治?”“他在家鄉河南,所以不可能讓他治呀。”聽了此話,王神仙說:“那你先吃我幾副藥,再貼幾帖膏藥吧!”
沒過多久,弟弟的病治好了。他非常高興,便提筆疾書,給哥哥寫了一封信,信中盡述治病經過。張仲景接到弟弟的信,十分驚詫。他想,果然天外有天,這王神仙一定有回春妙手,手到病除的本領,我一定要去向他學習高超的醫道,哪怕路途遙遠,坎坎坷坷。
主意打定,他便向襄陽出發了。一天,張仲景來到了襄陽同濟堂門口,他對夥計說是要找藥店坐堂先生加老板王神仙。那王神仙聽說有人找他,便出來問道:“找我何事?”張仲景想了想說:“我是從河南來的,生活無依無靠,請先生容我在這兒幫個忙混口飯吃。”王神仙見他麵目倒還清秀惹人憐愛,便說:“我這裏人手也不怎麼足,不過盡是些苦活,曬藥製藥什麼的,你能幹了嗎?”張仲景說:“能幹,能幹。”於是王神仙便收留了他。
打那以後,張仲景早起晚睡,十分勤快,腦袋也靈敏,許多草藥名稱聽過一遍全能記住,一般藥性病理一聽就懂,所以王神仙十分器重他。王神仙見他如此靈性,就讓他給自己當助手,看病抄方,配合默契。
有一回,一位老大爺牽著毛驢來接王神仙給兒子看病,說是得了急症,王神仙一早就出去了。沒有多久,那老頭又回來了,帶著王神仙的藥方抓藥。張仲景看看方子,又問問病人情況,馬上明白病人是生了蟲子。不過,他發現那味能毒死蟲子的藤黃開得太少,藥量小不但不會毒死蟲子反而會折騰病人,還有腸穿孔的危險。
怎麼辦呢?張仲景想了一會兒果斷地加大劑量,然後隨老頭一起到了患者家,對王神仙談了自己的見解,王神仙連說:“對,對!不過,你到底是何處高人,有如此見識?”張仲景便對他說了實話,從此,他的醫術越發高超,人也越發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