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1 / 3)

第一章1.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與升級理論指導

學生素質教育與全麵升級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與升級方案1.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社會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中小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曆史大潮中,許多高校的基礎文明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素質教育”討論的深入,人們發現,基礎文明教育常常是:學生依然我行我素,成效不大。其中緣由,不能不令人深思。

學生基礎文明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加強校風校紀教育、嚴格規章製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基礎文明教育的根本

從現實情況來看,學生基礎文明教育之所以難以取得滿意效果,並不是因為他們對其中的道理不懂,而是這種教育從形式上隻是對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的某種補課和簡單重複,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貧乏和偏廢的狀況。

如在高校考試中存在的作弊流行病,一方麵反映了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改進和加強,另一方麵,毫無疑問,這與高校學生學風的浮躁有著直接關係。它所突顯的是學生科學意識、科學觀念、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缺乏,而它們正是人的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體現。

目前,眾多高校都對考試作弊者給予嚴厲製裁,甚至抓到一次即處以“極刑”,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但仍有學生以身試法,屢禁不止。要杜絕考試作弊現象,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不可。沒有科學素質的提高,就不會有強烈的科學意識、科學觀念,就不可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密切關注,也就不可能有不斷學習、勤奮學習的動力,“六十分萬歲”、混文憑、考試作弊現象也就不可避免。

基礎文明教育說到底就是紀律和道德教育。如果沒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作支撐,基礎文明教育隻能是低層次的養成教育,而不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因為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實質就是“實事求是”,即無論幹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和遵循客觀規律,合乎科學,嚴肅認真,腳踏實地,一絲不苟,準時精確和條理化;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熱愛科學,信仰科學,追求真理,謹嚴刻苦,敬業進取,勇於批判,大膽創新,具有為人類服務和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而這正是我們所要求的紀律和所提倡的道德的重要內容。所以,一個人具有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就會對紀律和道德有深刻的認識,從而就會自覺地去遵守紀律和實踐道德。

同樣地,在我國,由於中學階段文理分科、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及大學階段狹隘的專業知識教育,造成了大學生人文科學知識相對貧乏、文化素質相對低下,這也是造成基礎文明教育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使基礎文明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取得成效,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對於高等教育,人們一向認為它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的場所,因此,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是高等教育題中應有之義,學生是社會上科學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人們在討論學生素質教育時,常常忽視或較少談及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的問題。然而,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必須大力加強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首先,從理論上說,人的個體素質結構係統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它們相互聯係、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其中,社會文化素質居於最高層次。而人的社會文化素質又由科學文化素質、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能力素質等構成。在這四種素質中,科學文化素質又是其他三種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素質教育也是如此,抓住了科學文化素質這個“牛鼻子”,就能促進其他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