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第一課(1 / 2)

“劈啪劈啪…..”俱樂部裏大家正熱火朝天的練球,明湖俱樂部不大,分為東西兩個半區,東半區是會員區,供業餘乒乓球愛好者或退休的大爺大媽們使用,沒有專業的教練陪練和指導,全憑個人興趣,當然收費也比較低廉。西半區是專業區,一般是供體校的學生或接受專業訓練的孩子使用,有教練進行基本功、步法、體能、技戰術等各方麵的專門指導,定期舉行比賽,有省隊的教練來進行考察和選拔,收費相對較高。但對那些一心想讓孩子走乒乓球這條路的家長來說,這點錢就不算什麼了,畢竟一旦入選專業隊,孩子這輩子就不愁吃穿了。更何況這家俱樂部由於王磊前國手的經曆,在專業隊和業餘屆的名氣很大,每年都有幾個幸運兒入選專業隊,這樣一來家長們更加趨之若鶩,擠破了頭也想把孩子送進來。為此王磊私下裏沒少得意,不過換來的是老陳的白眼和楊洋的傻笑。

在專業區東頭牆角的一張球台上,楊洋正有模有樣的連著球。隻見他站在球台側身位,從旁邊的球筐中拿起一個球,吸了口氣,然後凝神半側身,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左手托球於掌心,放在身體右前方,左手將球向上垂直拋至20厘米左右,此時重心放在左腳,右腳跟稍稍提起。同時右臂向後拉並外旋,在前臂的確帶動下,小臂向右後上方引拍(動作幅度比較大,運動軌跡為一大圓弧,由右臂引拍形成)身體與台麵約成90゜,腰部向右移動,迎球時,右臂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揮動,待球下落到與網高時,前臂加速向左上方揮擺,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轉動,前臂、手腕和手指一起用力擊球中部向左側下方用力摩擦球。隻見球帶著強烈的弧線旋出,一跳在本方球台中部偏右位置,二跳則很詭異的劃出一道明顯的弧線,準確的落在對方左手近網偏角處(俗稱小三角區)。球過網後並不向前走,而是向後跳了兩下,一頭栽到網子底下。

如果這時有體校的教練看到這一幕,肯定會驚訝的張口結舌。一個五歲的孩子,卻輕易發出了很多準專業球員都發不出的小三角強側下旋短球,隻是在角度的控製上、旋轉的強度上還有所欠缺,在實在是令人驚訝。

不過看楊洋的神情,殊無喜意,歎了口氣,又拿起了一個球,同樣的動作,隻是在觸球的一瞬間手腕隱秘的轉了一下。於是,一個與剛才的球弧線相似、但落點位置卻截然相反的球出現了,依舊是過網不走,依舊是兩跳紮網。如果說剛才那個球讓體校教練目瞪口呆的話,估計這個球會讓他們下巴掉了一地了。同樣的旋轉,位置卻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發球的動作幾乎完全一樣,隱蔽性極強。這樣的水平已經不遜於省隊的專業水平了,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楊洋他今年還不到六歲。

楊洋繼續歎氣,接著又拿起一個球,幾乎同樣的動作,一個標準的反手急下旋長球發出了。接著是反手外拐側旋、正手底線急長球、中路偏正手短下旋、中路偏正手長下旋…。如果說剛才教練們還有下巴掉的話,現在他們可能掉什麼都不管用了。每個球都落點精準地道,這樣的發球即使在專業隊裏,也是可以排到前列的。不過雖然有著這樣的表現,但楊洋臉上卻一點都看不到喜色,臉色反而越來越黑,因為他現在越來越懷疑,自己拜老陳為師是否是人生中的最大錯誤。

楊洋回想起老陳給他上的第一堂課,不禁有些悲哀:老陳一臉嚴肅,手裏拿著一個俱樂部訓練用的直拍,對麵前站的筆直的楊洋說:“今天咱們就開始上第一堂課。首先,我們來講一下乒乓球的基本知識。首先是器材,你知道乒乓球拍有多少種嗎?”

楊洋搖搖頭。

老陳一臉鄙夷的表情:“這都不知道,你以前都跟誰學的?太讓我失望了,出去之後別說是我的學生啊,我丟不起那個人…”

“…陳爺爺,我真的可以不說是你的學生嗎?”

老陳臉瞬間就黑了:“…你什麼意思啊,當我學生很丟臉嗎?我告訴你,以前多少人想讓我教我都不搭理他們…”

楊洋委屈的低著頭,承受老陳的口水五分鍾。

老陳停止了口沫四濺的表演:“…剛才說到哪了?…對了,球拍的分類…都是讓你小子給氣的…咳咳…球拍可以分為直拍和橫拍兩大類,當然還有一些異形拍,這都不常用所以我就不跟你講了。先說直拍,主要有中式直拍和日式直拍兩種。中式直拍拍麵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拍麵相對橫拍要小,主要用單麵擊球,因此速度快,台內球控製比較容易,正手殺傷力大,線路變換靈活;但同時存在護台麵積小,防守不太容易,反手攻擊力弱的缺點。主要打法有左推右攻,兩麵攻,弧圈結合快攻和直拍削球等打法。當然,不同打法的握拍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

老陳拿起手邊的球拍做示範:“…直拍快攻打法的握拍一般是以食指第二和拇指第一指節在拍的前麵構成一個鉗形,拍柄貼住虎口,拍後三指自然彎屈貼於拍1/3的上端。如果形成的鉗形比較大,我們一般稱為大鉗式,大鉗式比較適於正手進攻,力量比較大,但是手腕不太靈活,台內球不好處理,處理反手球存在一定困難。鉗形比較小呢,我們一般稱為小鉗式,相對而言手腕靈活,台內球有優勢,反手較順暢,但是攻球力量不是很大,殺高球時不易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