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仁者壽而康(1 / 2)

30.仁者壽而康

我說,古話講仁者壽,你的名字怎麼會叫沈者壽的?

他說,其實他父親沒文化,所以請鄰居給兒子起名。那鄰居大概覺得新聞記者是很有文化的人,說你的孩子就叫新聞記者吧。老大叫新壽,老二叫聞壽。老四生出來,自然叫者壽。他是老四。

我常常覺得,名字和命運和性情有關聯。叫沈者壽的人,定有仁愛之心。杭州有位老作家,應北京某編輯部之約,想寫趙樸老傳。可是進京采訪,差旅食宿,他個人拿不出這錢。沈者壽問要多少錢?他說六幹。沈者壽說趙樸老同意?老作家說同意了。沈者壽說那我幫你解決一萬元。

說完回到單位就給好友根源法師打電話。說趙樸老是佛教協會會長,對靈隱寺很關心的,法師能不能幫助解決這一萬元?法師說他的權限正好是一萬元,很願意解決。沈者壽連聲道謝,說:功德無量!

沈者壽立即向老作家報喜,前後不過兩個小時。雖然這件事後來因趙樸老沒有應允而未如願,但那位老作家至今說起仍感慨不已。沈者壽好像一個最殷勤的辦事員,總是討得上級的歡心。其實沈者壽隻是想讓人早一分鍾高興。其實沈者壽不是辦事員是上級,是杭州市委副書記。其實沈者壽不像常規的書記,倒像一個文學青年。

大約一年半前我收到一封寄自杭州的讀者來信。我的讀者來信,年輕人、中學生乃至小學生多。這一封信,顯然又是一位熱血青年,讀完之後我也非常熱血非常青年了。我怎麼也不能把寫這封洋洋灑灑幾頁信的人,和市委副書記聯係起來。5月中我來杭州便通過朋友去看他。他那氣死減肥藥的標準身架,敏捷而利落,遠看是三十多歲,細看四十多歲。等他向我嚴正聲明他已六十出頭的時候,我就被他用定身法定在那兒了。怎麼會呢?如果六十歲的人都這樣康而壽,壽而康,那四十歲的人還有什麼活路?

後來知道,他年輕時,在雙杠上可以單臂倒立,在單杠上可以套住一隻手後一圈一圈做大回環。他不年輕的時候,或者說他已六十出頭的時候,他還可以一口氣一天寫近萬字。除了去洗手間就不站起來。前年出一本四十萬字的《大潮回聲》,去年又出一本十六萬字的《大路尋蹤》。每天還要讀十多種報。讀不過來的時候,又想,倘若有一篇好文章漏掉了,那多可惜!倒好像學生記課堂筆記,生怕漏掉。段似的。我常常從報上看到訪問明星是怎樣保持年輕的,各個不同的明星,常常有每每相似的回答,譬如說有一個好的心態。沈者壽不是美女明星,沒有人會去問他如何青春常駐的。有人送他字:仁者壽而康。我想,也可以說康者仁而壽,壽者康而仁,仁者康而壽。一個健康的心態,包括好學、快捷、不辭辛勞、不拘一格、說幹就幹、與人為善。行為的年輕必定因為思想年輕。

1991年,校辦工廠娃哈哈生意紅火沒有房子,一家國營罐頭食品廠有房子而沒有效益,到了資不抵債、靠貸款發工資的地步。讓娃哈哈兼並罐頭廠?現在講兼並,如同講煎餅一樣尋常。但是,在1991年夏,在小平同誌“南巡”以前,講兼並的人真有點像改革尖兵。市級國營廠歸屬校辦工廠?寧為雞頭不當鳳尾。小魚吃大魚是和平演變。沈者壽找財稅局長,財稅局長說太好了。沈者壽找市長,市長說杭州應該有震動全社會的改革措施。沈者壽找經委主任、體改委主任、輕工業局長。找罐頭廠廠長,說這是給你一個梯子,體麵地下來,你也可以為改革作點貢獻。找娃哈哈老總宗慶後,宗慶後自然要問清罐頭廠的債務有多少?退休工人有多少?沈者壽兩天裏談了七八個人,最後邀上宗慶後,去罐頭廠和班組長以上二百多人對話。對話後,罐頭廠職代會通過了兼並。1991年7月的悶熱的夏天,沈者壽前後奔波十八天,娃哈哈兼並了罐頭廠。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