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觀念素質教育的方式

學生的觀念素質教育與升級理論指導

學生素質教育與全麵升級學生的觀念素質教育與升級方案1.學生觀念素質教育的方式

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項長期複雜而又艱苦細致的工作,是高校的重要職責之一。

從總的情況看,目前,高校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主流是好的,總體呈現積極進取、健康向上態勢,成才成功願望和學習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政治興趣和政治信念趨向淡化,理想功利化趨勢明顯。高校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也出現了教育目標偏移、評價標準多元化、教育模式缺乏創造性、教育效果一般化等現象。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強這項工作。

強化教師與學生互動性、主體性

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遵循學生發展成長的規律,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要確立、承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同時都是主體的模式,即“主—主”模式,突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之間的主體性,打破傳統的“主—客”模式,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允許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環境中學習。

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既定的人生觀取向與規範,明示於學生,也應將與之相似、相異甚至相反的各種現象告訴學生,而不是采取鴕鳥政策,將後者裹藏起來。要主動打破教師的至尊地位,以朋友的姿態與學生相處;教師也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充實自己,學習新知識,總結新經驗,還要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善於汲取學生的閃光思想,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育模式和方法。

注意教育的發展性、實踐性和層次性

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定位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方式方法也應當與現實的經濟狀況相適應。學生是先進文化的接受者、創造者、傳播者,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培養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抵禦各種不良思潮侵蝕的能力。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在思想道德領域中最基本的價值導向,集體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使當代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範,使他們自覺抑製不正當的個人利益和狹隘的小團體利益。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提倡通過艱苦奮鬥以實現自我價值,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接受和傳播當代中國的主導文化,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知識,反對迷信;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應當成為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內容。

社會的和家庭的、曆史的和現實的、國內的和國外的、經濟政治的和科技文化中的各種信息和問題,都會以各種方式和渠道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支配著學生的行為。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目標要與動態發展的社會現實相一致,應從現有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條件出發。掌握大學生人生觀形成的特點,從學生現有的思想狀況出發,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可以接受的程度出發,有分別地、分層次地進行教育,既要貫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目標,又不能降低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

在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時,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層次高低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對那些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思想素質高的學生,教育和幫助他們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把他們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對於那些在思想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麵處於中間層次的學生,應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用人才;對那些受消極人生觀影響較大的極少數學生,則應引導他們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探索有效途徑和載體,加強觀念教育

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參觀考察活動,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改革開放成就展,利用影視資料、新聞媒體、社會輿論進行社會主義人生價值觀教育。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社團活動、青年誌願者活動,舉辦征文大賽、講演比賽、辯論大賽等方式,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教育、熏陶和引導青年學生。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優勢,積極開發拓展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渠道。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學生的心裏谘詢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和家庭在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方麵的重要作用,使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營造一個全麵的優化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