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戲劇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記憶,戲劇家是這種記憶的傳承者、守護者。曾經帶一些朋友到劇團去,他們看到劇團時,驚訝地說:

“他們在台上那麼光鮮,生活中那麼靚麗,沒想到劇團這麼簡陋。”是啊,外人隻看到舞台上的榮華富貴、美輪美奐,卻不知他們工作的艱辛與清貧。其實,明星隻有幾個,富有的藝術家屈指可數,絕大多數的藝術工作者尤其是戲劇工作者們是非常辛苦的。嚴寒酷暑他們要練功,節假日他們要演出。他們曾住在豬圈的隔壁,他們曾住在稻草鋪就的地鋪上,而且時間並不在遙遠的過去,卻是在真真切切的當下。他們一直有意識無意識地執著於戲劇的傳承發展,而這種執著隻有極個別的戲劇家被曆史記住了,大多數的執著在曆史上沒有任何印記。他們中的很多人一輩子隻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演戲。他們帶給觀眾無數的歡樂,他們的粉絲會跟著他們走遍大江南北,但他們曆史的腳印卻會隨著時間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每當看到他們在舞台上投入的表演時,就會想到他們的艱難與付出,總會有一種想掉淚的感覺,總會有一種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什麼的想法。能為他們你:一些什麼呢?2012年年初,常州市第六屆戲劇家協會主席團一致決定,出一本《常州戲劇家(增訂版)》,在1998年《常州戲劇家》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對已經選進書、目前還健在的戲劇家增補內容;對原來未入書、現已是三級職稱以上的專業的戲劇工作者選入書中;對一些在業餘戲劇創作、演出、評論中取得轎人成績、具有較大影響以及在全國和省級以上賽事中獲獎者選入書中。為了反映常州戲劇發展的整體狀況,附錄中增加了《曆代常州戲劇家》和《常州近現代戲劇家對中國戲劇文化的貢獻》兩篇文章,以期為有興趣的人們提供備查的線索。

在編撰工作中,得到了江蘇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汪人元同誌和原《上海戲劇》雜誌社副社長、副主編陳雲發同誌的大力支持。在此過程中,全體編纂人員滿懷敬畏之心,同時有一'種戰戰克就的感覺,生怕會遺漏一些人。開了無數次會,碰了無數次頭,修改了無數回,但一定還會有很多遺憾。倘若如此,隻能祈請原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