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思考

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指導

學生素質教育與全麵升級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與升級方案1.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思考

探索素質教育之路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素質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真正落實,應從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抓起。

心理活動存在於人的一切活動過程中,心理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之一。人的身心潛能的開發和社會物質、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結構中的內化,都在其心理素質水平上得到綜合反映,人的基本素質的提高與其心理素質的水平呈正相關。

素質教育的提出,使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綜合化,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概括為提高學生素質,更突出了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強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促其心理機能的提高和心理潛能的發揮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核心和根本,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才能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我們所說的心理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與健全的人格為其基本內容的教育。它的任務是:通過心理素質教育使學生常見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困擾,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協調影響和輔導中得以排解與消除,使學生在認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誌和社會人際適應等方麵得到健康發展,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麵對困難與挫折去頑強奮鬥,學會自我教育與創造,從而提高能力,促進整體素質的全麵發展,保證他們能成功地渡過學生時期這一特殊的人生旅程,為他們充滿信心富有創造性地去適應未來,使個體的心理傾向與社會的顯示要求之間達到完美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矗學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在實施中由教育形式的不同可分為集體教育形式與個體教育形式。

集體教育的主要途徑

(1)開設專門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生活環境的現狀,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和創造心理的指導,促進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等,促進其個性心理健康發展。可在初一、初二年級開設“身心指導課”、“學法課”,以指導學生三個“學會”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初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身心指導”講座、“學習心理講座”,幫助學生認識身心健康及其對成才的重大影響,指導他們適應青春期的學習、生活及學生文理科分班指導調整等。初三、高三年級可開設“學習心理”係列講座與“考試心理輔導”講座,進一步幫助學生保持適度緊張,減輕心理負擔,提高學習效率,並介紹複習策略、應考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