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檀溪之戰(二)(1 / 2)

八月的驕陽像張火傘,中午,天空亮得耀眼,好像一大張燒燙了的白馬口鐵板。路邊垂柳的細枝一動不動,樹影縮成了一團,蒙著一層塵土的葉子都蔫蔫地打卷了。路麵也被曬得軟軟的,向遠方望去,寂靜無人的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汽在升騰。

那不是真的蒸汽,而是部隊發起進攻而帶起的灰塵,同盛軍500人的中級步兵方陣衝鋒弄出的動靜很快就被檀溪鎮外的崗哨發現了,剛發出警報聲就被同盛軍中射出的一箭所熄滅,可惜還是晚了,警報聲已經傳出。然後就聽見鎮裏騷動了起來,居民們慌亂的向著四處逃竄。

而鎮子左側的地方就像桃白白所說是一個巨大的兵營,那裏的敵軍在聽到警報聲後也快速做出了反應,從裏向外衝出了不少兵士,很快兩方就開始了短兵相接。

王天寶率領300人呈錐子型向著敵軍鑿了過去,而葉金帶著剩餘的200人迅速成扇形向前方散開,打算趁敵方陣型還沒成型的情況下,打散敵方部隊的鏈接處。同盛軍是有備而來的,而黃巾守軍沒有多少準備,被同盛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場麵上同盛軍的優勢明顯。

而皇甫嵩率領騎兵隊本隨著步兵隊的前進,在兩軍交上手後,就很有默契的向著戰場上黃巾聚集較多的敵方衝鋒,意圖在敵人合力之前打散敵方有生力量;而王楊則在戰場的最外處,理由騎兵機動性高的特點,追擊潰散的逃兵,封鎖著一切有可能逃跑的路線。

黃巾軍雖然場麵非常被動,不過並沒有如天祺等人戰前設想的那樣,從水路突圍,而是邊戰邊退,誓死抵抗。

天祺沒有跟隨部隊出戰,而是站在山坡上,至高而下的觀察著戰場上的一舉一動,在發現黃巾軍並沒有如預料中那樣行動的時候,天祺皺起了眉頭,發現了一個細節。

那就是目前來看黃巾軍敗象已成,不過被打散的部隊沒有選擇向鎮子外麵突圍,而是選擇向後山逃命。同時也沒有選擇從水路突圍,似乎壓根就沒考慮過自己要從河道逃走。同盛軍越進越裏,黃巾軍越退越後,馬上就接近後山了,天祺感到了一絲不尋常。

而事實正好印證了天祺的擔憂,山穀中突然驚鳥飛起,傳出了陣陣戰鼓聲,從裏麵衝殺出過百黃巾兵士,而這些黃巾兵士和之前在外麵節節潰敗的黃巾軍有所不同,這些黃金兵士麵如紅玉,須似皂絨,身材高大,手持巨斧,一副不要命的樣子衝向同盛軍陣,嘴裏大吼著:“護法降魔、力大無窮。”

想來就是傳說中的黃巾力士了,這些黃巾力士是從百萬黃巾眾中選其精銳而出,他們身穿黃色半身袍,沒有任何防具,舍棄防禦力換來的是強大的攻擊力。一個個的手持巨斧,殺氣騰騰,絲毫不在意自己的人數劣勢,采取搏命狀。

最先發現對手比想象中強大的依舊是皇甫嵩,在黃巾力士衝出來的第一時間,皇甫嵩就發動了自身的軍師技:移花接木,這個技能的用途就是移除自身有害效果,並援護友軍全體,為其抵擋普通攻擊。

場上同盛軍的陣型發生了變化,原本頂在前方的步兵隊伍迅速向兩邊橫移,留出了中間一片中空地帶,而皇甫嵩率領的騎兵隊伍迅速和王楊彙合,順勢發動了一個指揮計:長驅直入,這個技能的優勢在於戰鬥開始後使得我軍有35%的機率發現敵軍意圖,並使我軍優先行動。

在兩軍交鋒中,往往誰占得先機,誰就贏得了一半的勝利,所以在皇甫嵩接連使出兩個技能後,被過百黃巾力士打亂的同盛軍陣型逐漸企穩。敵方的黃巾力士雖然身材高大,力大無窮,但是同盛騎兵隊移動迅速,在戰場上機動性極強,再加上步兵隊伍在兩側呼應,一時間雙方殺的難解難分。

這是敵方殺出一名騎馬將領,揮舞著手中長戟,刺向皇甫嵩,想要將皇甫嵩一舉拿下,扭轉局勢。。。

戰場上突然發生的情況讓天祺有些心急,眼看著本方兵士一個個的倒下,而敵方的黃巾力士各個以一敵三,以命換命的打法讓天祺很是心疼,這些部隊都是天祺心血啊,心想這戰即使是勝利也是慘勝啊,實在不忍看下去,側頭一邊發現,鎮子的右邊兩列船隊整齊的封鎖了整個河道,正是同盛軍王烈和李雲的水軍。

雖然說是水軍,其實本身都是步兵,不過隻是天祺將會水的步兵組合而成。心想場麵焦灼,不然讓這隊人變成奇兵,也許能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於是讓傳令兵發出信號,讓王烈的部隊上岸,圍剿黃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