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空間想象力的訓練

續編故事遊戲

空間智能優勢大的人富於想象,不受邏輯的局限,思維活躍。可以用續編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力的訓練。

續編故事是提供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孩子接著編下去,根據故事開頭的線索,運用想象展開故事情節,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先把故事的開頭講給孩子聽,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編下去的熱情。可以用疑問引導孩子展開想象,“可能是怎樣的呢?”大人和孩子一起編講是最有情趣的,當然,孩子是主角,大人是配角,還可以開展編後的活動,把編講的故事記錄下來,把編講的故事畫成故事畫,是很有意義的。

為此,提供以下編故事的話題:

《勸架》

假如你看見貓和狗打架,可千萬別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經常打架,有一回是為了爭吃的,有一回是為了搶皮球,瞧,又吵起來了,你快去勸他們吧……

提示:這次他們為什麼吵架呢?誰去勸勸他們了?結果怎麼樣呢?

《爺爺釣魚》

奶奶總說:“你爺爺肯定是越來越糊塗了。”為什麼呢?原來,每回爺爺去釣魚,總能釣到大魚帶回來。可是近來,不要說大魚,連小魚也少見了,可爺爺還是開心得不得了。奶奶總是嘮叨,孫子可憋不住了,這次爺爺去釣魚,他前腳走,孫子後腳就悄悄地跟了出來……

提示:爺爺最近為什麼釣不回來魚了?他為什麼還很開心?爺爺到底做了些什麼?孫子發現了什麼秘密?

《玩具總動員》

朋朋特別喜歡買玩具,每次去商店,他都非要買一件玩具才肯回家。可是朋朋隻喜歡新的玩具,沒玩多長時間,就把玩具扔在一邊,又吵著要新的。玩具櫃裏的玩具越來越多了,這不,櫃子裏的玩具在埋怨:"怎麼又來了一輛車,都沒地方住了。”新來的車說:“朋朋隻開了幾趟就不理我了,他一點也不愛惜我,我也不想擠在這裏呀。”櫃子裏的玩具開了一個會,做了一個決定,要團結起來,治一治朋朋的“玩具病”……

提示:玩具們做出的決定是什麼?怎樣治朋朋的玩具病?朋朋的毛病會不會改呢?

《想聽懂動物說話的孩子》

貝貝特別喜歡動物,他常常和小貓、小狗聊天。小貓、小狗好像能聽懂貝貝的話,總是喵喵、汪汪地回應,可是貝貝卻聽不懂他們的話。貝貝想,我要是能聽懂動物說的話該多好。他想起了魔術師,魔術師一定有神奇的魔力,去請他幫幫我,一定能行,貝貝就興衝衝地去找魔術師了……

提示:魔術師實現貝貝的願望了嗎?貝貝如果能聽懂動物說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

專家曾進行過一個教育活動——“如果我有了翅膀”。孩子們的反響很熱烈,這是一個係列活動,其中的一項是把想象的畫出來。孩子們畫出了一張又一張的想象畫,其中有一幅作品是這樣畫的:夜空,星星閃爍,五顏六色,小作者扇動翅膀飛在空中,懷抱大花籃,手中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請小作者宣講他的畫,小作者興奮地講起來:“我飛起來了,我帶著許多鮮花飛到星星上去,在星星上種花,讓星星都變成大花園,原來的星星是一個顏色,以後,星星就是五顏六色的,好看極了……”看著、聽著,令人心潮澎湃,孩子的想象也讓人為之歎服。

在小孩子的眼裏,天地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會認真地告誡同伴:“別揪樹葉,它會疼的。”因為孩子的心理特點就是“擬人化”,這是幼稚的,也是閃光的,往往就是他們的優勢。他們缺乏經驗,而因此不會因循守舊;他們缺乏邏輯,而因此不拘泥於條條框框,這些優勢正是想象的沃土。

下麵一個遊戲活動是:接著往下畫

這幅圖畫是故事的開始部分,後麵可以畫什麼呢?讓孩子接著畫下去。先指導孩子看圖畫,講圖畫:畫的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和孩子討論接下來會怎麼樣?最後會怎麼樣?鼓勵孩子根據原圖畫的線索,把整個故事畫出來。畫完了要從頭講一遍,大人當熱心的聽眾。

《西瓜船》

提示: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老鼠得救了嗎?是怎樣得救的?

《吸汽球》

提示:小貓在叫什麼呢?小貓怎樣能回到地麵上來呢?是誰幫助了小貓?怎樣幫助小貓脫險的?

《救小兔》

提示:井裏的小兔為什麼哭了?井上的小兔在商量什麼?怎樣把井裏的小兔救上來的?

《兩隻田鼠》

提示:兩隻田鼠在幹什麼?他們有什麼危險?他們被抓住了嗎?他們逃掉了嗎?結果怎麼樣?

線條像什麼?

線條是多樣的、可變化的,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利用線條的象征性引發孩子的想象,正因為它有抽象的特點,就有了想象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