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宋代生活,簡直繁華到令人羨慕的地步。雖無魏晉的風骨、大唐的豐腴,卻也不失自身的綽約與瀟灑。詩書畫、文史哲,都頂著中國文化最炫目而耀眼的光環,備受仰慕。令人仰慕的不僅是絕無僅有的繁華與富庶,還有其舒暢與自由。但她卻沒有盛世王朝的彪悍雄武,反而嬌羞羸弱,不斷躲避塵世紛爭,終於不幸淹沒在外族凶猛的鐵蹄下,因此備受苛責。
或許,迷戀某個朝代和深愛某個人是相似的,總希望她可以不斷帶給自己獨特的驚喜與體驗;卻也常因希望太盛期待太高,落入失望的深淵。那被大宋繁華滋養到美豔無敵的宋詞,也在枝繁葉茂的時候,含著物極必反、凋零落敗的淒涼。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花有榮枯開落,詞有喜怒哀樂,此事古難全。千古愛恨總是相似的,不同的隻是故事中變換的“主角”。
不禁暗想,大概每個人的心底都曾開過一朵情花吧,為著一個人或一段愛。點點滴滴心事,絲絲縷縷柔情,都鐫刻在飄搖塵世的情花上,鏤空的是花瓣,飽滿的是深情。驕傲如張愛玲那樣的人,在愛情裏也變得卑微起來,甚至願意將自己化成一粒塵埃。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哪怕他是漢奸、是敗類、是倉皇逃竄的喪家犬,但都沒關係。在她眼裏,他隻是一個她深愛的男人。若能相濡以沫,便算打了完美的情花結;若無奈相忘於江湖,就隻能感歎難逃情花劫。
人生自是有情癡,流連必是多情處。今人愛宋詞,愛情花,恐怕也是因為逃不出這個“情”字。她包羅萬象,又於萬象中生出種種聚散無常。
也曾循著詞人的身影,依著他們的足跡,盤點當年的軼事,曆曆在目也曆曆如新。嚐其甘苦,品其悲喜,不料讀的是宋詞,嚼出的卻是自己的人生。就如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的風物、風景與風情,撲簌簌地落了下來,拂了一身還滿,令人欲罷不能。有時候真是分不清,到底是我們解讀了前人的心思,還是我們一直在依賴前人的文字,溫暖現世焦灼的心靈。
於是,在落筆暫別這段宋詞之旅時,心裏不覺升騰起一絲惆悵,煙雲水月的沉醉與荒蕪寂寥的收割也是自古難全的吧。
在提筆這本書之前,我曾認真征詢過周圍師友的諸多意見,仔細考慮過如何擇取詞人和軼事,才能讓讀者既不感到沉悶無趣,又不會因為太過陌生而產生疏離。可稍顯遺憾的是,也因為設計過多,寫起來反而不如原來自由舒暢,勻稱細膩。譬如畫畫,有時透著濃鬱窒息的悲涼;有時偏又清雅淡漠到無味。但不管怎樣,這份誠意終究還是有幸和大家見麵了。
能夠終於有幸和大家見麵,當然要感謝很多朋友,尤其是出版社編輯艾嘉和華夏書網許長榮兩位老師,他們都為本書的出版和問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還有對本書進行了部分寫作的聶小晴老師,雖未及署名,在此一並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