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成功,固然離不開聰明的頭腦和不懈的努力,但是,果斷地把握時機也非常重要。許多人感歎那些遇到好機會的人,但正如居裏夫人所說:“強者創造時機,弱者等待時機。”時機雖然存在一些偶然的成分,但隻要你能在這些偶然的成分中摻雜一些人為的因素,又何嚐不能創造良機呢?正如上麵提到的圖特摩斯三世,他所謂的戰機又何嚐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呢?當然,有創造就會有風險,在創造之前,你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心理承受力,去麵對可能降臨的失敗。不過,更多的時候,你收獲的是時機帶來的成功!

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不會主動地降臨到任何人的頭上,它需要你靠勤奮去爭取,靠努力去把握。在我們羨慕智者獲得成功的時候,更要從他們身上看到他們走向成功的過程。機遇從來不會光顧隻會等待的愚者,機遇喜歡和有準備、有頭腦、善於創造的智者握手。

24.寧得罪自己,勿得罪他人

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不可過多樹敵,更不可過多得罪別人。隻有這樣你的朋友才會增多,你的敵人才會減少。要知道:得罪別人就等於給自己的人際交往設置障礙,就會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甚至給自己帶來禍害。

得罪自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得罪他人。別人得罪自己時我們要懂得大度,學會寬容。絕不能斤斤計較。並且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得罪他人。

小小的得罪,也有可能會傷及一個人。不能怪別人心胸狹小,隻能怪自己不小心。我們知道人性是複雜的,由於平時不經意之間,得罪了某個人,也就是無意地傷害了某個人的利益或者是所謂的尊嚴,可是我們自己卻沒有料到,這卻給自己留下了隱患。因為每個人做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比較寬宏大量,宰相肚裏可乘船,對於一般的事情,不會記掛在心上,事情過去了,也就忘卻了,不會再念念不忘。可是,有的人卻恰恰相反,這樣的人氣量狹小,沒有容人的氣度,無論大事小事都會牢記在心,如果有的人得罪了他們,他們就會念念不忘,並且懷恨在心,甚至會尋找打擊報複的機會。

可以得罪自己,不要得罪他人。所以我們要“戒疏於慮,警傷於察”,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考慮,都要善於觀察,而不是自以為自己光明磊落,心地坦蕩,就對自己的言論沒有什麼約束行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根本沒有考慮對方人格和品性究竟如何,結果自己無意中得罪了人,卻仍然不知不覺,當自己遭到別人打擊報複的時候,卻仍然茫然一無所知。

我們要謹記:“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不可過多樹敵,更不可過多得罪別人。”隻有這樣你的朋友才會增多,你的敵人才會減少。處世之法不宜樹敵太多,因為樹敵太多會觸犯眾怒。中國傳統上認為“多個朋友多一條路,少一個朋友添一堵牆”,自古恃才高氣傲之人常犯這類錯誤,最後都會導致失敗。

香港巨富胡金輝在介紹他的成長時,曾告誡說:“處世方麵,另外有一點,我覺得好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應該不得罪人。寧願自己搽麵惜膏,得罪自己好過。”

美國總統林肯以偉大的業績和完美的人格獲得了人們的衷心敬仰,他的許多事跡世代被人們傳誦。但在他在成長道路上也曾因為愛得罪人而經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輕時住在印第安州的一個小鎮上,不僅專找別人的缺點,也愛寫信嘲弄別人且故意丟在路旁,讓人拾起來看,這使得厭惡他的人越來越多。後來他到了春田市,當了律師,仍然不時在報上發表文章為難他的反對者。有一回做得太過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8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虛榮心很強又自大好鬥的愛爾蘭籍政治家傑姆士?休斯。他匿名寫的諷刺文章在春田市報紙上公開以後,市民們引為笑談。惹得一向好強的休斯大發雷霆,打聽出作者的姓名後,立刻騎馬趕到林肯的住處,要求決鬥。林肯雖然不讚成,卻也無法拒絕。後來在雙方監護人的調解下,決鬥風波才告平息。

這件事給林肯一個很深的教訓,他認識到批評別人,斥責別人甚至誹謗別人的事就連最愚蠢的人都會做。而一個具有優秀品質並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揚棄惡意而使用愛心的人。林肯從此改變了自己對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懷贏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訓及成功是值得我們仔細體味的。

最易得罪人的做法就是怪罪人,然而怪罪人卻又是我們的一個受情緒支配的下意識習慣,當有人做了錯事,失誤,對不起我們,或應該做的事沒有做到等等,我們就愛怪罪他們,搶白他們,結果於事無補,卻人我兩氣。最後,還可能讓人耿耿於懷。

所以,我們可以得罪自己,但千萬不要得罪他人。每當想怪罪他人或對他人發脾氣的時候,不妨這樣仔細想想:事情已經發生,並且已經無法更改,無法追回,不是發脾氣就能改變的。相反,責備人,怪罪人,不僅讓他人繼續感覺不好,也讓我們氣脹胸懷。大家糾纏在相互埋怨之中,把其他應該做的事情都耽擱了。

況且,做錯事的人已經知錯了,如小孩打碎了一個碗,他心裏本來就不好過,甚至很害怕。這時你完全沒有必要再訓他,道理他也明白了。可是你下意識地大發脾氣,吼他,罵他,甚至打他,這會讓他更委屈,更惶恐,甚或產生逆反心理。其實不就是一隻碗嗎?況且碗已經破了,吼罵不能讓它複原。不如不加責怪,隻是叫他以後小心,這樣容易紮壞手腳。這樣處理事情孩子不會有惶恐感,心中還會感激家長不施責罰。體諒他人的過失,會給他人一種溫暖感,他人更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錯誤。大多數孩子都不會因為你寬容他們的過失而放縱起來,要相信孩子已經能夠辨明是非對錯,並有向善的天性覺悟。

楚漢戰爭時,一次劉邦被圍,命在旦夕。韓信卻運氣高揚,在齊地打了勝仗,要求封為齊王。這使劉邦非常惱火,破口大罵韓信,可是在謀士的暗示下,劉邦立時反應過來,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出於做作,要求封自己為假王,劉邦給他封了個真王。因為此時劉邦已經明白,訓斥韓信不僅無益,反而僵化了關係,為淵驅魚(楚漢戰爭中,韓信統領的力量倒向楚,楚勝,倒向漢,劉贏,劉邦必須抓住韓信),不如佯裝無所謂,心中卻有數,而不必讓對方知道你心中所想的。發脾氣,正是讓對方知道了你心中的底。不動聲色,甚或雍容大度地表示無所謂,反而給對方施放了煙幕彈,讓他們摸不著底細。這樣既能緩解矛盾,又對自己長遠有益。

所以,不要輕易得罪人。社會是有不同的人組成的,人活在世上,每天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其它事業上,都和別人有一種互動的關係,也就是說,人是要靠彼此互助才能得以生存,如果你離開了人際關係,不要說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了,就是在古代,你也會寸步難行。得罪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剝奪自己發展空間的不好行為。

得罪一個同行,就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去路。或許你會認為,世界之大,得罪一個同行又何妨,不至於堵住自己吧!其實錯了,同行有同行的圈子,有同行的朋友,如果你處理的不好,就會在行業內失去信譽,失去幫助,就可能使你失去了永遠的機會。

得罪一個小人,你就會為自己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得罪君子,最多大家就是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幹了,但是如果你得罪小人,後果就甚為嚴重,他平時不動聲色,到了關鍵時刻他會出手,給你以嚴重的報複。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寬容,對待別人的得罪不記仇,更不要輕易去得罪別人。這樣,我們就會贏得更多的尊重和朋友。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反之,多得罪別人,就多砌了一堵牆。得罪了別人,就是為自己堵住了一條路。

社會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我們常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但是,我們卻往往難以做到,人隻要活在這個社會上,不管日常生活、工作,還是創立自己的事業,都會和別人產生一種互動關係。也就是說,人是靠彼此互助才得以生存的,即使是流落在荒島的魯賓遜也有一個叫“星期五”的夥伴,更何況是身處這一競爭激烈、人際交往頻繁的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因此,得罪人就會給自己的人際交往設置障礙,就會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甚至給自己帶來禍害。

25.要竭盡全力不要盡力而為

當你對一件事說盡力而為時,那麼它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當你對一件事全力以赴時,那麼它幾乎就已經接近成功。不要總是說“我盡力而為”,那是精神上的畏懼,那是沒有自信的體現。因此,做事要全力以赴,不要盡力而為。

竭盡全力是指用盡全部力量。而盡力而為是指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盡力而為強調力,竭盡全力強調竭。前者已經竭盡力量,而後者並非全力以赴。

當你對一件事說盡力而為時,那麼它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當你對一件事說全力以赴,那麼它幾乎就已經接近成功。不要盡力而為,那是精神上的畏懼,那是沒有自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