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經常聽到“做人難,難做人”的感慨,也經常能感受“先做人,後做事”的領悟。可見,做人是大問題,做人難,難就難在如何把握自己?如何克製浮動的情緒和無窮的欲望。為人不能過於縱意,而要慎言謹行。這就要求做人要有一定的法則和標準,即:做人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字!

1. 要寬容不要放縱

寬容是一種美德,但是要有一個限度,無原則的寬容,就是放縱。寬容別人是克製、是犧牲,是自我鬥爭,需要有一定的修養和海量。寬容是付出,但是不一定就有收獲,沒有收獲的寬容,隻能是忍讓,一味的忍讓就是放縱。

放,是解脫約束,得到自由;縱,是縱容、驕奢不羈。綜合起來,放縱的意思是:不加約束,不守規矩,沒有禮貌,驕奢不羈。

而寬容是尊重意見,理解差異;寬容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寬容是長善救失。在現代管理理念中,寬容就意味著:多些允許,少些不準;多點肯定,少點批評;多點欣賞,少點指責。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僅能夠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還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事絕不是隻有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淨;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經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因而,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

但是,寬容一定不能放縱,寬容也需要技巧。寬容並非一味的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後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從而也顯示出自己的軟弱。

寬容自己是一種醒悟。寬容別人是一種胸懷。寬容不僅可以教育他人,還能贏得友誼。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公元279年,趙國的藺相如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 ,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 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 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隻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禦外 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 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誌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 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在企業管理中,好的領導,應該寬容員工的某些出於良好動機的錯誤、原諒員工一時頭腦發熱犯下的小錯誤,而且,還應該采取適當的行為,督促、指導員工改正缺點、糾正錯誤。但是,他不會放縱員工屢次犯下同樣的錯誤,不會放縱員工違反公司相關規章製度的錯誤行為,不會放縱員工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否則,他將突破優秀領導的界限,而變成放縱型領導。

同樣,在校園管理中,寬容能夠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寬容是對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的尊重,其主旨在於讓學生的自然天性得以充分的顯揚。但是,寬容並不代表放縱,“容人之過,莫縱其非”,若寬而不當,寬而無度,會導致學生紀律渙散,恣意妄為,就不能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一位中學教師在開班會時是這樣講的:今天讓學生明白不能養成粗心的習慣,但由於對粗心的忽視和寬容,粗心一次次地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對此,能夠有清醒認識的同學恐怕不多。因為粗心,考試時成績的不理想又反作用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學習。

因此,以後我們對待粗心,一定要端正態度。因為放縱錯誤就等於扭曲了寬容。我們絕不能寬容因粗心造成的錯誤,放縱自己。使自己對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是教師充分利用情意因素,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激發強大的內驅力,實現更快更高的發展,所以“寬”與“嚴”從根本上是統一的。寬容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伸展空間,而嚴格要求則為學生發展鋪設了正確軌道,創新教育就是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真正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

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以儒為尊,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核心就是寬恕。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答道: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明代學者薛楦曾說: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能寬容別人是一種喜悅,被別人寬容是一種幸福。有容乃大,厚德載物,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先哲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盡之寬容的智慧。

在西方文化之中,寬容也是一種高尚人格的追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人的心靈為什麼寬闊無邊?就是因為心存寬容。當代以傳染快樂著稱的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這樣寫道:當你的一隻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

寬容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重視的是彼此的寬容和理解;在法律精神上,也推崇寬恕救贖,即使是對於十惡不赦的罪犯,也大都免於一死;在國家關係上,注重協商、寬待和平等相處,因此,寬容成為世界和諧的主旋律。當然,寬容並不是放縱。對那些惡意的、有意識的、得寸進尺的傷害者,不能聽之任之,因為放縱為非作歹就等於放縱邪惡。

我們的寬容隻能對待那些有自知自明,克己為人的人,如果有人歪曲我們的寬容,無視我們的存在,變本加厲的欺弱怕硬,自私自利的欲望膨脹,玷汙我們的親情和人格,使大家不能真誠的交流,不能坦誠的相待……那麼寬容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不要把別人的寬容看成是軟弱可欺,不要把蠻橫無理當作自己的山頭,做人要有自知自明。任何對社會,對家庭,對親情友情有危害的人和事我們都不要放縱!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寬容不可饒恕喪盡天良的人,是放縱。

生活需要寬容,但不是不加分析地一味放縱,這是道德的墮落與良心的泯滅,更是懦弱與精神的麻木。寬容不是放縱,它是道德的準則,寬容不是麻木,它是人生的哲學。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禁忌放縱學會寬容。放縱自己是一種墮落,放縱別人是一種犯罪。放縱隻會讓人作繭自縛,終嚐惡果。而寬容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君子之風。學會寬容,就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麗。

讓我們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寬容待人、學會理解讓原本平淡、煩燥、激憤的生活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2. 要謙虛不要自卑

謙虛是人們不斷完善的最好途徑,是通向成功的重要條件。隻有學會謙虛,人才會不斷進取,取得更大成就。而自卑則同驕傲一樣,都是愚蠢。自卑者永遠不會出頭露麵的,常把自己與怠惰隱藏於自己編造的陷阱中。自卑者害怕失敗,也永遠不會成功。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自卑往往伴隨著懈怠。”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等。而謙虛則指不自滿,肯接受批評,並虛心向人請教。

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穀,謙虛謹慎;而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20世紀中國作家和文化先驅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過這樣一件軼事:一次倫敦舉行中國名畫展,組委會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監督選取博物院的名畫,蔡先生與林語堂都參與其事。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自認是中國通,在巡行觀覽時滔滔不絕,不能自已。為了表示自己的內行,伯希和向蔡先生說:“這張宋畫絹色不錯,”“那張徽宗鵝無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等。林語堂注意觀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讚同和反對意見,隻是客氣地低聲說:“是的,是的。”一臉平淡冷靜的樣子。後來伯希和若有所悟,閉口不言,麵有懼色,大概從蔡元培的表情和舉止上他擔心自己說錯了什麼,出了醜自己還不知道呢!林語堂後來在談到蔡元培先生時還就伯希和一事感歎說:“這是中國人的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的一幅絕妙圖。”

真正的謙虛不需要嘴上的唯唯諾諾,更不是一味的妄自菲薄。真正的謙虛是發自內心的認真對待每一件或許是微小和容易的事情,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每一個和自己對立的對手。

做人一定要謙虛,但不可以自卑。因為,謙虛可以增加人的涵養,使人不斷進步。但是自卑除了消磨一個人的雄心、意誌,使人自暴自棄、悲觀泄氣之外,別無好處。

作為年輕人的我們,生活、事業都剛剛起步,征途還相當漫長,即便起步時遲緩了一些,或走了點彎路,成績一時不如人,也遠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好比一個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剛起跑時,比別人慢了一些,並不要緊,隻要他攢足勁,加加油,照樣可以趕上、超過前麵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所以,自卑是大可不必的,隻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二十年前,張越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裏上學。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她疑心同學們會在暗地裏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樣子太難看。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時期結束的時候,她差點兒畢不了業,不是因為功課太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隻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慌。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連給老師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茫然不知所措,隻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後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由於肥胖讓張越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自卑不僅使她失去了很多快樂時光,也給自己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但是這並沒有壓倒張越,她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靠著自己自信的才學,給大家展示出了她最棒的一麵。最後還成為了央視一位著名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