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
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1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兩大功能類組合而成,人隻有在生理與心理得到全麵發展的前提下,才能被稱之為健康的人;隻有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充分發近作用的條件下,才可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認識能力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中表現出的心理牲,是認識活動的操作係統。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對人的認識過程起直接製約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興趣、情緒、情感、意誌、性格等,是認識活動的動力係統。
興趣是指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各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一麵,情緒情感好壞與興趣的大小對智力活動有很大影響。孩子上學是否有興趣,是高高興興地學,還是愁眉苦臉地學,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深厚的興趣和好的情緒使智力活動進入積極狀態,往往會喚起人們廢寢忘食的鑽研鑽研勁頭,從而成為發掘智力潛力的金鑰匙。而不好的情緒,受壓抑、害怕、反感等則掏智力活動。
意誌即是指人們自學地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在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牲。良好的性格如勤奮、自信、自強等,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積極作用,而不良的性格如懦弱、懶惰等,則對人的成長起消極作用。
總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導和促進孩子學習、成長的一種內驅力,它對孩子智力與能力的發展起著動力和定向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待孩子智力的發展十分重視,進行了大量的智力投資,但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與學習效果的提高。有些孩子由於家長的溺愛、嬌慣等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造成了他們的創造性、懶惰、領帶性強、意誌薄弱等。
所以從孩子進小學後就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智力水平較高的孩子,不要以為智力水平高了就可以萬事大吉,還要注意培養他們非智力因素,從而促使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較差的孩子,更要重視培養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因為這往往能襝智力上的某些弱點,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俗話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勤奮出天才等,就是這個道理。實際上,大多數孩子之間智商差異不大,為什麼智力發展差異很大呢?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響的結果。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的關鍵在於為孩子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奠基。這個基礎不僅有智力的基礎,還有非智力的基礎。所以,小學生家長不僅要注意指導孩子學好功課,發展他們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心理品質,進行多項素質教育,才能使孩子不斷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他們的全麵發展。
培養學生自信心
(1)鼓勵學習,增強自信
麵對陌生的世界,每個正常的兒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發後的一切事物都會作出反應,要試驗,要探索。成人要接受兒童的好奇心,向他們打開學習的綠燈。遺憾的是,有些家長卻不是這樣,例如:小明拆卸新買來的玩具汽車,就會聽到不要動;在花園裏,他伸手去捉一個從未見過的蟲子,又聽到“不要動!這蟲子太髒”。屢次受挫,他感到探索不大安全,久而久之,好奇心處處愛到掏,學習熱情喪失殆盡。所以,我們的家長要有戰略眼光,不能因小失大。
父母和教師要鼓勵孩子學習,真誠地讚揚他們所取得的微波的成績,使他們切實認識到,我能學好!從而增強自信心。自信自強的孩子的信箱是我行,我能幹,我有事可幹!從而開足馬力向前衝。小寧歪歪扭扭地寫出了自己的名字,父母把它端端正正地擺在寫字台前,她很高興,今後會寫得更好。小方學會了算術,爸爸要他為單元裏的住房算電費,他興奮異常,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務。
(2)發揮特長,促進自信
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父母要了解孩子,激發他的優勢。小田學習成績不拔尖,但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朗育起課文來神情並茂,老師和家長充分發揮他的特長,讓他擔任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他不僅發揮了特長,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從而促進了自信心。
(3)多讓發言,培養自信
要重視孩子的語言發展。貧乏的語言環境妨礙學業的進步。要尊重兒童的意見和感情,創設安全的氣氛,讓孩子暢所欲言,要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要不錯誤地認為不聲不響埋頭學習就是好孩子。
(4)指導實踐,提高自信
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解決總是的實踐活動。無論是學科學習還是非學科學習,要指導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總是,常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提高。
高度的自信和自由奔放的創造性是密切相關的。研究表明,隻有具有自由創造才能的兒童,充滿自信,沉著鎮靜,善於獨立思考,才能夠聚精會神,專注於個人的學業,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培養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掌握知識、形成完善品格的重要條件,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孩子們到學校去學習,動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希望像哥哥、姐姐那樣載上紅領巾,有的想跟同學在一塊兒玩,有的是由於父母的啟發和要求,動機雖然多種多樣,但共同的特點是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更談不上深刻。
一般說來,低年級兒童學習動機是直接與學習活動相聯係的,他們主要感興趣的是學習活動本身:手裏的小棍,書裏的畫麵等等,對學習的結果如何,常常不大關心。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會逐漸理解學習的社會意義,明確學習的責任,義務感會大大增強,從要我學逐漸過渡到我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