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延平答問附録(1 / 3)

李延平初間也是豪邁底人,到後來也是磨琢之功,在鄉若不異於常人。鄉曲以上底人,隻道他是個善人,他也略不與人說,待問了方與說。

羅仲素先生嚴毅清苦,殊可畏。

李先生終日危坐,而神彩精明,畧無隤墮之氣。

問延平先生言行,曰:他卻不曾著書,充養得極好。凡為學也,不過是恁地涵養將去,初無異義。隻是先生晬麵盎背,自然不可及。

明道教人靜坐,李先生亦教人靜坐。看來須是靜坐始能收斂。

羅仲素都是著實子細去理會。

延平先生氣象好。

熹初為學,全無見成規模,這邊也去理會尋討,那邊也去理會尋討。後來見李先生,較說得有下落,更縝密。

李先生說:人心中大段惡念卻易製伏,最是那不大段計利害乍往乍來底念慮,相續不斷,難為驅除。今看得來是如此。

或問:近見廖子晦言,今年見先生問延平先生靜坐之說,先生頗不以為然。不知如何?曰:這事難說。靜坐理會道理自不妨,隻是討要靜坐則不可。隻是理會得道理明透,自然是靜。今人都是討靜坐以省事,則不可。嚐見李先生說,舊見羅先生說春秋,頗覺不甚好。不知到羅浮靜極後又理會得如何[是時羅已死]。某心常疑之,以今觀之,是如此。蓋心下熱鬧,如何看得道理出?須是靜方看得出。所謂靜坐,隻是打疊得心下無事,則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心下愈明靜矣。

行夫問:李先生謂常存此心,勿為事物所勝,先生答之雲雲。頃之複曰李先生涵養得自是別真,所謂不為事物所勝者,古人雲終日無疾言遽色,他真個是如此。尋常人去近處必徐行,出逺處行必稍急。先生出近處也如此,出逺處亦隻如此。尋常人呌一人,呌之一二聲不至,則聲必厲。先生呌之不至,聲不加於前也。又如坐處壁間有字,某每常亦須起頭一看,若先生則不然,方其坐時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則必起就壁下視之。其不為事物所勝大率若此。嚐聞先生後生時極豪邁,一飲必數十杯,醉則好馳馬,一驟三二十裏不迥。後來收得恁地醇粹,所以難及。

問:先生所作李先生行狀,雲終日危坐以驗夫喜怒哀樂之前氣象為如何,而求所謂中者,與伊川之說若不相似。曰這處是舊日下得語太重,今以伊川之語格之,則其下工夫處亦是有些子偏。隻是被先生靜得極了,便自見得是個覺處,不似別人,今終日危坐,隻是且収斂在此,勝如奔馳。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禪入定。

淳問:延平欲於未發之時觀其氣象,此與楊氏體驗於未發之前者異同如何?曰:這個亦有些病,那體驗字是有個思量了便是已發,若觀時恁著意看便也是已發。問:此體驗是著意觀隻恁平常否?曰:此亦是以不觀觀之。

或問:延平先生何故驗於喜怒哀樂未發之前而求所謂中?曰:隻是要見氣象。陳後之曰:持守良乆亦可見未發氣象。曰:延平即是此意。若一向這裏,又差從釋氏去。

李先生雲,看聖賢言語,但一踔看過,便見道理者,卻是真意思。纔著心去看,便蹉過了多。

道喪千載,兩程勃興。有的其緒,龜山是承。龜山之南,道則與俱。有覺其徒,望門以趨。惟時豫章,傳得其宗。一簞一瓢,凜然高風。猗歟先生,果自得師。身世兩忘,惟道是資。精義造約,窮深極微。凍解氷釋,發於天機。幹端坤倪,鬼秘神彰。風霆之變,日月之光,爰暨山川,草木昆蟲,人倫之正,王道之中。一以貫之,其外無餘。縷析毫差,其分則殊。體用混圓,隠顯昭融。萬變並酬,浮雲太空。仁孝友弟,灑落誠明。清通和樂,展也大成。婆娑丘林,世莫我知,優哉遊哉,卒歲以嬉。迨其季年,徳盛道尊,有來摳衣,發其蔽昏。侯伯聞風,擁篲以迎,大本大經,是度是程。稅駕雲初,講議有端。疾病乗之,醫窮技殫。嗚呼先生,而止於斯。命之不融,誰實屍之?合散屈伸,消息滿虛。廓然太公,與化為徒。古今一息,曷計短長。物我一身,孰為窮通,嗟惟聖學,不絶如線,先生得之,既厚以全。進未獲施,退未及傳,殉身以沒,孰雲非天!熹也小生,丱角趨拜,恭惟先君,實共源派。誾誾侃侃,斂衽推先,氷壺秋月,謂公則然。施及後人,敢渝斯誌,從遊十年,誘掖諄至。春山朝榮,秋堂夜空。即事即理,無幽不窮,相期日深,見勵彌切。蹇步方休,鞭繩已掣,安車暑行,過我衡門,返斾相遭,涼秋已分。熹於此時,適有命召,問所宜言,反複教詔,最後有言:吾子勉之,凡茲眾理,子所自知。奉以周旋,幸不失墜。歸裝朝嚴,訃音夕至。失聲長號,淚落懸泉。何意斯言,而訣終天!病不舉扶,沒不飯含,奔走後人,死有餘憾。儀刑永隔,卒業無期,墜緒茫茫,孰知我悲。伏哭柩前,奉奠以贄。不亡者存,鑒此誠意[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