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的關心意識培養
生命與他人教育指導
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培養學生的生命與他人教育1學生的關心意識培養
陶行知先生教導老師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勉勵學子們“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本,強調教育與社會與學生生活相聯係,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可見,培養完美人格的教育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進入21世紀的中國,迎來了第二代獨生子女,迎來了“90後”、“世紀新人”,他們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廣博的百科知識,靈活創新的思維方式,大膽的實踐能力……但也帶著一係列眾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關心意識的缺乏。
例如:“2008年上海外貿學院選取了4個學院一、二、三年級的150名上海市籍的學生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有6228%的學生此前不曾意識到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學生關心意識的缺乏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以報告《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來明確學會關心的重要性,也明確指出引導學生學會關心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職責。然而,目前一些學校和老師好高騖遠,德育目標要求偏高,偏大,偏空,重視高層次教育,努力培養跨世紀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而實實在在的“做真人”的教育不突出。
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培養有能力、關心人、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所以,教師應該以“學會關心”來主導自己的教育。
所謂“關心”,這裏指孩子們應學會如何關心自我,如何關心他人,如何關心自然界,如何關心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和整個人類社會。
學會關心自己
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首要的問題。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最高目標“追求真理做真人”,做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人中人”。據此,陶行知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觀點,這是關心自己的最本真體現。
1947年7月20日,在育才學校三周年紀念會上又向全體師生倡導每日四問:“一問自己的健康有沒有進步;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他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麵問一問自己,關心自己,並以此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陶行知不愧為一代偉大的教育家。
教導學生關心自己,懂得自己的價值,是教育最急迫要做的事,也是回歸教育本質的事。我們學校提出了“人文德育”的新課題,核心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關心自己”既包括關心物質的自我,也包括關心社會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而且後麵兩個方麵較前一個方麵更為重要。
在這意義上,我們認為小學生的“關心自己”不僅意味著關心自己的物質利益,而且意味著關心自己的是否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是否能珍惜和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全方位的關心自己,它對於一個人正確地認識自己,並在此基礎上學會對自己負責、做到自立自強,具有重要的意義。
剛帶新班級時,由於是新組的班級,學生來自於全市各地,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在原來學校學得不是很理想才轉學過來,學生自信心特別差,結合本班學生特點,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自身優點,培養學生自信心,我組織了係列活動《可愛的我》,活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係列:
(1)分別了解父母、老師、同學眼中“我”的可愛之處。
(2)通過學生才藝表演,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認識自己,正確地表現自己。
(3)準備“我”最可愛的照片一張,寫上可以使我更可愛的一句人生格言(座右銘)。
(4)《可愛的我》大型展示。
(5)自我管理日常評價體係的產生和運用。
活動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同學們開始正確認識自我,管理自我,並關心自我的發展。現在,這屆學生已經讀高二了,33位學生都在各自不同的學校進取拚搏,展示自我,其中一位還以優異的成績被新加坡立信女子中學公費錄取,這些學生每年暑假都會來看望我這位小學班主任。
學會關心他人
曾在《生活教育》2007年第5期上讀過馬際娥老師的《孩子,請讓我為你補上感恩這一課》,文章敘述了一位老教師在會場認出主席台上的縣團委書記是十幾年前的得意門生,有著抑製不住的喜悅,期待著一次師生重逢的激動場麵,可是身為領導的學生似乎已經忘卻這是自己的小學老師,客氣而生冷的語氣深深刺痛了老師的心。
文章最後馬老師對自己曾經的學生寫道:“孩子,請讓我,你過去的老師為你補上感恩這一課。因為,惟有如此,才安師心。”馬老師又對廣大同行說道:“寫下以上短文,以贈各位同仁,希望他們不再將感恩這一課留在十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