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3)

立願法

決定門

信而無願。信即虗浮。即有願矣。或以此生已晚。功効難期。惟求來世為人。出家修行。此意非不甚善。殊不思今世所造之業。能必來世為人乎。能必為人。仍知佛法乎。一蹉百蹉。悔之無及必。須[拚-ㄙ+ㄊ]此一生。咬定牙根。非往極樂國土不可。非此生即往不可。如此發願。方可謂之決定。願既堅決。功自精進。有誌竟成。豈虗語哉。輯決定門。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曰。八德池中蓮已種。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雖藉如來力。長養憑依決定心。又諭諸人曰。此土有發願往生者。彼土即生蓮花。故作是語。汝等應生深信。

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萬善同歸集曰。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習定觀。上品往生。二專心。但念名號。眾善資薰。回向發願。得成末品。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麵常西向。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獄。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至誠。必不虗棄。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牽。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虗。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也。

宋慈照大師子元作勸人發願偈雲。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輾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亂心難出離。不如念佛好。現世無名利。行坐不多羅。則是阿彌陀。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應當坐道場。轉於大法輪。普度無邊眾。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憶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卻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濟。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牀枕邊。痛苦受無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嗔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謂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畢竟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虗誑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長苦飢。咄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讚。輾轉傳與人。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

元優曇大師曰。真信修行之事。端的是要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隻此一念。是我本師。隻此一念。即是化佛。隻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隻此一念。是斬羣邪之寶劒。隻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隻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隻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隻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隻此一念。是本性彌陀。隻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隻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又曰。凡修淨土之人。灼然自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休。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甚麼邊事。如何出離輪迴。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隻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一其意。或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默念專念。繫念禮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一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隻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惰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