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3)(2 / 2)

做好消費計劃是門學問,細到不能再細才好,包括購物時機和地點,再配合時間性或季節性,就會省下不少開銷。比如,你可以把每一段時間需要的東西列一個清單,然後一次性購買,不僅省時,而且利於理性消費。要盡量減少去商場的次數,因為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很容易讓你的購買欲一發不可收拾,結果便是無限量超支。

保險——風險下的明智選擇

【經濟學釋義】

保險就是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發生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達到合同約定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行為。

【與讀者侃經濟】

約公元前1000年的地中海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交通要道。有一次,海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一支商船船隊滿載貿易貨物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時沉時浮。眼看狂風巨浪越來越猛烈,商船時刻都有傾覆沉沒的危險。船隊隊長當機立斷,命令全部商船向大海中拋棄貨物!各船船艙中最靠近甲板的貨物被扔進大海,船隻重量變輕了,終於躲過一劫。風暴過後,各商船清點損失的貨物,有的貨主損失得多,有的則損失得少,為了公平起見,最終所有損失由所有貨主共同分擔。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同承擔風險損失的辦法,就是近代保險的萌芽。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中的可保風險僅指“純風險”。純風險的意思是說隻有發生損失的可能,而沒有獲利的可能。比如財產被盜、身體得病等風險就是一種純風險,隻會遭受損失而不可能獲利。投資股票虧損就不是純風險,因為投資股票可能會賺大錢。所以,保險公司一般不為股票上保險。具體來說,可保風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損失程度高。如果潛在損失不大,微不足道或者人們完全可以承受,這類風險根本不用采取“保險”。比如您根本不會因為擔心遺失一個蘋果而專門買保險。

2.損失發生的概率小。如果損失發生的概率本身就很高,對這樣的風險投保意味著昂貴的保費,也就談不上轉移、分散風險了。比如,某地區新自行車失竊率高達40%,如果對新自行車投保,您需要支付40%的純保費,外加保險公司為彌補營業開支而收取的保費(比如10%),那麼總保費就達到了車價的一半!顯然投這樣的險很不劃算。

3.損失有確定的概率分布。保險公司在確定收取保險費時,需要明確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發生後造成的損失有多大,然後才能據此計算應交納的保費。因此,保險公司必須掌握風險損失發生的概率分布,還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這些數據。

4.存在大量具有同質風險的保險標的。任何一個險種,保險標的數量必須足夠大,否則就起不到分散、轉移風險的作用。另外,根據“大數定律”,投保的人越多,保險標的越多,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越穩定,這顯然更有利於保險公司測算風險,保證穩定經營。

5.損失發生必須是意外的。如果故意為之,保險公司將不予賠付。

6.損失必須可以確定和測量。損失一旦發生,保險公司需要明確損失價值並給予賠償,若不能確定和測量,就無法進行保險。

可保風險與不可保風險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在過去,戰爭、地震、洪水等巨災風險一旦發生,保險標的會普遍受損,而且損失相差很大,由於保險公司財力不足、保險技術落後及再保險市場規模較小,這類風險一般不列為可保風險。但是近年來隨著保險公司實力日漸雄厚,加上再保險市場規模擴大,這類災險也被某些保險公司列入保險責任範圍之內。

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分散風險、集中承擔的社會化安排。對於整個社會經濟而言,保險能夠起到維持經濟發展的連續性的重要作用。在遇到重大災害性事件時,巨大損失會嚴重衝擊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甚至使社會經濟發展的鏈條發生斷裂,而保險則能夠起到緩衝和補救作用,幫助社會渡過難關。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嚴重的恐怖襲擊,世貿大樓被撞塌,數千精英殞命,損失巨大。但由於完善的保險體係,全球保險業為此償付保險金達數百億美元之巨,美國經濟也因此沒有出現劇烈動蕩。

我們常說保險就像蓄水池,每個人拿出一點保費,保險公司把這些資金集中起來可以彌補少數不幸者所遭受的損失。顯然,如果參與這個蓄水池機製的人越多,蓄水池的作用發揮就會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