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附錄四 蘋果前總裁斯庫利談喬布斯(節選) (1)(1 / 2)

Bloomberg TV播出喬布斯傳記之時,國外著名科技網站Cult of Mac也對蘋果前CEO 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進行了獨家專訪。這是他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後,約翰·斯庫利首次公開談論喬布斯。以下是獨家采訪內容:

問:您談到了“喬布斯的方法論”。什麼是喬布斯的方法論?

斯庫利:我先向你介紹介紹這個框架。

25年前當我剛剛認識喬布斯時,他遵守著相同的第一原則,我稱之為如何創造偉大產品的喬布斯方法論。

我那時認識的喬布斯總是喜歡漂亮的產品,特別是硬件。他每次來我家都非常著迷,因為我家收藏了一些特別的門鎖。我曾經學習過工業設計,是工業設計將我跟喬布斯聯係在一起,而不是計算機。

我那是對電腦並不了解,世界上也沒幾個人了解。當時正值個人電腦革命的開端,但我們兩個都對漂亮的設計充滿信心。特別是喬布斯覺得,必須從用戶體驗方麵的製高點開始設計。

他看事物總是從用戶體驗未來的遠景出發,有獨特的視角和洞察力。如今大部分的產品市場營銷員會到外麵做消費者調查,問路人“你們需要什麼”。喬布斯跟他們不同,他並不相信這一套方法。

喬布斯說:“如果人們都不知道基於圖形的電腦是什麼,那我怎麼可能去問他們想要什麼樣的基於圖形的電腦?沒人見過這樣的電腦。”他認為向人們展示一台計算器是不可能讓他們想出未來的電腦會發展成什麼樣。因為這是時代的一次大飛躍。所以,在喬布斯看來應該堅持從用戶體驗下手,由此工業設計也成為用戶印象極為重要的部分。

喬布斯招募我加入蘋果是因為他相信電腦最終會成為一款消費類產品。這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非常荒謬的想法,因為人們當時以為個人電腦隻不過是大型電腦的縮小版。就連當時的IBM也是這麼看的。

有些人認為個人電腦更像一台遊戲機,因為簡單的遊戲機在當時已經出現,要連接到電視機遊戲。但喬布斯想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他感覺電腦將會改變世界,將會變成他所說的“思想的自行車”。它將會給人們提供從未想過的驚人的功能。這可不是遊戲機,也不是大型電腦單純地變小……

他是一個很有宏觀思想的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追求每個步驟精確細節的人。他做事有條不紊,細心謹慎,盡善盡美。

回想Apple II,喬布斯是第一個將電腦置於一個塑料外殼的人,那時稱作ABS塑料。今天看來這種想法很簡單,但在當時,甚至到1977年他創造出第一台Apple II的時候,都很了不起。喬布斯方法論自此開始運用。接著喬布斯的方法論在麥金塔電腦出現,在NeXT電腦出現,然後在未來的iMac、iPod和iPhone出現。

喬布斯的方法論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總相信你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並不是你要做的事情,反而是你決定不去做的事情。

事實上,喬布斯是個極簡主義者。

我記得喬布斯家裏幾乎沒什麼家具。就隻有一幅他非常崇拜的愛因斯坦像,一盞Tiffany台燈,一張床和一把椅子。他不主張擁有很多東西,一旦選擇了就細心嗬護。正如他對蘋果的細心。這就是喬布斯,從用戶體驗入手,相信工業設計應該給人們把玩珠寶的感受,而不是那種擺弄技術產品的心情。

當麥金塔電腦第一次出現在我麵前,它還在製作中,僅僅是一塊試驗電路板上的一係列零件而已。但喬布斯就是有能力找到他認為最明智的人來支持他。他非常有魅力,說服人們與他合作,甚至還沒有開放出產品他就能讓人們信任他。我剛認識他時,麥金塔電腦的開發團隊很小型,平均年齡在22歲,當我再次看到麥金塔團隊時他們已經發展到了100人。

這些人顯然之前從未製作過商業產品,但他們相信喬布斯及他的遠見。他能協調好多層次的工作。

這多層次的其中一個層次是“改變世界”,一個大的概念;另一個層次是實際製作一款產品涉及到的細節,以及設計軟件、硬件、係統設計和最終的程序,相關周邊配件。

每一次開發,他都搜羅該領域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人才,他親自招募開發小組,從不會讓其他人負責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