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小學生記憶元認知的培養方法
學生提高記憶能力理論指導
學生這樣學習最有效學生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1.小學生記憶元認知的培養方法
元認知的指導原則
由於元認知學習在每個人的工作過程中不盡相同,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執行步驟和特點。所以在涉及到對學生進行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時,我們應該明確反省自控學習法是一個多源頭、多層次的方法體係,其具體的指導工作也是一個工程體係。這裏根據小學生學習特點擇要作部分介紹說明。
(1)建立學習常規指導
學習常規乍看起來與反省自控學習全無關係,然而依據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從無到有、從模糊到逐漸清晰、從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特性,小學生的反省自控學習首先是建立在學習常規的基礎之上的。
小學生在建立“自我”概念之前,常常以“他我”作為中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常規亦是小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他我”,以學習常規作為學習者的自我評價的標尺,以促使學生逐漸內化並納入自我意識範疇。
小學生的學習常規體係是一個十分細瑣的學習起點目標體係。它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各個方麵的要求。從時間維度看,有要求學生定時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安排作息和學習,比如可以要求學生按時起床,按時睡眠,臨睡前要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檢查總結一天的學習,上學前再檢查一遍學習用品等。
從任務內容看,有課堂學習常規,如要勤思考、多發言,集中注意不分心等;有作業常規,作業的格式和作業的程序,寫字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等;有預複習常規,有如何寫學習提綱,如何檢查自己的作業等。
常規雖具有一定的“鋼”性,但教師要善於把這種“鋼”化為“柔”,以形成學生自覺的內在要求。其要旨是:
①分解目標要求。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最簡單易行的常規開始,每一年段安排一定的目標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②重點引路,全麵推動。由於學生的各個個性特點不同,有些常規對某些學生的作用不是太大,有些學生則受益匪淺。教師要善於發現“重點”,在個別獲得較大效益的基礎上,以“重點”引路,進行全麵推進。
③多強化多檢查鞏固。一般情況下,常規初始踐行的階段比較好,可是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是一種繁文縟節而不勝其負擔,教師要注意其反複性,經常通過活動抓檢查鞏固,一抓到底,以讓學生形成自動化習慣。
④常規藝術化教育。可以把小學生的學習常規編成歌訣,編成小品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增強其藝術感染力,並便於學生記憶執行。
(2)學習方法課程指導
學習方法課程簡單地說包括學科教材特點的學習方法課程和一般學習策略學習法課程兩種。
學科教材特點學習法作為獨立的課程體係,它在世界各國各地還在剛剛起步中。這一方麵在於各國各地的教材不盡相同。
隨著時間的變遷,各國各地的教材還在不斷地變更,而學科教材特點的學習方法往往交融在具體的教材中,它既有諸如數學、語言、常識等科目的一般學習方法,又有深入到教材的具體課、章、單元、節,乃至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彙、每一道題目的特殊學習法,它需要教師作極其細致的學習方法指導研究。
另一方麵,在這時間差中,我們的學科教育學尚未成熟,又沒有一支穩固的學科教育學研究隊伍。這些導致學科教材學習法研究的滯後。
至於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用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它包括注意的策略、記憶術、建立新舊知識聯係、建立新知識內部聯係、思維的策略、心象法、做筆記、在書上畫線做標記加評注等,是促進學習的一切活動,它是一般的學習智慧技能。
在我國有一些學校已開始了這種學習策略的指導嚐試,有的作為單列課程與語、數等學科課程並列,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量,把它稱之為“學習技能課”或“思維訓練課”;有的學校則把它編成學生自我閱讀手冊,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訓練;還有的則是不定時結合具體學科教材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滲透。
進行學習方法課程指導是開展反省自控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和基礎。執教者在對學生進行這方麵課程指導時,要鑽深鑽透教材。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既要把握住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又要善於把理論轉化成最簡約通俗的言語,使學生很快地把握課程的精髓要義;還要求教師積極搜集近期有關學習方法課程的研究新成果,不斷充實完善教材體係,使其走向成熟。
(3)“三自”學習指導
“三自”學習指導指的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學習指導。
許多心理學家把它劃歸在認知策略的範疇之中,其實質是學習者依據自身學習特點、水平和風格支配自己的心智技能以完成學習任務的策略技術。它是學生進行反省自控學習的關鍵和核心部分。
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包括學習者對自我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反檢和自我評價,是學習者對自己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的學習風格、特點、水平和學習環境適應能力的認識。其活動一般與學習活動過程同步,或者在一定學習活動之後。
自我觀察常常是學習者在自我學習活動過程中,著重觀察自己的個性狀態、心理反應、思維方式、記憶質量等。由於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能力尚未成熟,我們在要求小學生做自我觀察時要進行觀察記錄。
一般說來,觀察一次的項目不宜過多,可以由簡至繁逐漸提高其要求,如可以讓學生試驗自己的記憶力,然後確定自己一般要通過幾次重複才能達到完全背誦;如觀察自己的智力高峰期,可以通過不同時間的學習效果來確定。
自我反檢一般是在一定學習活動量之後,這個量不必像反省自控整個活動過程那樣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而是指一堂課乃至於一項學習任務,簡單到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對一定的學習效果進行反審檢查。
一種方法是回憶法,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內隱語言來檢查自己在一輪學習活動中的得失成因情況。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在課的間隙中,也可以在其它的休息娛樂活動的間隙中進行,但這易為小學生所疏忽。
另一種方法便是作業反檢法,包括學生對自己的課堂作業、回家作業、階段測驗、考試等的自我反審。這種反審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麵的,通過這種顯性的學習活動效果檢查,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在作業效果反檢的過程中,對小學生反檢內容一般可以有這樣幾項:
我的預習工作和學習常規好嗎?
上課時我能集中注意聽講嗎?
我能跟著老師的要求思考問題嗎?
我做作業是否大意粗心?
對學習任務我是否常常是課上懂,課後忘?
作業審題正確嗎?
思維方式正確嗎?
我的身體狀況是否影響了學習?
我的學習環境對我有利嗎?
當然這種自我反檢還是比較簡單,很難對自我學習作出客觀評價和判斷。一般說來,學生的自我評價應該通過多次作業的自我反檢,然後做出自己的對策措施;同時,還可以把個人學習效果檢查放到群體學習效果中去比較考慮,這樣就能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