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3)

釋曰。若不還果。修得滅定。轉名身證。滅定無心。由身證得。故名身證。又世尊言。福田有二。謂有學十八。無學有九。解雲。言有學十八者。於有學中。有四向三果為七。及隨法行。隨信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五種那含。故成十八。無學九者。一退法。二護法。三思法。四安住法。五堪達。六不動。七不退。八慧解脫。九俱解脫。問何緣身證。不預其數。答無漏三學。是聖者因。擇滅涅槃。是聖者果。滅定有漏。不是依因。依因無故。不預其數。

從此第四。明阿羅漢向果。就中分五。一明向果差別。二因論明治道。三明盡智後智。四明道果。五明六種姓。且第一明向果者。論雲。已辨第三向果差別。次應建立第四向果。頌曰。

上界修惑中  斷初定一品

至有頂八品  皆阿羅漢向

第九無間道  名金剛喻定

盡得俱盡智  成無學應果

釋曰。得不還者。從斷初定一品為初。至斷有頂八品為後。名阿羅漢向。趣阿羅漢果故。即此向中。斷有頂地第九品惑。無間道。名金剛喻定。此定能破一切煩惱。猶如金剛能摧一切。故名金剛喻定。定雖有力能破一切。餘惑先斷。故今唯斷第九品惑此定既能斷有頂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盡得俱行盡智令起。即此盡智。是解脫道。此解脫道。與漏盡得。最初俱生。故名盡智。頌言盡得俱者。即是漏盡得。俱名盡智也。盡智生已。成無學果。更無學故。亦名為應。謂阿羅漢。此翻為應。應受人天廣大供養故。

從此第二因論明治道。就中五。一明地由道離染二明道引離係得。三明道離地通局。四明近分道。五明世道緣行。且地由道離染者。論雲。由何等道。離何地染。頌曰。

有頂由無漏  餘由二離染

釋曰。有頂由無漏者。斷有頂染。唯無漏道。非有漏道。以有漏道欣上厭下。於有頂地。無上可欣。故有漏道。不斷有頂。餘由二離染者。餘謂餘八地也。離八地染。通由二道。漏無漏道。俱能離故。

從此第二。明道引離係得。論雲。既通由二。離八地染。各有幾種離係得耶。頌曰。

聖二離八修  各二離係得

釋曰。諸有學聖。以有漏無漏二道。離於八地修斷染時。各能引生二離係得。謂有漏道。斷八地修。能引有漏無漏二離係得。若無漏道。斷八地染。亦能具引有漏無漏。二離係得。由二種道。同所作故。各引二得。此之二道。同斷修染。名同所作。

從此第三。明道離染通局。論雲。由何地道。離何地染。頌曰。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

餘八離自上  有漏離次下

釋曰。無漏未至道能離一切地者。謂未至定。起無漏道。能斷九地故。言一切餘八離自上者。餘八謂中間。四本靜慮。及三無色。於此八地。起無漏道。能離自地及上地染。不能離下。謂已離故 有漏離次下者。謂諸有漏道。唯能離次下一地染。謂猶依未至。離欲界染。及依二禪。離初禪染。乃至有頂。離無所有處染。名次下地。不斷上地染。勢力劣故。不斷自染。自地煩惱。所隨增故。更不斷下地染。謂已離故。

從此第四。明近分道。論雲。諸依近分。離下地染。如無間道。皆近分攝。諸解脫道。亦近分耶(問也)。不爾(答也)。雲何(征也)。頌曰。

近分離下染  初三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  上地唯根本

釋曰。近分離下染者。近分有八。四靜慮邊。四無色邊。邊謂近分。近根本故。初禪近分。離欲界染。如是乃至有頂近分。離無所有染。名離下染。初三後解脫者。初三謂初二三禪。後解脫。謂第九解脫。此三近分。第九解脫。或入根本。或在近分也。上地唯根本者。從第四禪。至有頂地。名為上地。此五地近分。第九解脫道。必入根本故。致唯言。謂此五地。近分根本。同一舍受。離下染時。必欣上地。以受無異。必入根本。前三靜慮。根本喜樂。近分唯舍。轉入異受。少艱難故。有不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