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

學生科學興趣培養指導

學校科普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學校怎樣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愛好1.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曆史時期。在以相對論、量子論、DNA雙螺旋結構和板塊學說的提出為標誌的科學革命的推動下,科學理論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得到迅猛的發展。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天技術等迅速地改變著世界的麵貌,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麵,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一係列負麵的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理念“全麵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是非常正確,非常必要的。

在整個自然科學教學過程中,初中科學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科學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興趣的大好時光,是初步學會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學習科學最直接和持久的內部動力,對學生的今後發展至關重要。就初中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科學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最後導致初中科學教學的失敗。因此啟發並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麵臨的一種挑戰。

從初中科學教學這一角度來說,實驗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語言、教材的內容設置無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們對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麵就來談談在新的科學教育改革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發揮科學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學實驗是實驗者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主動幹預或控製研究對象,在典型環境中或特殊情況下所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既能使學生深刻理解自然界中各種現象的規律或定律,又能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這些實驗技能,既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

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個問題即學生作為實驗主體,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往往注重教給學生實驗方法,滿足於觀察到實驗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這是科學實驗教學中的一個病區。再者,實驗中器材不足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學校在分組實驗中都采用多人一組,很少能讓每個學生自行完成整個操作過程,學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時間和空間,這些都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主觀性、創造性和實驗操作能力。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發揮科學實驗的重要作用?

(1)開足、做夠實驗。

近年來,由於廣大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教學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科學課的實驗比例會增大,實驗形式也會不斷翻新,學校現有的實驗儀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特別是眾多的農村中學由於資金不足,儀器原來就不夠用、不夠新,就應有"壇壇罐罐當儀器,拚拚湊湊做實驗"的精神,因地製宜或因陋就簡甚至尋找替代性實驗。除盡量開足課本要求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外,還應開動腦筋設計增加演示實驗,盡量把演示實驗、實驗習題等作為隨堂實驗進行探究。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規律,培養觀察和實驗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加科學課的濃鬱趣味,使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