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生閱讀的涵義
學生科普閱讀指導
學校科普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學校怎樣組織學生閱讀科學故事1.學生閱讀的涵義
學生閱讀的定義
閱讀是從書麵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書麵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號變成聲音,後達到對書麵材料的理解。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製的。
閱讀時的眼動是一係列的跳動,跳動本身曆時很短,而且不能產生對文字的清晰視覺。對文字的清晰視覺都是在注視時得到的。
學生閱讀就是指特定人群學生這一群體的閱讀活動。
影響閱讀的因素
影響閱讀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和情境的物理特點,如照明條件,文字的字體、型號等;文字材料的易讀度,如字詞的常用程度,句子的長短與結構的繁簡,命題密度(即在一定長度的材料中出現的概念數)等;材料的概括與抽象的程度;由外部確定的閱讀目的等等。影響閱讀理解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閱讀者的知識基礎。此外,閱讀者的注意、記憶和思維也都是重要的內部因素。
閱讀速度的快慢
一般人的正常閱讀速度是200字/分,但受過快速閱讀訓練的人的一般閱讀速度是300字/分。但這要經過刻苦的訓練。先訓練默讀,做到不出聲音不受幹擾,專心致誌;再訓練讀目錄和標題,在閱讀中緊緊抓住段落的核心;再訓練掃描讀,像攝像機一樣工作,而不是數人頭式地閱讀,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再訓練段讀,用抓關鍵詞的方法,幾秒鍾就抓住一段文字中的關鍵詞,一次性閱讀一個段落。一點一滴地強化,才可能最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