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學校環境管理的涵義

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

學校文化陣地建設與組織活動策劃學校環境與安全文化建設1.學校環境管理的涵義

環境的概念

“環境”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①周圍的地方。②所處的情況和條件。“校園環境”很自然可以解釋為:整個校園和校園裏的一切情況與條件。校園環境包括校園裏的房屋建築、花草樹木及其他基礎設施,可統稱校園自然(物質)環境;又包括學校風氣、師生的精神風貌、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及校園的文化氛圍,可統稱為校園的人文(精神)環境。整齊、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是校園環境建設基礎,是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物質基礎。健康的文化活動、濃鬱的文化氛圍,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諧的人際關係,純正的校風,是一種強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最有利於學生良好人格、學校良好風尚的形成。

校園環境具有暗示性、滲透性等特點,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教育媒體。無論是校園的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對學生都是無聲的教育,它們與有聲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於提升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實效。

環境管理是指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和宣傳教育等手段,限製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通過全麵規劃和有效監督,使經濟發展與環境協調,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環境管理主要內容

環境管理主要內容可分為三方麵:

(1)環境計劃的管理:環境計劃包括工業交通汙染防治、城市汙染控製計劃、流域汙染控製計劃、自然環境保護計劃,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發展計劃、宣傳教育計劃等;還包括在調查、評價特定區域的環境狀況的基礎區域環境規劃。

(2)環境質量的管理:主要有組織製訂各種質量標準、各類汙染物排放標準和監督撿查工作,組織調查、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狀況以及預測環境質量變化趨勢。

(3)環境技術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環境汙染和破壞的防治技術路線和技術政策;確定環境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組織環境保護的技術谘詢和情報服務;組織國內和國際的環境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等。

所謂學校環境管理是指在校園內的環境計劃、環境質量和環境技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