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4.中小學生上網要防“四害”(1 / 1)

第三章24.中小學生上網要防“四害”

未來的世界是網絡世界,中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主人,掌握相關的網絡知識十分必要。然而,網絡又是個繁雜的“社會”,為此,中小學生上網要防止網上不良傾向的侵害。

防止上網綜合症

網絡是個無限大的虛擬世界,很容易讓人上癮,長期迷戀網絡,會形成網絡綜合症。

中小學生由於自控力差,對網絡的迷戀程度更高。

據報道,一位連續24小時“泡”在網上的中學生因出現思維障礙而被迫送往醫院治療。該學生已有兩年網齡,經常上網“衝浪”,出事時仍坐在電腦前。心理谘詢專家說,“網絡性心理障礙”患者的人數正在上升,且治療十分困難,我國目前對此還處於探索階段。網絡綜合症發作時,患者全身打顫、痙攣、摔物品,同時表現為健忘、頭痛、脾氣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這些病人未上網時,手指頭還會出現敲打鍵盤的動作,甚至失去自製力,一到電腦前就廢寢忘食。在美、日、英等發達國家,上網綜合症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美國有個典型的例子,充分說明了網絡綜合症的嚴重:有個少年“網蟲”在網上漫遊得茶飯不思,父母沒有辦法隻得給他配備了輪椅,以便開飯時能強行將其從電腦旁“推”開。他的手指總是不停地動著,仿佛要讓想象中的鼠標移動似的。他隻是為了活下去才睡覺和吃東西,除此之外,他從不離開自己的屏幕。

在國內,中小學生上網熱正在形成。然而,由於家庭和學校對學生上網缺乏正確的引導,要麼不準上網,要麼放任不管,加上網吧以謀利為目的,放縱中小學生上網。致使一些小學生染上網絡綜合症,應當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警惕“黃色”汙染

一些人利用INTERNET無國界、超控製的弱點,把“黃色”彌漫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以至於有泛濫成災的勢頭。這種不健康信息再網上泛濫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過早地接觸到還不適合他們了解的信息。雖然這些網站一般聲明訪問者必須到一定年齡才能閱讀其網站內容,但並沒有一種有效措施來保證兒童不接觸到這些色情信息。很多家長不會電腦操作就難以控製和禁止孩子訪問黃色站點。另外,目前網吧普及率高,有的學生在課餘時間甚至逃學到網吧,進入不健康站點,這不僅嚴重毒害學生的心靈,還擾亂了學校周邊的秩序。

要防止中小學生受到黃色汙染,首先是家長和學校要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第二是中小學生上網要主動拒絕黃色汙染;第三是要通過技術手段阻止黃色汙染的傳播,比如設立"防火牆"等;第四是盡量不要讓中小學生獨自一人上網。

當心錯交網友

據調查,目前中小學生上網的目的,多是為了聊天交友。筆者對一家網吧進行過跟蹤調查,發現每天來上網的人中有近一半是中小學生,他們上網後,查找信息、瀏覽新聞的很少,全都聚精會神地在網上聊天。由於網絡的虛擬性,給了中小學生相對大的自由度,一些學生不能控製自己言行,很容易交錯網友。由於目前網民年齡的低齡化,有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這群追求時尚的小"網迷"們不成熟的心理進行情感欺騙,有的甚至是犯罪。

中小學生應慎交網友,首先是在網上不要把自己的真實住所輕易告訴網友;第二是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經濟情況告訴網友;第三是不要輕信網友的情況;第四是不要與網友輕易會麵。

力戒道德缺損

隨著網絡經濟、網絡社會的不斷擴展,網絡道德也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發達國家的一些“網蟲”中,

他們完全把網絡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他們可以沒有家庭、可以辭去滿意的工作,可以拋棄身邊的親人,但他們決不能沒有網絡;一些對網絡一往情深者,特別是一些青少年,甚至發展到為了上網而放棄上學。這不僅將導致其家庭及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而且將嚴重影響其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網絡對中小學生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喪失責任。很多網迷對網絡過於迷戀,他們除了上網,對其它什麼也不感興趣,尤其是一些中小學生為此而逃學,甚至犯罪。第二是信息欺詐。由於人們多是以不真實的身份上網聊天、交友,使網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學生受到了不良道德的影響。第三是吸取了網上不道德和不健康的東西。第四是危害公共信息安全。在一些中小學生中,不乏電腦奇才,他們一旦失去了法律的約束,就可以給網絡安全帶來了不利影響。比如製造病毒、充當黑客等。時下,方興未艾的網上慈善救助、扶貧賑災、互聯互學就是人們通過道德自律,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構造網絡道德環境。

網絡是個大世界,中小學生上網要鼓勵、要支持,但中小學生應提高鑒別能力,以適應網絡的發展並獲取積極的信息,有關部門也應對此給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