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要選對方向,在心中有明確的目標市場,果斷出擊。企業和經營者才有明確的方向去努力;有了目標市場,企業才能逐步發展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有了目標市場。企業才不至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當中茫然無措。
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
2005年6月24日,沒有任何赤裸裸的商業宣傳,諾基亞以富有創意的接觸點設計,成功推出諾基亞8800,抓住目標群體典型代表及意見領袖的內心。正因為此。諾基亞成功地完成了從產品關鍵信息向目標群體的傳達。
在同質化嚴重的競爭環境中,創造一個焦點性的感知來占領消費者大腦是讓產品殺出重圍的最佳方式之一。諾基亞緊緊圍繞目標群體的消費心理,利用“上品人生”的感性宣傳,點點滴滴地打動和滲透至消費者的內心。因為諾基亞8800及其精英消費群體均是“上品人生”的代表乃至典範,諾基亞8800的上市序幕就此拉開。
目標市場的精準選擇,再通過獨特產品的“入侵”,諾基亞緊緊捕獲了精英消費群體的心,獲得極大成功,並為其良好的銷售業績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奠定了堅實基礎。
諾基亞的8800首先明確精英消費群體是其目標群體;然後,通過獨特產品的“入侵”,獲得了極大成功。
對於大多數產品,無差異市場營銷策略並不一定合適。對於企業而言。並非所有的市場機會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並非每個市場都是企業願意進入和能夠進入的。由於資源有限,一個企業也無法提供市場內所有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那就最好選擇那些能發揮自己優勢範圍內的消費者作為自己的經營對象。
首先,消費者需求在客觀上千差萬別並不斷變化,一種產品長期為所有消費者和用戶所接受非常罕見。其次,當眾多企業如法炮製,都采用這一策略時,會造成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同時,在一些小的細分市場上,消費者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對企業和消費者都是不利的。再次,易於受到競爭企業的攻擊。當其他企業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提供更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時,采用無差異策略的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市場正在遭到蠶蝕但又無法有效地予以反擊。正由於這些原因,世界上一些曾經長期實行無差異營銷策略的大企業最後也被迫改弦更張,轉而實行差異性營銷策略。
目標市場對於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它是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立足並得以發展的前提和關鍵。目標市場的確立一般是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進行的,即先細分市場。然後在每個不周的市場劃分當中。根據自己的實力和特點,選擇符合自己的目標市場。
在我國圖書市場上,圖書品種多而不精、泛而不深的現狀已難以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需要。一方麵,大的書城的圖書經營品種不斷增加(多在10萬種以上);另一方麵,讀者很難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圖書。
作為圖書零售業巨子的新華書店采取了區域性圖書市場全麵市場覆蓋策略。即在對圖書市場細分的前提下。先對本地區的每個細分市場盡可能地覆蓋,然後實現對整個圖書細分市場的全麵覆蓋。而對一些縣、鄉新華書店或新華書店的下屬專營網點。則采用圖書專業化或選擇專業化市場覆蓋策略。
新華書店利用圖書目標市場選擇策略。根據讀者需求的差異性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營銷,從中發現機會,提高競爭能力,從而獲取競爭優勢。
新華書店與圖書供應商——出版社在長期合作中形成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關係,為新華書店的圖書采購創造了很大的優勢。而且他們的人員、資源、技術等各個方麵的優勢都為新華書店實施全麵市場覆蓋策略鋪平了道路。
企業進行市場細分和評估後。就必須對進入哪些市場和為哪幾個細分市場服務進行決策,即目標市場選擇。
目標市場是企業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以為滿足現實或潛在需求的消費者和用戶作為經營對象,依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而選定或開拓的特定需要的市場。在市場營銷中,因為消費者是各式各樣的,即使對同類產品的需求,也因消費者的收入、生活方式等方麵的差異而不同。所以,任何企業都應選擇和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
麵對已細分的市場,企業選擇兩個或多個子市場作為目標市場,分別為每個子市場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並據此製定並實施不同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力圖以差異性產品滿足差異性的市場需求。這種差異性選擇,既能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又可以降低經營風險。例如,目前很多煙草企業就是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生產不同檔次、不同包裝、不同焦油含量的香煙,從而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首先,要看這個市場是否有前景。一個已經被別人開發得很完善的市場是沒有多少潛力可挖的。
其次,要選擇和自己產品相匹配的消費者。試想一家動漫製作公司,如果選擇一個中老年入市場。肯定是要虧本的。
再次,要看這個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即你把自己的產品定在什麼樣的價位上。高消費的人群,畢竟還是少數,而大多數人都是結合自己的消費能力。購買那些中檔耐用的商品,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消費群體。
最後,要有新意,不要在原有的市場上去死纏爛打,而是要善於開辟自己的市場。比如飲料市場幾乎都被瓜分光了,要在這個市場上再有新的突破已經很困難了,那麼,就可以把目光轉向其他人群,選擇新的目標市場。
英國有一家小油漆廠為了打開市場,訪問了許多潛在消費者,調查他們的需要,並對市場作了以下細分:本地市場的60%,是一個較大的普及市場,對各種油漆產品都有潛在需求,但是本廠無力參與競爭。另有四個分市場,各占10%的份額。第一個是家庭主婦群體,特點是不懂室內裝飾需要什麼油漆,但是要求質量好。希望油漆商提供設計,並要求油漆效果美觀;第二個是油漆工助手群體,顧客需要購買質量較好的油漆。暫住戶進行室內裝飾,他們過去一向從老式金屬器具店或木材廠購買油漆;第三個是老油漆技工群體,他們的特點是一向不買調好的油漆,隻買顏料和油料再由自己調配;第四個是對價格敏感的青年夫婦群體,收入低,租公寓居住。按照英國的習慣,公寓住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粉刷住房,以保護房屋,因此,他們購買油漆不求質量,隻要比白粉刷漿稍好就行,但要價格便宜。
經過研究,該廠決定選擇青年夫婦作為目標市場,並製定了相應的市場營銷組合:
(1)產品。經營少數不同顏色、大小不同包裝的油漆。並根據目標顧客的喜愛,隨時增加、改變或取消顏色品種和裝罐大小。
(2)分銷。產品送抵目標顧客住處附近的每一家零售商店。目標市場範圍內一旦出現新的商店,立即招徠其經銷本廠產品。
(3)價格。保持單一低廉價格。不提供任何特價優惠,也不跟隨其他廠家調整價格。
(4)促銷。以“低價”、“滿意的質量”為口號。以適應目標顧客的需求特點。定期變換商店布置和廣告版本,創造新穎、形象,並變換使用廣告媒體。
由於目標市場選擇恰當,市場營銷戰略較好地適應了目標顧客,雖然經營的是低檔產品,但該企業仍然獲得了很大成功。
有目標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市場絕對不是一個遊戲場,在其中的都是真實的較量和競爭,失敗和淘汰都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那些盲目發展,找不到自己方向的企業猶如風中的野草,是最早被淘汰的。
選對方向,果斷出手
1979年,李嘉誠成功地收購英資集團和記黃埔,轟動香港,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注目。和記黃埔是和記企業與黃埔船塢合並而成,合並之前,和記企業經曆1973年股災和1974年石油危機,業務一落千丈,李嘉誠由彙豐銀行注資,成為和記的大股東。
1977年和記與黃埔合並,1979年彙豐銀行不把和記黃埔的股份賣給英資集團,而賣給華資的李嘉誠。這固然是由於長江實業發展蓬勃,李嘉誠的企業才華深受讚賞,但政治形勢的奧妙變化,也是促成彙豐銀行董事局決定的重要因素。
《李嘉誠成功之路》一書寫道:這種現象絕非偶然,乃是香港新的過渡時期的產物。彙豐銀行此舉進一步改善了它與華資集團甚至與中國的關係。彙豐銀行董事局的主席沈弼不會不注意到李嘉誠是中國(內地)政府所信賴的愛國者,此舉可以在對彙豐銀行與中國政府的溝通方麵,起著某種特殊作用。
該書又引述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助理的話說:“香港目前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促使上海彙豐銀行決定不將和記股權轉讓與其他英籍人士控製的公司。”又說:“銀行方麵是樂意見到該公司由華籍人士控製的。”毋庸置疑,李嘉誠的這次成功是變化的環境帶來的。
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需要你主動去把握,否則就算天上掉餡餅,也不會掉在你頭上。在變化的環境中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出手一定要出對,緣木求魚是無結果的。在關鍵的曆史變化時刻,如果選錯了方向,結果將不可想象。
不要老是等待機會來臨,要在變化中尋找能改變自己命運的突破口。
人生不如意時,與其整天哀怨,不如自己在變化中尋找機會。外界變化之日,正是機會降臨之時。這裏所謂的“變化”,有時得靠自己創造,有時則是對方突然丟給你的變化球。不論情形如何,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變化,也不要放棄努力的決心。
即使處境令你難堪,也要當做是“給你一次經驗的機會,有益無害”,“這正是激發自己潛能的好時機”。那麼原以為是“禍”的事情可能就化解為“福”了。如果你認為事業的最終目的在於自我實現而不僅是賺錢,那麼對你來說選擇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歡的工作,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以推翻清王朝為目標的革命風潮席卷整個神州大地。革命的消息也傳到偏僻的山鄉,這使劉伯承回想起任賢書先生極力倡導武功的教誨,他第一次強烈地感到武力的神聖和強大。於是,輟學務工的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即參加反對清政府的學生軍,以自己的武力投入到打倒封建統治、拯救民族的偉大鬥爭中。
有朋友勸他去經商,他卻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男子漢大丈夫應仗劍拯民於水火,而不能隻顧個人的富貴與安逸。從此,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武力救亡的革命事業中去了。
麵對曆史的巨變所產生的偉大機遇,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而劉伯承則一眼看破了那個時代的本質,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從而把自己的命運與曆史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終於成為一代偉人。
在變化中尋找,在創造中發現,隻要你的決心夠大,你的眼光夠準,人生關鍵的突破口總能找到,因為變化時時在你身邊。對外界變化要保持敏捷的耳目,必須常搜集信息,下一番苦功鑽研。如果有心從事研究,非得先明確人生目標與工作目標。其實,在日複一日的生活當中,能夠滿足你願望的機會俯拾即是。記住,不要老是等待機會來臨,要在變化中突破。
有了變化才有轉折的機遇,失去變化,壞不能變好,好也不能變成更好。沒有變化,貧的仍貧,富的不會更富。變化是永恒的,世界是個不斷變化的萬花筒,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變化都是客觀存在的。其實我們不應害怕變化,因為變化意味著機會,我們要做的是順應變化,利用變化,然後在變化中尋找人生的突破口,從而以一往無前的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
果斷決策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敢於決斷的魄力,總是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從而錯失成功的最佳時機。成大事者在看到勝利可能到來時,敢於做出重大決斷,因此取得先機。
做決策不能靠運氣
有一家經營橡膠製品的總公司,為了讓自己的產品快速推向市場,營銷總經理認為要想把總公司的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必須先到一些營銷條件好的地方推廣,這樣可以圖個吉利。沒想到,事實正好與他們說的相反,因為這種營銷策略缺乏科學依據,隻是碰運氣而已。碰運氣式的營銷不可能長久,這已經是不需要爭論的事實。不久,公司總經理就撤換了這位營銷公司總經理,換上了一位敢於大膽決策、懂得管理的年輕人,他立即製定了包括廣告、促銷、反饋等在內的營銷決策,結果不到1年,就給公司創造了8000萬元的價值。
公司決策是由人來製定和執行的,而並非上帝恩賜的。憑借運氣,進行決策,是小看了自己的本領。有些小老板以為,決策是好是壞,是一件說不清的事情,關鍵還要看運氣如何;假如碰到好運氣,你的決策可能就會帶來一些利益;假如你的運氣不好,你的決策可能就失靈了。因此,有些公司小老板不惜犧牲血本,到處拉關係,目的是為公司求個好運,其實,這是非常荒謬的看法。做決策除了要準備充分之外,還要該果斷的時候就果斷,千萬別猶豫不決,要講時效,不能拖延,即該拍板就拍板,萬萬不可磨蹭。
果斷決策不但需要魄力和勇氣,還需要高超的技巧。沒有技巧的果斷無法得到下屬完全的信服,更不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