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毗奈耶序(1 / 3)

稽首大悲尊  能哀湣一切

麵滿如初日  目淨若青蓮

佛生調伏家  弟子眾調伏

調伏除眾過  敬禮法中尊

佛說三藏教  毗奈耶為首

我於此教中  略申其讚頌

如樹根為最  條幹由是生

佛說律為本  能生諸善法

譬如大堤防  瀑流不能越

戒法亦如是  能遮於毀禁

諸佛證菩提  獨覺身心靜

及以阿羅漢  鹹由律行成

三世諸賢聖  遠離有為縛

皆以律為本  能至安隱處

若此調伏教  安住於世間

即是諸如來  正法藏不滅

戒是能安立  如來正法燈

離此即便無  安隱涅槃路

佛遊於世間  隨處說經法

律教不如是  故知難值遇

如地載群生  能長諸卉木

律教亦如是  能生諸福智

佛說由律教  能生眾功德

奉持得解脫  毀破生惡趣

象馬若不調  製之以鉤策

律教亦如是  不調令善順

如城有隍塹  能禦諸怨敵

律教亦如是  能防於破戒

譬如大海水  能漂於死屍

律教亦如是  能除諸破戒

律是法中王  諸佛之導首

苾芻喻商旅  此為無價珍

破戒逾蛇毒  律如阿伽陀

盛壯意難調  以律為轡勒

律於善道處  常與作橋梁

亦於惡趣海  能與為船筏

若行於險路  戒為善導者

若升無畏城  以戒為梯蹬

大師最勝尊  親說於律教

此二無差別  鹹應歸命禮

佛及聖弟子  鹹依律教住

於戒生恭敬  故我歸命禮

我依律讚歎  此說應尊重

於初首歸依  吉祥事成就

毗奈耶大海  涯際淼難知

差別相無窮  豈我能詳悉

大師律教海  甚深難可測

我今隨自能  略讚於少分

世尊涅槃時  普告諸大眾

汝於我滅後  感應尊敬戒

故我申讚頌  欲說毗奈耶

仁等應至心  善聽調伏教

別解脫經難得聞  經於無量俱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  如說行者更難遇

諸佛出現於世樂  演說微妙正法樂

僧伽一心同見樂  和合俱修勇進樂

若見聖人則為樂  並與共住亦為樂

若不見諸愚癡人  是則名為常受樂

見具屍羅者為樂  若見多聞亦名樂

見阿羅漢是真樂  由於後有不生故

於河津處妙階樂  以法降怨戰勝樂

證得正慧果生時  能除我慢盡為樂

若有能為決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聞

從少至老處林中  寂靜閑居蘭若樂

合十指恭敬  禮釋迦師子

別解脫調伏  我說仁善聽

聽已當正行  如大仙所說

於諸小罪中  勇猛亦勤護

心馬難製止  勇決恒相續

別解脫如銜  有百針極利

若人違軌則  聞教便能止

大士若良馬  當出煩惱陣

若人無此銜  亦不曾喜樂

彼沒煩惱陣  迷轉於生死

總攝頌曰

若作不淨行  不與取斷人

妄說上人法  斯皆不共住

不淨行學處第一之一

別攝頌曰

蘇陣那無犯  苾芻在林中

弱腰及長根  妙喜三皆犯

晝日房中睡  閑林離欲人

善與昔因緣  應知頌總攝

爾時薄伽梵。從初證覺於十二年中。諸聲聞弟子無有過失。未生瘡皰。世尊為諸弟子。說略別解脫戒經曰

一切惡莫作  一切善應修

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

護身為善哉  能護語亦善

護意為善哉  盡護最為善

苾芻護一切  能解脫眾苦

善護於口言  亦善護於意

身莫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

是則能隨順  大仙所行道

至十三年。在佛栗氏國。時羯闌鐸迦村羯闌鐸迦子名蘇陣那。富有資財多諸仆使。金銀珍寶穀麥盈溢。所貯貲貨如毗沙門天王。於同類族娶女為妻。歡樂而住。彼於異時。於佛法僧深生敬信。歸依三寶受五學處。所謂殺生偷盜欲邪行虛誑語及飲諸酒。悉皆遠離。由斯敬信日漸增廣。便以正信舍家趣非家。剃除須發而披法服。既出家已。與諸親屬相雜而住。猶如昔日在家無異。爾時具壽蘇陣那便自思念。豈容我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應證未證應得未得。與諸親族相雜而住。我今宜應舍離親屬。執持衣缽遊行人間。作是念已。便舍親屬行詣他方。逢世饑饉乞食難得。父母於子尚不相濟。況餘乞者。時蘇陣那作是念已。今我親屬財食殷富。宜應就彼羯闌鐸迦村。勸於僧田廣設供養。若糗若粥。或常施食。或請喚食。或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食。教諸親屬少興福業為饒益事。時蘇陣那便舍他方。執持衣缽漸次遊行。遂至羯闌鐸迦村。去斯不遠在阿蘭若住小房中。時蘇陣那詣親屬所。廣為諸人讚揚佛法僧寶。令於大眾設諸供養而作饒益。時蘇陣那在阿蘭若修杜多行。但三衣糞掃衣。常乞食次第乞。時諸親族於日日中。恒以上妙甘美飲食施眾僧已。蘇陣那持衣缽入村中。以次而乞到其本舍。既無所獲舍之而出。蘇陣那母有事他行。時有老婢遙見蘇陣那憶識容顏。知無所獲疾疾而去。老婢見已詣蘇陣那母處白言。大家知不。長子蘇陣那久離鄉邑。今還故居。乞求不獲疾疾而去。時蘇陣那母作如是念。豈非我子有憶戀耶。情生不樂欲歸於俗。不愛沙門被沙門所苦。羞慚厭舍沙門行耶。作是念已遂便出村。屆蘇陣那所居之處告曰。蘇陣那。汝有憶戀耶。情生不樂欲歸俗耶。不愛沙門被沙門所苦。羞慚厭舍沙門行耶。蘇陣那。我家中物及娉時財。汝且聽說。我自所有金銀之物積為大聚。兩邊人坐互不相見。又汝父財物官印金錢數有百千萬億。況複諸餘雜類財貨。汝可還家隨情受樂任為福施說是語已。時蘇陣那白母言。我無憶戀情有不樂歸還故居。亦無不愛沙門被沙門所苦羞慚厭舍。時蘇陣那母聞是語已。便自思念非我所堪。令其返服應可別設餘計。時母還舍告新婦曰爾若月。期時至可報我知。新婦敬諾。後於異時月期既至。白言。大家我今月期時至。欲何所作。姑曰。時過洗浴冠眾花鬘。塗以名香著諸瓔珞。嚴身之具鹹令備盡。如蘇陣那昔在家日。情所樂事皆悉為之。婦既聞已莊飾事周。還至姑所白言。大家如蘇陣那昔所愛好我已為之。沐浴嚴身著諸衣服。若有所作今是其時。時蘇陣那母遂與新婦同車而去。詣蘇陣那所住之處。到已下車足步而進。時蘇陣那在小房外遊步經行。母既見已告曰。蘇陣那。如汝所雲無有憶戀。廣說如上。今汝新婦身淨宜留種子。無令財物沒入於官。時蘇陣那先未製戒不見欲過。睹少年婦情生染著。欲火燒心。告其母曰。我豈合耶。母曰。為留種子法應如是。時蘇陣那牽故二手。便向屏處脫去法服。遂即再三行不淨行。時有有情至求勝行。有解脫性趣向涅槃。棄背生死三界五趣無心樂著。以最後身從勝妙天來托婦胎。若明慧女人有五種別智。異於餘女。一知男子有欲心。二知時節。三知從某人得娠。四知是男。五知是女。若是男者依右脅住。若是女者居在左脅。時彼婦人心生歡喜。白其姑曰。大家知不。我已有娠。居在右脅。必定是男。光顯宗胄。其姑聞已心大慶喜。作如是言。我於昔來情希善子紹嗣家門。冀彼長成終懷報德。常修福慧利益我等。姑知是事。便以新婦置在高樓隨時供給。女醫調膳不令差舛。身具瓔珞。如天婇女遊歡喜園進止威儀。常處床座足不履地。目不睹惡色。耳不聽惡聲。寢食往來曾無違忤。經九月已便生一子。顏貌端嚴人所愛樂。額廣眉長鼻高修直。頂圓若蓋色美如金。垂手過膝眾皆敬仰。經三七日歡會宗親。其姑以兒告諸親曰。此子今者欲作何名。眾人議曰。此兒因種子法而求得之。可名種子。其姑即便授八養母。二供乳哺。二作褓持。二為澡浴。二共歡戲。給以乳酪酥精石蜜。及餘上妙甘美飲食而用資養。速便長大如蓮出池。既漸童年學諸技藝算數書印。取與質納皆盡其妙。於八種術善能占相。所謂相寶相衣相宅相木相象相馬相男相女。彼於異時深生正信。歸向三寶受五學處。同父信心念念增長。遂舍家趣非家求出離行。於善說法律剃除須發而披法服。獨處閑靜無放逸心。策勤勇猛專念而住。淨修梵行。於現法中證悟圓滿。破無明[穀-禾+卵]斷三界惑。成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得如實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心無障礙如手撝空。刀割香塗愛憎不起。觀金與土等無有異。於諸名利無不棄舍。釋梵諸天悉皆恭敬。爾時具壽種子。證阿羅漢受解脫樂。即說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