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童生一聽,正說的是自己一生的坎坷,大有感觸,聯想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順口就答:“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的人情,人情大於天。”

主考官很滿意,取了童生。

子背父願

從前,豫東有個做小生意的人,他總覺得自己的職業不太體麵,想改換門庭,便從外地聘請來一位先生,教他兒子讀書,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做官,高人一等。

他兒子的書讀得還不錯,但是不知為什麼,十分喜愛差役這個職業,對差役的工作十分熟悉。

有一天,差役的哥哥來到學堂,手裏拿一把扇子。教書先生見此情景,想顯示一下教學水平,就出了一個對子,讓差役的兒子,也是他唯一的學生對對:“大伯手中搖羽扇。”

學生對道:“家父頭上帶鵝毛。”

先生又說:“讀書作文臨帖。”

學生對道:“傳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了一個對子:“讀書宜朗誦。”

學生對道:“吆唱要聲高。”

先生又出對:“七篇古文。”

學生對道:“四十大板。”

先生見他句句不離開差役的行話,便生氣地說:“打胡說!”

學生忙接著對道:“往下站!”

先生氣急地說:“放屁!”

學生又對道:“退堂!”

先生:“哼!”

學生:“喝!”沒有主見的生意人

有一個生意人,帶著孩子,趕著一頭小毛驢,進城趕集。走到半路上,一個小夥子看見他們爺兒倆緊跟在毛驢後邊走,就笑著說:“這爺兒倆真奇怪,有毛驢不騎,卻跟著毛驢後邊跑,也不嫌累!”

生意人聽了小夥子的話,覺得不無道理,就讓孩子騎上了小毛驢,他跟在後邊走。

走了一段路,一個老頭看到孩子騎著驢,父親跟在後邊跑,不滿意地搖著頭說:“年輕的騎驢叫老的跟在後邊跑,真是太不像話了,一點兒也不尊敬老人。”

生意人聽了老頭子的話,也覺得有道理,就讓孩子下來跟在後邊跑,自己騎上去。

又走了一段路,一個老太看見他們,指著生意人說:“老的騎驢,讓小的跟著跑,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孩子!”

生意人聽了老太太的話,也覺得很對,可是怎麼辦呢?想了半天,才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和孩子都騎上小毛驢。那頭瘦小的毛驢本來勁就不足,馱著兩個人,累得渾身冒汗,直喘粗氣。前邊有一條小河,毛驢吃力地走上小橋,再也支持不住了,晃了幾晃,撲通一聲,連人帶驢都掉進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