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思敏捷的秀才吟道:“世上萬般愁苦事,無過死鱉(別)與生梨(離)。”吟罷,雙手一拱,揚長而去,弄得那吝嗇富商十分狼狽。

學生意經

從前有個財主,從小愛學人說話。一天去集上賣毛驢子,不知該賣多少錢?正在他六神無主的時候,正巧遇上一販子。販子問財主:“你這驢子賣不賣?”財主道:“怎麼不賣?”販子問:“多少錢?”財主哭喪著臉說:“不知道。”販子道:“我給你賣,賣後得給我5兩銀子。”財主咬了咬牙就答應了。

隻見販子大聲喊道:“誰賣我的驢呀,我的驢子好處多著哩,它嘴口好,吃得多;肚子大,奶汁也不錯;膘壯體胖,肚子裏還有頭小毛驢,誰買回去,要不幾天就能生頭小毛驢。”不大會兒,驢賣掉了。財主轉念一想,就這麼幾句話,誰不會說,白送給他幾兩銀子。於是,他便牢牢地記住了這幾句話。

又過了幾天,有人登門來向他的大閨女求親。他不等求親人把話說完,就說:“不行,不行,不嫁,不嫁,你們別想占便宜,我女兒好處多著呢!”求親的人問:“你女兒有啥好處呀?”他不慌不忙地說:“我女兒嘴口好,吃得多;肚子大,奶汁也不錯;肚裏還有一個小寶寶,如果將她帶回去,很快就能養一個胖小子。”

秀才買柴

一秀才買柴說:“荷薪者過來。”賣柴者聽得過來二字便擔著擔子來到其麵前。秀才問“其價幾何?”賣柴者聽得價字,便說了價錢。秀才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者不知說什麼,轉身擔著柴禾走了。

丟驢

在古時,一人去趕集賣驢。不料,途中將毛驢丟了,當時很傷心。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媳婦說:“你把驢丟了,還笑!”男人說:“你不知道,丟驢的那陣,多虧我沒騎在驢身上。要不然,連我一起都丟了。”

同時做兩件事

父親叫兒子去買葡萄,兒子去了很久才回來,父親怒氣衝衝地吼道:“無花果呢?”兒子委屈地說:“你隻叫我買葡萄,沒叫我買無花果呀!”父親嗬斥道:“笨蛋,我叫你做一件事,你就不會同時做兩件事嗎?”

一天,父親病了,他吩咐兒子去請醫生。一會兒,醫生來了,後麵還跟一個人。父親問兒子:“那是誰?”兒子說:“那是挖墓坑的。”父親勃然大怒,罵道:“你怎麼把挖墓坑的人叫來了?”兒子一本正經地說:“你不是說,叫辦件事必須同時辦兩件嗎?”

考察結論

一位住在小鎮上的商販,想移居大城市裏做買賣。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後,回家對老婆說道:“大城市費用太高,不適合咱們去。”

老婆問:“哪些費用高?”

“不說別的,光是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擤鼻涕、抽煙、扔東西、上廁所交費,一天,我就花去了50塊錢……”

辯論

一個商人的兒子坐在他父親墳前,和一個窮人的兒子展開辯論,他說:“我父親的墳是花崗石修建的,墓碑上鐫刻著金字,地上鋪著大理石,還嵌著花磚,你父親的墳隻不過是三五塊磚頭,一兩捧黃土而已,還有什麼呢?”

窮人的兒子說:“算了吧!你父親被壓在這樣重的石頭底下,如果能夠翻身,我的父親早就上了天了!”

新式還債

有個守財奴,做生意積下家產萬貫。他有一個兒子,揮金如土,放蕩不羈,並且經常宣揚一套高論,說什麼:“富人不敗家,富人的兒子也不敗家,這樣世代傳下去,豈不富得沒處放錢了?金錢是流通的東西,誰也不能獨占為己有。如果一個人隻知道積累,將金錢鎖在箱子裏,對自己可以說是節儉,而對社會來說卻是犯罪。所以,我揮金如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富商聽了兒子一大篇妙語之後,心也開了竅。一天,他把所有債戶都召集到他家說:“你們從前在我這裏借的債,都可以不還了。因為還了之後,還是由兒子一個人揮霍。債戶們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承蒙先生厚恩,這世不能償還了,隻好待來世變做牛馬來報答您老人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