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真如之海。澄之不清。攪之不濁。湛然寂照。瑩淨無瑕。所以眾生因一念無明境界風。鼓動真如海。起種種識浪。相續不斷。故楞伽經頌雲。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應量出生。如龍王之降雨差別。
如龍王雨。隨人間天上能感之緣。因自業而不同。成異味而有別。如經偈雲。譬如虗空中。雨八功德水。到鹹等住處。生種種異味。如來慈悲雲。雨八聖道水。到眾生心處。生種種解味。如華嚴經雲。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名大莊嚴。於大海中降雨之時。乃至從他化天至於地上。於一切處所雨不同。所謂於大海中雨清冷水。名無斷絕。於他化自在天雨簫笛等種種樂音。名為美妙。於化樂天雨大摩尼寶。名放大光明。於兜率天雨大莊嚴具。名為垂髻。於夜摩天雨大妙華。名種種莊嚴具。於三十三天雨眾妙香。名為悅意。於四天王天雨天寶衣。名為覆葢。於龍王宮雨赤真珠。名湧出光明。於阿脩羅宮雨諸兵仗。名降伏怨敵。於北鬱單越雨種種華。名曰開敷。餘三天下悉亦如是。然各隨其處。所雨不同。雖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善根異故。雨有差別。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法王亦復如是。欲以正法教化眾生。先布身雲彌覆法界。隨其樂欲。為現不同。
循業發現。猶人間之隨福淺深。
如福德人執石為寶。猶業貧者變金為蛇。法無定形。隨心轉變。如迷時菩提為煩惱。悟時煩惱為菩提。但隨迷悟之心。菩提性常不動。夫論一心。獨立絕妙。豈在文賦詞句而廣敷演乎。祗為眾生不了真心。妄起差別。但有一法纔生。並為心病。執有成妄。達空成真。如淨名經雲。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則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菩薩入此門者。若見一切淨妙佛土。不以為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為憂。不礙不沒。生法師雲。若投藥失所。則藥反為毒矣。苟曰得愈。毒為藥也。是以大聖為心病之醫王。觸事皆是法之良藥。苟達其一。眾事皆備矣。菩薩既入此門。便知佛土本是就應之義。好惡在彼。於我豈有異哉。
既達心宗。應當瑩飾。鍊善行以扶持。澄法水而潤澤。
華嚴經雲。解脫長者言。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乃至我見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乃至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之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以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忍辱坦蕩自心。應以智證潔白自心。應以智慧明利自心。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故知摩尼沈泥。焉能雨寶。明鏡匿垢。曷以照人。猶眾生心久積塵勞似障真性。今雖明達。要假真修。故雲設有餘習。還以佛知見治之。則成出纏真如。離垢解脫。究竟清淨矣。
照世行慈而不謬。先洞三明。
三明者。一過去宿命明。二未來天眼明。三現在漏盡明。雖約三世而立三明。但是心明。故證道歌雲。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觀根授道而無差。須憑十力。
十力者。一是處非處力。三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此十力者。遍知因果。普照萬法。若窮萬法。根本是心。但了一心。十力如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