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不計場合

正確的讀書態度,

是有空便要讀書,

不讀書,

浪費光陰,

未免可惜。

天道酬勤

●張安臣

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了不知道多少遍,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兒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麵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修建自己的碼頭

●佚名

有一個人一直想成功,為此,他做過種種嚐試,但到頭來,都以失敗告終。他非常苦惱,就跑去問他的父親。他父親是一個老船員,他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兒子聽了這話沉思良久。這之後,他不再四處嚐試,而是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後來,他不但上了大學,而且成了令人羨慕的博士後。不少公司經常打電話來,希望他能夠加盟,而且待遇好得驚人。

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好像很曲折,但事實並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錘煉自己,讓自己發光,就不怕沒有人發現。與其四處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碼頭,到時候何愁沒有船來。人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並不會影響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卻會影響到你這裏停靠的船隻。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越高,到你這裏停靠的船隻就會越好,而你修建的碼頭越大,停靠的船隻也會越多。

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

怎樣把水燒開

●包利民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地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裏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麵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火燒盡了,水也沒開。於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夠的柴火回來,那壺水已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於柴火準備得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搖頭。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誌,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火!”

青年頓時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畫掉了許多,隻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隻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萬事掛懷,隻會半途而廢。另外,我們隻有不斷地撿拾那些“柴火”,才能使人生逐漸加溫,最終才會讓生命沸騰!

隻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負薪掛角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是三字經裏的一段話。

這“負薪”說的是漢朝朱買臣的故事。朱買臣是蘇州人,家境貧窮,天天隻能靠砍柴換錢勉強對付日子。但他愛好讀書,胸懷大誌。隻要稍微有空,就把書拿出來讀,一點工夫也不願意浪費。他每次打完柴,下山回家時,總把書懸掛在柴擔子上,邊走邊讀。

日子艱難,他的妻子也常來幫忙,一起打柴挑柴。但她對買臣在路上高聲朗讀吟誦很不滿,特別是到城裏賣柴的時候,生怕人家笑話丈夫。

有一次,買臣正詠得興味盎然時,妻子實在不勝其煩,突然爆發了,放下擔子罵道:“夠了,夠了,我一輩子跟你挨餓受罪,永無出頭之日,還要沾受這份羞辱,我再也忍受不了,我要離開你了。”買臣攔住她,笑著勸道:“也許我50歲就時來運轉了。你看,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你跟著我受苦半輩子,何妨再忍耐些,將來我好好報答你。”妻子憤怒地說:“像你這副窮酸相,終日隻知哼唱,妻子都養不了,還夢話連篇,談什麼榮華富貴,真不怕讓人笑掉大牙。”買臣挽留不住,從此形單影隻,仍然打柴負薪,在路上獨自吟讀。

他慢慢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他快50歲的時候,被人推薦給漢武帝,深得武帝賞識,讓他出山做官,朱買臣最終成了一個很有出息的人。

這“掛角”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李密,本來是貴族出身,但家道敗落,他小時候曾經是隋煬帝皇宮的守衛士兵,但因為愛讀書,站崗的時候老惦記著書,左顧右盼的,隋煬帝認為這孩子不老實,就把他趕出皇宮。不過,李密誌氣遠大,一點也不懊喪,回家以後,盡管生活艱苦,不得不放牛為生,但仍然找時間來讀書。他經常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李密連外出途中也手不釋卷。有一次,他騎牛去拜訪朋友,為了利用路上的時間,他把正在讀的《漢書》掛在牛角上,一邊行路,一邊看書。

正在他全神貫注地看書時,尚書令楊素騎馬路過,看到一個孩子這麼認真學習的樣子,十分好奇,便下馬走向前去問:“你是誰家孩子,這樣用功啊?”李密這才發現一位長者站在麵前,他趕緊通報姓名。楊素聽後,連聲讚揚,回頭告訴兒子楊玄感說:“李密前途不可限量,將來你們有事情,可以向他學習。”

到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引起各地百姓的反抗。楊素被猜忌,鬱鬱而終。楊玄感索性造反了,他把李密請出來,一起成就大事業。楊玄感失敗後,李密投奔瓦崗寨。由於他讀書多,通曉列朝興亡的曆史,李密最終成為瓦崗寨起義軍的領袖。

知識需要漫長的積累,希望一下子獲得成功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懂得知識的價值。真正耐得住寂寞,甘於長期堅持的人,才能收獲勝利的果實,才是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我曾經是全班倒數第一

●張光武

在中國,提起數學家,就不能不講蘇步青。作為一名享譽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他被認為是“東方國度燦爛的數學明星”。

蘇步青出生在浙江平陽臥牛山下帶溪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覺得這個兒子讀書會有出息,把他送進了自己哥哥開的私塾念書。後來,父母決定把蘇步青送進縣城高小。平陽縣城高小很有聲望,當地有錢人家都把自己的子弟送入這所學堂讀書。農家出身,麵黃肌瘦,由父親挑著米,陪著走了100裏山路趕到縣城以米代交學費的蘇步青,在那些一向作威作福慣了的富家子弟眼裏,自然是橫看豎看不順眼了。

小小年紀,初次離家,蘇步青連遭富家子弟的羞辱欺負,加之教師在課堂上全講溫州話,跟帶溪村的閩南話風馬牛不相及,聽得他一頭霧水,這個原本十分喜愛讀書的男孩忽然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結果,連續三個學期下來,蘇步青一直都是“背榜”(最後一名,把全班人都背在了背上的意思)。父親無奈,咬咬牙,又為蘇步青換了一所學校。進了新學校,蘇步青本來也想好好奮發一回,但就在進校的那年秋天,他剛剛萌發的熱情又幾乎被教語文的謝老師迎頭澆滅。

因為幼時熟讀《三國》,蘇步青對羅貫中的筆法無師自通,寫起作文也頗有幾分神似。但謝老師根本不相信這樣一個“背榜生”能寫出如此文筆,於是在蘇步青的作文上批了個“毛”(“差”),而且帶著一臉的鄙夷不屑:“抄來的文章當然好,可那隻能騙騙你自己。憑你,還想寫出好文章來?”

刹那間,蘇步青覺得全身的血都快衝到脖子上來了,他強壓著怒火,扭頭就走。他發誓再也不上語文課了。不想沒多久,有一次語文課他逃學時,正好被他特別崇拜的地理老師陳老師發現了。陳老師問他怎麼回事,蘇步青委屈地把謝老師冤枉自己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謝老師看不起我。”他含著淚水說。

“別人看不起你就不讀書,這樣一來,你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讓人看得起呢?”陳老師一語道破天機。

“別人看不起你,是因為你是一個背榜生。要改變別人的這種看法,就要先改變自己,要是你不再是背榜生,要是你從此成了第一名,你想想,到那時,誰還會看不起你?”

一席話振聾發聵,說得蘇步青幡然醒悟。打鐵趁熱,陳老師又給他講了一個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也是鄉下孩子,成績也不好,城裏的同學一樣瞧不起他;但越是這樣,他越是發奮學習,終於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使同學們從此肅然起敬。後來,牛頓成了世界聞名的偉大科學家。”

陳老師說的這個故事和最後這句話,蘇步青記了一輩子。

從此,蘇步青跟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再也沒有逃課,成績也越來越好。學期終了,他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班第一!第二學期,第三學期……他都是第一,背榜生成了頭榜生。

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隻有熱愛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才能在學業以及將來的工作、事業上取得好成績,給自己的人生一份優異的答卷。

巴頓將軍的頭盔

●蔣光宇

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位著名的美國將軍。他作戰勇猛,性情幽默,即使在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候,渾身也洋溢著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較晚。美國剛參戰的時候,一些新入伍的年輕士兵由於缺乏作戰經驗,加之當時德軍在北非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且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軍的士氣比較低落,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畏敵怯戰心理,個別人甚至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就在這種情況下,巴頓將軍搞了一次奇特的閱兵式。當巴頓將軍出現在檢閱台上的時候,士兵們驚奇地發現,深受他們愛戴的巴頓將軍頭上竟戴著一頂德國將軍的頭盔,群情頓時沸騰起來了。

巴頓將軍從容而堅定地對士兵們說:“我頭上戴的頭盔,是剛從德國將軍那裏繳獲來的!這足以說明,德國軍隊根本不是不可戰勝的!”

閱兵場上一片歡呼。

巴頓將軍繼續詼諧地笑著說:“我要戴著這個頭盔,一直打到柏林!”

歡呼聲像大海的波濤,一浪高過一浪,美國士兵畏敵怯戰的情緒頓時一掃而光。

當然,巴頓將軍並未將這項德國將軍的頭盔繼續戴下去。在以後漫長的戰爭歲月裏,他戴的一直是自己的頭盔。不過,他別出心裁地將代表軍銜的兩顆將星標在頭盔上。

他的這種做法,在軍部引起了各種不同的反應。

有個老資格的上校說:“將軍閣下,你難道不怕德國人認識你嗎?難道你的頭盔是打不穿的嗎?”

“我的頭盔當然不是打不穿的。”巴頓將軍坦然地說,“不過,作為一個將軍,是敵人看見我的機會多呢,還是我們的士兵看見我的機會多呢?”

上校還是不理解地搖搖頭。於是,巴頓將軍就帶著他下部隊去巡視。每到一處,士兵們隻要看見巴頓將軍的頭盔就歡呼起來。這時巴頓又對上校說:“你在部隊時間比我久,為什麼士兵能一眼認出我,而認不出你呢?”

上校親身感受到巴頓將軍與士兵們非常融洽的官兵關係,感受到頭盔使巴頓將軍大無畏的樂觀主義形象更加深刻地印在了士兵們的心中,終於心悅誠服了。

樂觀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接受自己,悅納自己,全麵地看待自己。

幸福的籃子

●[俄]尤·沃茲涅先斯卡婭

有段時間我曾極度痛苦,幾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過一家半地下室式的菜店,見一美麗無比的婦人正踏著台階上來——太美了,簡直是拉斐爾《聖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凝視著她的臉。因為起初我隻能看到她的臉。但當她走出來時,我才發現她矮得像個侏儒,而且還駝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開了。我羞愧萬分……瓦柳卡,我對自己說,你四肢發育正常,身體健康,長相也不錯,怎麼能整天這樣垂頭喪氣呢?打起精神來!像剛才那位可憐的婦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長得像聖母一樣的駝背女人。每當我牢騷滿腹或者痛苦悲傷的時候,她便出現在我的腦海裏。我就是這樣學會了不讓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卻是從一位老太太那兒學來的。那次事件以後,我很快又陷入了煩惱,但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這種情緒。於是,我便去夏日樂園漫步散心。我順便帶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繡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裏無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極簡單、樸素的連衣裙,把頭發在腦後隨便梳了一條大辮子;又不是去參加舞會,隻不過去散散心而已。

來到公園,找個空位子坐下,便飛針走線地繡起花兒來。一邊繡,一邊告誡自己:“打起精神!平靜下來!要知道,你並沒有什麼不幸。”這樣一想,確實平靜了許多,於是就準備回家。恰在這時,坐在對麵的一個老太太起身朝我走來。

“如果你不急著走的話,”她說,“我可以坐在這兒跟您聊聊嗎?”

“當然可以!”

她在我身邊坐下,麵帶微笑地望著我說:“知道嗎,我看了您好長時間了,真覺得是一種享受。現在像您這樣的可真不多見。”

“什麼不多見?”

“您這一切!在現代化的聖彼得堡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長辮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樸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這兒繡花!簡直想象不出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籃裏。”

“什麼,幸福之籃?”

“這是個秘密!不過我還是想告訴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嗎?”

“當然了,誰不願自己幸福呀。”

“誰都願意幸福,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樣才能幸福。我教給您吧,算是對您的獎賞。孩子,幸福並不是成功、運氣甚至愛情。您這麼年輕,也許會以為愛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樂的時刻,一顆寧靜的心對著什麼人或什麼東西發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對麵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會神地繡花兒,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這一時刻記錄下來,為了以後一遍遍地回憶。我把它裝進我的幸福之籃裏了。這樣,每當我難過時,我就打開籃子,將裏麵的珍品細細品味一遍,其中會有個我取名為‘白衣姑娘在夏日樂園刺繡’的時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會立即重現,我就會看到,在深綠的樹葉與潔白的雕塑的襯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會神地繡花。我就會想起陽光透過椴樹的枝葉灑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辮子從椅子後麵垂下來,幾乎拖到地上;您的涼鞋有點磨腳,您就脫下涼鞋,赤著腳,腳指頭還朝裏彎著,因為地麵有點涼。我也許還會想起更多,一些此時我還沒有想到的細節。”

”太奇妙了!”我驚呼起來,“一隻裝滿幸福時刻的籃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嗎?”

“自從一位智者教我這樣做以後。您知道他,您一定讀過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們是老朋友,是他親口告訴我的。在他寫的許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這個意思。遺忘生活中醜惡的東西,而把美好的東西永遠保留在記憶中。但這樣的記憶需經過訓練才行。所以我就發明了這個心中的幸福之籃。”

我謝過這位老婦人,朝家走去。路上我開始回憶童年以來的幸福時刻。回到家時,我的幸福之籃裏已經有了第一批珍品。

幸福的花籃要靠自己去尋找美麗來把它填滿。要找到那份美麗就做一個樂觀的人吧,豁達寬容,積極處事。

快樂就在其中

●李雪峰

一群年輕人整日遊手好閑,他們到大街上閑逛,到酒吧裏喝酒,到公園的長椅上百無聊賴地閑坐或睡覺。

“這真是連一點意思也沒有的生活,簡直是無聊透頂,我已經過夠了!”一個青年說。“是啊,這種生活真是沒意思,連一點快樂的感覺也沒有。”有人附和說,“但肯定有一種生活是快樂的,隻是我們沒找到罷了,不如我們現在就去尋找吧!”“對,與其這樣無聊透頂活著,不如我們去尋找快樂去!”於是一群年輕人出發了。

他們先是在街上遇到一個哼著小曲的馬車夫。“瞧他那得意的樣子,悠閑地叼著煙鬥哼著小曲,心裏肯定快樂極了,我們去找他問一問快樂去!這群年輕人攔住了馬車夫,馬車夫說:“快樂?我當然很快樂了。剛剛有一位老板雇用了我的馬車;而現在,又有一位先生主動雇用我的馬車了。我這半天都有活幹了,你們說我能不從心眼裏感到快樂嗎?”靠給別人出力幹活兒換取快樂?年輕人可不這樣做。於是,這群年輕人不滿地走開了。

他們在莊園邊遇到了一個笑眯眯的農夫,他們攔住滿臉自足的農夫說:“你這樣高興,肯定生活得十分快樂了。你能告訴我們,你是怎樣才生活得如此快樂嗎?”農夫說:“我種了20多畝地,今年又風調雨順。我的莊稼一天一個樣,到了秋天,我肯定能多打不少糧食,一家人從此吃喝不愁,你們說我能不快樂呢?”原來隻為莊稼長得好,秋天可以多收一些糧食就值得這樣快樂?年輕人十分失望,於是他們又上路了。

他們遇到過牧人,牧人為發現一片肥美的水草地而快樂;他們遇到過木匠,木匠為完成一隻小木椅而快樂;他們也遇到過乞丐,乞丐為得到別人施舍給的一小塊麵包而快樂……他們越來越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讓那麼多的人感到快樂呢?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位哲人。哲人聽了,微笑著說:“這很簡單,如果你們能夠造出一條船來,那麼你們就各自找到自己的快樂了。”他們聽了,就半信半疑地上山了。那個渾身充滿力氣的上山伐樹,那個喜歡設計的忙著畫圖紙,而那個喜歡做木工的則推拉刨鋸砰砰當當幹起了木工活兒,還有一個喜歡雕刻的則在木頭上匠心獨具地搞起了雕刻來。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個個雖然累得渾身酸痛,但依然興趣不減。有的半夜來了靈感,還要興味盎然地爬起來幹上一陣呢。

木船造好了,做得又大又漂亮。他們把它推下水,年輕的人們邊奮力劃槳,邊快樂地齊聲歌唱了起來。哲人問:“年輕人,你們快樂嗎?”年輕人個個臉上蕩滿了喜悅的笑意,他們回答說:“我們當然快樂了!”

哲人說:“快樂就這樣簡單,當你在某個時候為你的目標而忙碌得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時,快樂就會光顧你了。”

人生的幸福其實就是這麼的簡單,當你為你喜愛的事業而忙碌不停的時候,心靈的快樂就在其中。快樂,就在一個人的忙碌裏。

快樂其實很簡單

從前,在一條小河邊住著一個磨坊主,他是英格蘭最快活的人。他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同時像雲雀一樣快活地歌唱。他是那樣的樂觀,以至其他人都樂觀起來。這一帶的人都喜歡談論他愉快的生活方式。終於,國王聽說了他。

“我要去找這個奇怪的磨坊主談談。”他說,“也許他會告訴我怎樣才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