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是一種功力

洞察入微的功夫,

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

它,

需要長期的積累。

認真的米開朗琪羅

●肖陽

米開朗琪羅是人類史上傑出的藝術大師。他無論雕刻或是繪畫,速度都很慢,總是花許多時間在那裏沉思、推敲、琢磨,力求作品的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訪米開朗琪羅,看見他正為一個雕像做最後的修飾。然而過了一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訪,看見他仍在修飾那尊雕像。

友人責備他說:“我看你的工作一點都沒有進展,你動作太慢了。”

米開朗琪羅說:“我花許多時間在整修雕像,例如讓眼睛更有神、膚色更亮麗、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

友人說:“這些都隻是一些小細節啊!”

米開朗琪羅說:“不錯!這些都是小細節,不過把所有的小細節都處理妥當,雕像就變得完美了。”

把所有的小細節都處理妥當,雕像就變得完美了。

一生磨一鏡

●柏亞飛

有一個初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門衛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清閑,他又太年輕,需要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和細致,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別人的都要高。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界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從此,他聲名大振,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來是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一生隻磨鏡片,卻從他的鏡片裏看到了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一雙手的態度

●流沙

有些感動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一個輕鬆的場合,一個女孩向我敬酒。看時,卻見她雙手捧著酒杯。

不需看她臉,也不必去推敲她的內心,就憑這雙手,我就讀出了修養、尊重和真誠。

那杯酒喝得很愜意,也是迄今為止我認為最值得喝的酒。

赴過多少次宴席,和多少人在一起坐過,但能留下記憶的隻有這雙手。雙手捧著酒杯,儀態大方地款款對你說:“我敬你一杯。”誰在乎敬酒用單手還是雙手?再想想自己敬酒時用單手還是雙手?

我的記憶中隻有她了。對每個人,即使對她熟稔的人也如此。

那隻是一個細節,隻是一雙手的姿勢,但足以成為一種態度。

我們在乎別人的言辭、臉色、體態和笑容,有誰在乎過這一雙手的態度?手,它除了取物、握手、攻擊,靈魂也在上麵。

有些感動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我們在乎別人的言辭、臉色、體態和笑容。手,它除了取物、握手、攻擊,靈魂也在上麵。

珍惜每一分鍾

深夜,危重病房裏,癌症患者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分鍾,死神如期來到他的身邊。

隔著氧氣罩,他含糊地對死神說:“再給我一分鍾,好嗎?”

死神問:“你要這一分鍾幹什麼?”

他說:“我要用這一分鍾,最後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敵人,或者聽一片樹葉從樹枝上飛落到地上的那一聲歎息;運氣好的話,我也許還能看到一朵花兒的美麗盛開……”

死神說:“你的想法不壞,但我不能答應你。因為這一切,我都留了時間給你欣賞,你卻沒有珍惜。在你的生命中,我從來沒有見過你像今天這樣珍惜一分鍾。不信,你看一下我給你列的這一份賬單:

“你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一半時間在睡覺,這不怪你,這30年權且算是我占了你的便宜。

“在餘下的30年中,你歎息時間過得太慢的次數一共是1萬次,平均每天一次,這其中包括你少年時代在課堂上、青年時期在約會的長椅上、中年時期下班前和壯年時期等待升遷的仕途上的歎息。在你的生命中,你幾乎每天都覺得時間太慢,太難熬,你也因此想出了許許多多排遣無聊、消磨時間的辦法,其明細賬大致可羅列如下——

“打麻將(以每天2小時計),從青年到老年,你一共耗去了6500小時,折合成分鍾是39萬分鍾。

“喝酒,每頓以1小時計(實際遠非這個數),從青年到老年,也不低於打麻將的時間。

“此外,同事之間的應酬,上班時間閑聊,上網玩遊戲,又耗去你不低於打麻將和喝酒的時間……

“還有……”

死神想繼續往下念的時候,發現病人的生命之火已經熄滅了,於是長歎一口氣說:“如果你活著時,能想著節約一分鍾的話,你就可以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真可惜,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又白費了,世人怎麼都是這樣,總等不到我動手,就後悔得死了!”

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每一分一秒,讓生命的每一分鍾都無比精彩。

浪費了誰的時間

●百特

上大學時,我們的體育老師是一個典型的“70後”:戴寬邊眼鏡,喜歡Hip—hop,說話時不時夾幾句英文。衝著他的帥氣和幽默,許多女生都選了他教的街舞課,我也不例外。不過這並不是全部原因,我們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一個隻知道嘻哈的小老師一定不會要求太嚴的,體育課從此就輕鬆多了。正式上課後,我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他會充分利用上課的每一分鍾,不停地熱身、跳舞,讓我們叫苦不迭。可沒辦法,誰讓自己大意了呢!

有一次街舞課,一向激情四射的他居然沉默不語,上課後也沒有像往常一樣把我們集合起來,而是在操場的周圍徘徊著,似乎我們的課程與他無關。我們心裏偷樂:嘿!肯定是失戀了!誰讓你平時對我們那麼嚴格,現在傷心了吧!沒多久,幾乎所有人都開始肆無忌憚地聊天,更有甚者直接溜出了操場。

半個小時後,他集合了剩餘的人,說了一段足以讓我銘記終生的話。

“你們肯定會奇怪為什麼今天我沒有像往常一樣組織大家上課。不少人偷偷觀察我的反應。其實,我也在注意著你們。我沒有組織上課的時間裏,你們完全可以自己複習學過的動作,哪怕隻是熱熱身也好。可上課5分鍾後,有人開始竊竊私語;10分鍾後,你們中的大部分高聲談笑;20分鍾後,有人幹脆離開了這裏。你們覺得很開心,因為緊湊的體育課上有了難得的半小時的休閑時刻。隻是,我想問問諸位,你們究竟浪費了誰的時間?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誰知道大學裏一節課要多少錢?”

我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真的,上大學一年半了,還真沒算過這筆賬!

他看著我們茫然的表情,搖搖頭,繼續說:“我幫你們算算吧!上大學的所有費用加起來,平均到每節課裏,你們每個小時需要付費40元人民幣。很多人羨慕國外的教學氛圍,認為那裏寬鬆、自由。可自由並不代表鬆懈!國外的學生確實可以在課上吃東西,但他們是為了把吃飯的時間節省下來,去做類似查資料作課題等更重要的事情。我不反對你們在大學裏逃課、打工、戀愛。但在你們洋洋自得的時候,我建議你們問問自己,究竟浪費了誰的時間?

“有一位著名的大學教授曾說過:‘大學就像一道甘泉,極少的人開懷暢飲,更多的人悠然吮咂,絕大多數人隻是漱漱口。’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是開懷暢飲的人……”

我被深深震撼了。就在我們為逃課沒被點到名而慶幸的時候,就在我們為打零工掙到零花錢而得意的時候,就在我們為戀愛中的雞毛蒜皮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時間就這樣輕易溜走。我們以為大學是供我們盡情放縱的天堂,卻在麻痹中遺失了人生最為寶貴的東西。

還好那節課我沒有提前走掉,還好我及時聽到了老師的話。每當我在暫時的安逸中迷失自我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你究竟浪費了誰的時間?

與其花大量時間去玩耍,為什麼不把時間用來好好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棒呢?

沙漏

朋友買了一個沙漏,很精致。我說沙漏放在客廳的工藝架上肯定很有格調。朋友說:我可不是把它當作工藝品買來的,而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壓力。他解釋說:自己參加了自學考試,可是根本沒時間看書,就準備把這個沙漏放在書桌上,用它來衡量時間。看著沙子慢慢在流,你就會想著時間是一去不複返的,就會珍惜時間,就會關了電腦遊戲,回絕朋友無關緊要的聚會等等。

我說這個主意真好,我也想買一個,在哪兒買的?他說在小商品市場最靠邊的一個攤位,他是跑遍了整個市場才找到的。朋友和我站在街上討論那個沙漏,最後提議:我們到前麵的那個冷飲店坐一會兒。

到了冷飲店,朋友取出了筆,撕了一張報紙,在報紙上給我畫了草圖,標出了那個攤位的方向。然後我們開始享用一大杯冷飲。外麵的陽光很猛,裏麵的空調很足,所以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多坐了一會兒。

除了沙漏,我們還在冷飲店談了各自的工作、兒子和房價的話題,之後才告別。出門的時候,朋友看了看表。大呼一聲:都5點了,壞了,今天輪到我接兒子。他攔了一輛的士,一陣風似的走了。

我一下子醒悟過來,站在那裏,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熱烈地談沙漏、談時間的寶貴,可兩人卻在冷飲店裏坐了一個多小時,談了那麼多的廢話。

沙漏原來不在於你買不買它,而在於你自己是否是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的人。

真正惜時如金的人靠的是平日養成的好習慣來時刻提醒自己。

零散時間中的奧秘

卡特·華爾德曾經是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鋼琴家愛爾斯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愛爾斯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鋼琴?”

愛爾斯金說:“每天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認為這樣才能提高水平。”

“不,不要這樣!”卡特說,“你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多長時間的空閑的。你須要從現在就開始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把練習時間零散地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當時,14歲的愛爾斯金對卡特的忠告雖未能完全理解,但還是按照忠告做了。後來,愛爾斯金回想起來覺得卡特的話真是至理名言,並且他從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處。

當愛爾斯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似乎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直不曾動過筆,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特·華爾德先生告訴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特的話實驗起來,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的是,在那個星期結束的時候,愛爾斯金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

後來,他同樣用這種聚沙成塔的方法,進行了長篇小說的創作。雖然學校給愛爾斯金的教學任務一天比一天重,但是他每天仍有許多短短的餘暇可以利用,他仍然一邊練琴一邊寫作,最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願意擠,總是擠得出來。

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多年前,理查德跟悉尼的一位同學談話。那時,同學的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理查德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時,發現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麵,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講到這裏,他停住了,理查德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同學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理查德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理查德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他會拉著太太到外麵去吃飯,不管家裏的飯菜該怎麼處理。

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挨過去的日子。

理查德曾將自己的感悟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麵時,她告訴他,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櫃裏了。以前她也想著把珍貴的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將來”、“總有一天”已經不存在於她的人生字典裏了。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在生活中,很多人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找機會”。

很多人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是等適當的時機。

很多人常想寫信給另外一半,表達濃鬱的情意,或者想讓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鍾都是那麼可貴。

把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讓每一天都成為特別的一天,生活的主人是我們自己。

遲到是一種病

做班主任的時候,我發現班上有兩個學生幾乎“買斷”了遲到。雨天遲到,晴天也遲到;有了不高興的事遲到,有了高興的事也遲到。我跟他們說:“我非把你們這毛病改過來不可!我就不信這個邪!”我讓他們寫”保證書”,如果誰再遲到就罰做一周的衛生;我找他們的家長,希望得到他們的積極配合;我煞費苦心地在早晨5點40分就帶著他們到學校旁邊的牛肉麵攤上去,讓賣板麵的師傅親口告訴他們說:“我每天早晨5點以前必須起床,準備出攤,風雨無阻。”……總之,我用盡了所有的辦法,想要把他們遲到的毛病改正過來。但是,我發現我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因為在他們剛有了進步不久班級就換了班主任,而新班主任很快就發現了班上有兩個“遲到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