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知己知彼
在人際交往中,
知己知彼,
就可以有備無患,
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把冰箱賣到北極
北極圈內,幾乎長年處於嚴寒之中。由於那兒沒有泥土和沙石,生活在那兒的愛斯基摩人隻得將冰塊切割成磚來建造房屋。冰屋內的溫度可以保持在零下幾度到十幾度,比零下50度的屋外暖和多了。但是,屋內不能生火,否則冰屋便會融化。
如果將冰箱賣給住在北極的居民,他們能接受嗎?那豈不是和向赤道居民推銷取暖器一樣愚蠢?可是,一位叫沃特森的美國人辦到了。
旅行家沃特森曾經親眼目睹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狀態,在那裏,他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冰箱裏。同行的一位朋友開玩笑說,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隻有這裏才不需要冰箱。沃特森想了想同伴的話,心中突然靈光一閃,他說:“我看未必。”他興奮地向朋友說,他有辦法將冰箱賣到這兒。朋友哈哈大笑,說他傻得可愛。
沃特森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他先找到一位愛斯基摩人,向他演示冰箱的另一個作用:把自己帶去的啤酒和礦泉水,以及愛斯基摩人剛剛捕獲的獵物,一起放人冰箱。他將冰箱的溫度調到攝氏4度。第二天,當他們打開冰箱時,那些東西都沒有結冰。
愛斯基摩人儲存東西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把食物隨地一丟,因為不管東西放在哪裏,都不用擔心食物會變壞。做飯時點燃動物的皮毛或者皮內脂肪,在屋外架起大鍋,燒一鍋開水來解凍。
現在,有了冰箱,就可以省略做飯前解凍食物的程序。愛斯基摩人笑了,欣然邀請同族人一起使用冰箱。
沃特森的成功在於變換了思維方式:冰箱可以用來冷凍食物,也可以用來防止食物冷凍起來。
用思想去戰鬥,而不應受思想的束縛而裹足不前。每人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
——菲德魯斯
罵出來的發明
1986年,美國有十大發明,其中有一件是我們日常使用的便箋。這種便箋的紙是用不太粘的膠粘住的,使用時稍一用力便可撕下來,是辦公室裏必不可少的書寫用具。
說來非常有趣,這一發明竟是由“失敗”而被罵出來的。發明便箋者原在一家生產膠片的公司研究合成膠,可搞來搞去,研製出來的膠總是不粘,經理為此將他狠狠罵了一頓。但他不服氣,賭氣說不粘的膠也會有它的用途。經理被他如此頂撞,又將他臭罵了一通。發明者卻越挨罵越來勁,下決心要將經理認定的“廢膠”變成有用的商品。
為了實現這種反常規的念頭,他在特殊對象的特殊要求上苦苦求索,終於有了新創意:用“廢膠”黏合辦公用紙!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己花錢做了許多小本子,又把這些小本子送到幾十個經理的手中。幾個月後,用過那些本子的經理居然一個個找上門來,問還有沒有“方便本子”。事實證明,“方便本子”很有開發前景。發明者根據人們的不同習慣、愛好,設計了好幾種顏色、規格的方便本子,一推上市,立即風靡全世界。
這個發明的誕生,實質上采取的是“逆向思維”的方法。一般的人都認為膠水就一定要粘才行,但便箋發明者卻從“不粘也有用途”的觀點進行反向思考,結果找到了人們的其他需求。將問題反過來想一想,有利於擺脫習慣思維,激勵創新思想的產生。
將問題反過來想一想,有利於擺脫習慣思維,激勵創新思想的產生。
螞蟻農場的啟示
我從螞蟻農場中獲得了有關生活的啟示。我7歲時,家裏為我組裝了一個螞蟻農場。首先,我們把幹淨的沙子放進一個薄玻璃箱子中,然後等待活螞蟻的到來。當郵遞員按響門鈴把它們遞過來時,我媽媽絕望地看著幹淨的玻璃管子,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必要按照說明先把螞蟻在冰箱裏放上幾小時。顯然,寒冷使它們行動遲緩,在將它們放人新家時,它們無法逃跑。
把涼颼颼的螞蟻丟到玻璃“建築”裏後,它們很快就開始挖地道。每隻螞蟻都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幹什麼,這讓我非常驚奇。目不轉睛地看了幾小時後,我意識到螞蟻們進行了分工。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用日誌把每天發生的事記了下來,並給螞蟻們取了名字。我最喜歡最大的那隻,叫它“灰姑娘”。我在日誌裏為它畫了一張像,現在還保存著。
一天,螞蟻農場發生了五起悲劇。日誌裏淚花濺落過的幾頁還打著皺,顯示了悲劇的嚴重程度。我的臉離玻璃框架太近了,不小心打翻了它,所有的地道都塌陷了。雖然螞蟻們在“地震”中幸免於難,但它們開始接連死去。我驚恐地看著它們放棄挖地道,將同伴的屍體搬到農場的一個角落。媽媽告訴我,螞蟻是因為受到“挫敗”而死。它們隻是無法接受地道已被破壞這一現實。
“灰姑娘”是最後一個死去的。她死的時候還背著一隻死螞蟻。
盡管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我仍然想著那個螞蟻農場。媽媽當時希望它能讓我了解自然世界,但它讓我懂得了更多。幾年來,我逐漸認識到通過螞蟻們,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好處。它們一起工作,能為自己創造一個奇妙世界。我還學到,它們的勤勞值得人們推崇。它們日複一日,各盡其職。螞蟻農場證明了團隊協作和持之以恒的確是成功的兩大要素。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啟示,我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逆境是生活的自然組成部分,必須去麵對。人類與螞蟻不同,在麵對挫折時,不能選擇放棄。與螞蟻不同,我們必須明白,當地道塌陷時,我們隻能再建一個。
有時,我沒有達到某個目標,但是我盡量不把精力花費在為自己難過上。
放棄,我認為不是我的一個選擇。我是一個遊泳賽手,對我而言,在泳池裏取得成功意味著打敗我的對手,遊出自己的個人最好成績。有時候,取勝和落敗的差別隻在零點幾秒,有時甚至是零點零幾秒。在一場大賽中,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可能隻有一臂之遙。有時我離得這麼近,卻又相距那麼遠。但我知道,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生存的惟一方法是保持積極、永不放棄。
所以我努力像那些每日辛勤工作的螞蟻一樣生活。但和它們不同的是,我努力不讓挫敗將我打敗。我想我本該是通過學習曆史上的偉大時刻或閱讀偉大領袖的故事來學到這些的,但恰恰相反,在我7歲時,一隻叫“灰姑娘”的螞蟻教給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隻是我花了一段時間才認識到這點。我必須不斷修築我的“地道”。
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地重來一次。
——托馬斯·愛迪生
支點的魔力
一差生在期中考試時,語文隻得了59分。差生十分著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麼辦呢?他找到語文老師:“老師,請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啦!”老師沉吟了一會兒,說:“可以。不過,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師借給你的。分數可不是隨便借的,這次借一,下次還十,再下次還二十……不然就不借。”
差生遲疑了一下,終於鼓足勇氣答應下來。老師熱情地握住了他的小手。期末考試,差生語文實際分數81分。老師的判分是71+10分,在10分的後麵有一個括弧,裏邊寫著:精神嘉獎分。差生得了全班獨一無二的精神嘉獎分,還特別受到老師的表揚,於是為表現一把,拚命地學習。第二年期中考試語文實際分數98分,老師的判分是78+20分。這次得了全班最高的精神嘉獎分,該生學習勁頭更足了。第二年期末考試,他的語文竟然考了100分……
嗬護心中那一點點的光,足以使孩子綻放智慧的芬芳。老師態度的改變,改變了這位孩子對學習散漫的態度。老師回憶這件事時說:當時那位學生的勇氣,使自己震驚。這位老師一直把這件事記在心裏,不斷給孩子注入動力,結果竟如此出人意料!
每一個孩子都有柔軟的心底,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履行對他信任的人的承諾。給孩子一個支點,再給孩子一個支點,堅持下去,就會漸漸變成一種力量。喚醒孩子沉睡心底的智慧和優雅,也許並不難,困難的是我們有耐心、持久不斷地送給孩子一些支點,讓他們接受自我磨煉。因為來自心底的最誠摯的信任和鼓勵,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劑。
喚醒孩子沉睡心底的智慧和優雅,也許並不難,困難的是我們有耐心、持久不斷地送給孩子一些支點,讓他們接受自我磨煉。
兩根木條
一位遊客為了領略山間的野趣,一個人來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轉右轉迷失了方向。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迎麵走來了一個挑山貨的美麗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問道:“先生是從景點那邊走迷路的吧?請跟我來吧,我帶你抄小路往山下趕,那裏有旅遊公司的汽車等著你。”遊客跟著少女穿越叢林,陽光在林間映出千萬道漂亮的光柱,晶瑩的水汽在光柱裏飄飄忽忽。正當他陶醉於這美妙的景致時,少女開口說話了:“先生,前麵一點就是我們這兒的鬼穀,是這片山林中最危險的路段,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萬丈深淵。我們這兒的規矩是路過此地,一定要挑點或者扛點什麼東西。”
遊客驚問:“這麼危險的地方,再負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險嗎?”
少女笑了,解釋道:“隻有你意識到危險了,才會更加集中精力,那樣反而會更安全。這兒發生過好幾起墜穀事件,都是迷路的遊客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我們每天都挑東西來來去去,卻從來沒人出事。”
遊客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沒有辦法,他隻好接過少女遞過來的兩根沉沉的木條,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過這段“鬼穀”路。
兩根沉木條,在危險麵前竟成了人們的“護身符”。
與此相類似的是香港啟德機場,它就位於市中心,飛機掠過九龍等鬧市的時候,乘客能清楚地看見住家陽台上曬的衣服。就是這麼一個被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數十年直至關閉都沒有出現過大災難。探究其中的原因,有人說正是因為危險,所以全世界的飛行員都小心翼翼,不容許自己出一點差錯,香港的啟德機場因此才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機場之一。
危險固然可怕,但比危險更可怕的是人的麻痹大意;危險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淵藪,這正是“壓力效應”——推而廣之,人生中的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在肩上壓上兩根“沉木條”,讓它喚醒我們的鬥誌與韌性?
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
——貝弗裏奇
智慧的回答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是最困難的?”泰勒斯回答說:“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難,認識自己的不足更難。
二、永遠的道德
有人問雅典的執政官梭倫:“為什麼作惡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卻往往貧窮?”梭倫回答:“我們不願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的,而財富每天都在更換主人。”道德是永遠的,財富是暫時的。靠作惡致富的人,內心肯定會非常空虛,而且富裕也絕不會長久。
三、健康的意義
有人問赫拉克利特身體健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說:“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文化就無法施展。力量就無法戰鬥,知識就無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樂,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四、不同的城市
有人問柏拉圖:“一個貧窮的國家為什麼也有富人?”柏拉圖回答:“如果你把一個國家當作一個純粹的國家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兩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窮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窮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時候,窮人都會多於富人。所以城市的領導者在作決策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窮人。
五、活著的意義
一個滿臉愁苦的病人問安提豐:“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安提豐說:“我至今也沒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探討,為了知道自己還不知道的事情。也許,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六、吃飯的區別
有人問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亞裏士多德回答:“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庸人享口福之樂,哲人享智慧之樂;庸人享物質之樂,哲人享精神之樂。
七、道歉的好處
有人問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麼好處?”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傷害道歉者,也不傷害接受道歉的人。”道歉是一種美德,不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會給自己及對方帶來輕鬆和快樂。
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有感受的人。
——盧梭
獅王擇師教子
森林之王獅子喜得貴子。轉眼之間小獅子就一周歲了。
也許你對野獸有所認識,它們可跟咱們人類大不相同!在人類,一個一歲大的嬰孩是愚笨而嬌弱的,不論他是帝王還是老百姓的兒子。一隻一周歲的獅子,大家知道,卻是早已離開繈褓的了。所以這一年獅子大王的腦子裏老在不斷的考慮:怎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兒子不是笨蛋,皇家的聲望不受玷汙,當兒子像它一樣執政的時候,他的子民們不會因為太子的緣故責備父王,而且,它該請求、雇傭,或強迫誰來把國王的任務好好的教給這孩子呢?
托付給狐狸嗎?狐狸是聰明的,然而它卻老愛撒謊!跟撒謊的人打交道,那可要搞出亂子來的;或許鼴鼠合適些?經常聽說鼴鼠的屋子裏是井井有條的,沒有勘探過的地方,它決不走動一步,食桌上擺的每一粒穀子,都是它親自弄幹淨研磨過的。總而言之,據報告所說,鼴鼠是小事情的大能手。且慢!據說,它對於近在眼前的事物是目光銳利的,然而它能看得到一碼以外的事物嗎?鼴鼠的製度是好的,對咱們可不合適,誰都同意,獅子的王國是遠勝於鼴鼠的。那麼,為什麼不讓豹子來試試呢?豹子又勇敢又強壯,豹子能夠整天給你講戰略。然而政治——豹子可就不大明白,對於公民權利它一點兒也不懂,那麼豹子在如何治理國家方麵還能教些什麼功課呢?一個國王必須既是政治家,又是法官,還要是戰士;而豹子真的擅長的就隻有作戰。國王的兒子是不宜受豹子教育的。總而言之,獅子大王把所有的野獸都考慮過了,而在森林中名氣大得像柏拉圖在古代一樣的大象,甚至也被考慮過了,但在獅子大王看來,所有的野獸,都是聰明有限,愚笨透頂的。
卻說對它的鄰國抱有深厚的友誼的鷹王,知道了獅子大王的苦惱,就決意要為它的朋友大大的效勞,它要求親自來教育小獅子。獅子大王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得到一位國王來做你的太子的教師,可不是空前絕後的大造化嗎?
於是獅王高高興興地給兒子準備行裝,打發它出國留學。
一年、兩年過去了。在過去的那些日子裏,聽到的盡是讚美。“它一天比一天聰明,”鳥兒們一致說道:“沒有一個學者學習得那麼迅速。”小獅子終於畢業了,獅子大王派人去接他。小獅子回來了,獅子大王就把所有的野獸召來。大家坐好了,獅子大王擁抱它的兒子,並且對它說道:
“親愛的兒子,當我歸天的時候,必須由你來治理國家,我是已經一隻腳踏在棺材裏的了,你還正是旭日東升呢。我極願意讓你接替我的王位,可是你先告訴我們,好讓大家聽到看到,你學到了什麼淵博的知識,你以為怎樣才可以為你的子民謀得幸福。”
“爸爸,”小獅子答道。“多謝給了我學習的機會,我已經學到了你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能懂得的學問:從老鷹到鵪鶉,各種各類的鳥,在什麼地方能飼養得最好,它們最愛吃什麼食物,它們的各種不同的樣兒,各種鳥生的蛋,各種鳥所必需的一切東西——我沒有一件是不知道的。請你念念這張文憑上的評語吧!因此,如果你的意思是叫我管理這個國家,我就要叫我的子民們立刻建築鳥巢。”
獅子大王仰天長歎,它的子民們也都流下了眼淚。議員們因為丟臉而低下頭來。這是明明白白的,年老的獅子大王懊悔也來不及了:它的兒子的學習是徒勞無益的。
天生要管理野獸的,沒有必要知道鳥兒的習俗,學數學的不能去做畫家要做的東西……尺有所長,全麵地衡量自己,找自己適合的路才是明智的選擇。
狼的陷阱
一隻狼躲在一個山洞裏,等待著獵物的到來,但是,好長時間過去了,也未見獵物的蹤影。狼想,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缺少誘惑力,於是,狼采集了一些鮮嫩的青草,沿路撒著,一直延伸到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