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側麵思維

側麵思維,

其實是解決複雜的問題的,

另一種思維方式,

還有換位思考,

其目的,

都是最終有效地解決問題。

換個角度,你便是贏家

艾哈默德是古代阿拉伯世界一位威嚴的國王,但他隻有一隻眼睛和一條臂膀。

有一天,他召來三位畫師,命令他們為自己繪製肖像。國王對三位畫師說道:“我希望有張像樣的畫像,現在你們就用彩筆精心描繪出我身跨戰馬、馳騁疆場的形象吧!”

在畫師們呈交畫像的這一天,宮殿堂皇,號角嘹亮,國王威嚴地端坐在王位上。畫師們誠惶誠恐地獻上了他們畫成的肖像。

國王站起身來仔細端詳第一位畫師獻上的肖像,不由得怒發衝冠,氣滿胸膛。他認不出自己的麵目!國王斥責說:“騎在馬上的這位君王兩隻手握著弓箭,兩隻眼睛正視前方,騎在馬上的不是我。我隻有一隻眼睛,一條臂膀。我要你立刻予以回答,你怎敢大膽粉飾我的形象?”惱怒的國王下了一道旨令:“該畫匠弄虛作假,判處流放!”

國王拿起第二幅畫像,不由得渾身顫抖,怒火萬丈。他覺得自己的無上尊嚴受了汙辱,怒吼道:“好一副歹毒心腸!你膽敢讓我的仇敵開心,竟然醜化你的君王!你這居心叵測的小人,專畫我一隻眼一條臂膀!來人!推出去。”可憐這位寫實主義的肖像畫師,年紀輕輕便成了刀下的冤魂。

第三位畫師嚇得瑟瑟發抖,渾身篩糠。他畢恭畢敬地捧上了自己畫的一幅肖像。畫麵上的國王,側身騎馬,不是麵向看畫人。因此,看畫人就不知道他有沒有右眼,也不曉得他是不是一條臂膀。在這張畫上,人們隻能看見一條健壯的左臂,緊緊地握著一麵盾牌,一隻完好無損的左眼,像鷹隼的眼睛一樣銳利明亮!

從此,這位狡猾的畫師備受青睞,官運亨通。臨終時他的胸前掛滿了勳章。

機智和變通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你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低姿態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看到了那尊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導遊介紹說,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我仔細觀察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領右衽齊膝長衣,外被黑色鎧甲,脛著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綰圓形發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雙目炯炯,凝視左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狀。據介紹,跪射的姿態古稱之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擊的兩種基本動作。坐姿射擊時重心穩,用力省,便於瞄準,同時目標小,是防守或設伏時比較理想的一種射擊姿勢。秦兵馬俑坑至今已經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複。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複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導遊說,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首先,跪射俑身高隻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兵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坐姿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曆了兩千年的歲月風霜後,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由跪射俑想到處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輕人,往往個性張揚,率意而為,不會委曲求全,結果可能是處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後,就知道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內斂,少出風頭,不爭閑氣,專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樣,保持生命的低姿態,避開無謂的紛爭,避開意外的傷害,更好地保全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說,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柔軟勝過堅硬,無為勝過有為。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命運因靈機一動而改變

古時有位北方商人到南方販茶葉,當他曆盡艱辛到達目的地時,當地茶葉早已被其他商人搶購一空。情急之中,他突然心生一計,將當地用來盛茶葉的篾籮筐全部買下,當其他商人準備將所購茶葉運回時,才發現已無籮筐可買!無奈隻得求助於這位商人。結果這位北方商人輕而易舉地在想賺錢的人身上賺了一大筆,還省下了往北方運茶葉的運費和麻煩,直接將錢帶回了家。

歐洲某地一書店有三種書積壓甚多,就在經理決定削價出售之時,有位員工獻了一計,將此書送給總統一本。過了幾天,書店便派人催問總統:“看了有何感受?”總統因忙於公務根本無暇看書,隻得禮節性地說了一句“此書不錯”。書店如獲至寶,馬上打出“總統最喜歡看的書”的牌子,很快出售一空。不久,這家書店又如法炮製,把第二本書送給總統,總統得知上次被人利用,這次沒好氣地說:“此書糟透啦!”不料這比上次更管用,人們紛紛搶購,要看看“總統最討厭的書”究竟是個什麼樣;當書店將第三本滯銷書拿到總統麵前時,這次總統一言不發了。誰知這又成了最成功的廣告——“總統懶得看一眼的書!”至此,多年積壓的書全部都兌成了鈔票。

這一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當它是一則寓言也未嚐不可。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山重水複疑無路”與“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多數時候總是形影不離。

由買茶轉為買裝茶葉的籮筐,由削價書變成暢銷書,四兩撥轉了千斤,靈機一動其實也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在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隻有一步之遙甚至一紙之隔,隻是這“一步”或“一紙”不一定在您的正前方,它可能在您的左邊或右邊,還有可能在您的身後——這時不妨驀然左顧驀然右盼驀然回首一下,說不定轉機就在這一刹那。

在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隻有一步之遙,甚至一紙之隔,隻是這“一步”或“一紙”不一定在您的正前方,它可能在您的左邊或右邊,還有可能在您的身後。

上了弦的弓

那次到內蒙古的一座小城旅遊,看到一個店鋪裏麵擺放的全都是弓箭,我感那很新奇,便在店裏麵東瞧西看起來。店裏的牆壁上掛著的幾張弓都是上好弦的,每張弓都繃得緊緊的;貨架上麵擺放的那些弓都未上弦,弓背就顯得直一些。店主見我對弓箭很感興趣,便從貨架上拿起一張弓,遞到我手上,說:你仔細看一看,這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弓箭,價格也不貴。”

我問道:“這弓能把箭射多遠?”

店主說道:“力氣大的人,能射出一百多米,力氣小一些的,也能射出七八十米。用鐵鑄的箭,一下子可以射死一隻羊。”

我把玩著手裏的那張弓,愛不釋手,決定買兩張帶回去,一張自己留著玩,一張送給一位朋友。跟店主談好價錢後,我讓店主拿兩張上好了弦的弓,店主認真地說:“這幾張上了弦的弓掛在那兒主要是做樣品的,一張弓上好了弦後,都是繃得緊緊的,長時間這樣放著,弓背和弓弦的效用就差了,力道也減了,根本就射不出多遠。買弓應買那沒上弦的,現用現上弦就可以了。”

我笑著說:“我買這弓,也不是要用它射殺什麼,就是為了玩,不必非得有實用價值。”

店主笑了笑,便摘下牆上的幾張弓,放在我麵前,又拿出幾張未上弦的弓,叫我隨便挑。挑了一陣,我就要了一張未上弦的和一張上好了弦的,末了,又買了一捆木製的箭。

回到家後,我找了一個空曠的地方,用兩張弓試著射了幾箭,那張現上弦的弓,一箭射出了九十多米,而先前上好了弦的那張弓,僅把箭射出了四十來米。

細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人也是這樣。一個人要是始終繃緊神經,老是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導致身心疲憊,在需要衝刺的關鍵時刻,往往有心無力,難免敗下陣來。

放鬆與娛樂,被認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亞裏士多德

側麵思維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盡管不一定真實,但是講給大家聽還是有意義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家有名的美國公司新蓋了一棟高聳入雲的公司總部大樓。公司各部門全部遷入以後才幾個星期,員工們便開始抱怨電梯速度太慢。這些抱怨很快便在公司中傳開了,因此公司便找來了大樓的設計師,詢問電梯的速度可不可以提高一些?或者可不可以增加電梯的容積?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對電梯通道進行拆除,擴容以及重建,這樣會導致大量員工的工作陷入混亂。

據說,故事接下來是這樣的:公司並沒有去改建電梯的通道,而是在每一層電梯口旁邊安放了一麵大鏡子。此後員工們都會在鏡子前多花那麼一點兒的時間來打扮自己或者是在鏡子裏看看其他員工,不久,人們的抱怨就悄無聲息了。

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說明,任何問題都會有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

如何開辦一家成功的公司

如何開辦一家成功的公司呢?有人說這很複雜。許多商學院可以教你如何做到這一點。在這個領域,人們已經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複雜研究。有沒有可能用五分鍾、一張紙,甚至是一句話把它描述下來呢?

事實上是可能的。愛琳·夏皮羅在她所著的《商業七宗罪》中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她描述道,在一所商學院裏,教授第一次去上金融課,然後告訴那些躊躇滿誌的投資銀行家和公司領導們:“不要把自己的現金用光。”這是不是成功開辦公司的秘訣呢?當然是。

側麵思維其實是解決複雜的問題的另一種思維方式,還有換位思考,其目的都是最終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在人生之路中,假若遇到一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妨用側麵思維的方法解決它。

桶的大小是由你定的

從前,某國王有個習慣,每天早上接受大臣朝拜後,便讓眾臣陪同在宮殿周圍散步。

一天,來到禦花園,眾人坐下觀景,國王瞧著麵前的水池忽然心血來潮,問身邊的大臣:“這水池裏共有幾桶水,”

這個問題問得稀奇古怪,幾桶水?誰答得確切?眾臣一個個麵麵相覷。

國王很不高興,便發旨:“你們回去考慮三天,誰能答出便重賞。”

三天過去了,大臣中仍沒有人能解答得出這個問題。國王覺得很掃興。

這時,有個大臣誠惶誠恐地伏地奏道:“國王息怒,我等不才,無法解答您的問題,老臣向國王推薦一人,或許能行。”

國王聞言問:“你推薦誰?”

那大臣說:“城東門有個孩子很聰明,是不是把他叫來試一試?”

不多時,那位孩子便被領進大殿。他落落大方,進了皇宮毫無怯意。

國王便將那問題講了一遍後,示意讓人領小孩到池塘邊去看一下。那孩子天真地笑道:“不用去看了,題太容易了。”

國王一聽樂了,說:“哦,那你就講吧。”

孩子眼睛眨了眨,說:“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般大,那池裏就是一桶水;如桶隻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裏就有兩桶水;如桶隻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裏就有三桶水,如果……”

“行了,完全對。”國王重賞了這個孩子。

眾臣一個個呆若木雞,自愧不如。生活中的許多看似不能解答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放開思路,不敢解答。很多時候,答案就在自己的手中,正如“桶的大小是由你定的”。

生活中的許多看似不能解答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放開思路,不敢解答。很多時候,答案就是自己的手中,正如“桶的大小是由你定的”。

碗底的誘惑

朋友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有啟示的例子:

他說,有一個孩子拿著大碗去買醬油。兩角錢的醬油裝滿了碗,提子裏還剩了一些。這孩子把碗翻過來,用碗底裝回剩下的醬油。到了家,他對媽媽說:“碗裏裝不下,我把剩下的裝碗底了。”孩子期望得到讚揚:他聰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媽媽卻說:“孩子,你真傻。”

這是故事的第一部分。當年母親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並不明白這個孩子傻在哪裏,但沒問,否則我媽會說:“你也真傻。”過了30年,我才明白這個故事的含義,發現故事的主角乃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著一個倒扣著的碗。碗底淺淺地蕩漾著一點東西,即我寫過的一些文字。碗的那一麵是空的,裏麵的東西已灑光了。同時我不知自己曾經潑灑了什麼,但必可珍惜。

故事的第二部分,媽媽:“孩子,兩角錢就買這麼點醬油嗎?”

孩子很得意,說:“媽媽,這麵還有呢!”他把碗翻過來,於是碗底的醬油也灑了。

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把碗翻過來,去看另一麵盛著什麼,而使僅有的一點東西散失——無論碗底的另一麵藏著什麼樣的誘惑。

地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