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每人都是蠟燭
每個人,
都是一根蠟燭,
既然你被點燃了,
就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
這樣,
世界就會因此變得更加光明。
自律者律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牧羊人到山上放羊時,發現了一隻孤零零的小狼,於是他就把小狼抱回家,希望能夠把它訓練成可以幫他牧羊的好幫手。
這隻狼跟著牧羊人漸漸長大了。在牧羊人的管教、訓練之下,它學會許多牧羊的技術,也常常幫牧羊人到山坡上放羊。因為有這樣一個好幫手,牧羊人感到很欣慰。
牧羊人的鄰居也是牧羊的,而且他家的羊又白又胖,還特別多。牧羊人羨慕極了,好想去偷,可是又怕被發現,遲遲不敢下手。
終於有一天,牧羊人對那隻撿來的狼說:
“狼啊!我把你撫養這麼大了,你還是為我做些我不能做的事吧。我很喜歡隔壁人家養的那些羊,你去替我偷幾隻回來好嗎?”
這隻狼非常聽話地在半夜裏跑去偷了兩隻小羊回來,牧羊人高興得不得了,不斷地稱讚這隻狼的聰明和勇敢。可是,沒過幾天,牧羊人卻發現自己的羊也少了好幾隻,他非常生氣地把狼找來質問:“我的羊是不是你偷走的?”
狼得意地回答說:“沒錯!是你教我如何偷竊的,因此,你也得小心你自己的羊,隨時可能會被偷走。”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隻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
驕傲的大力士
在螞蟻國裏,螞蟻一般隻能拖動比自己身體重500倍的東西。有一個名叫達裏的大力士,他竟能拖動比自己身體重600倍的東西。
一次,他居然從樹叢裏抱著一隻死蜻蜓,走了800裏。當然這是按螞蟻國的裏程計算的。
還有一次更驚險。在螞蟻國裏有一個很大的倉庫,裏麵裝有各類食品。食品碼放得比螞蟻們高出十幾倍!那天,螞蟻們想把一塊巧克力碼上垛去。不知哪隻螞蟻不小心把垛碰倒了,垛頂一個大米包順勢落下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小螞蟻達裏一步衝上前去,勇敢地用堅實的身軀頂住了米包。他高喊著:“快閃開!”直到螞蟻們全部逃離險區,他才放下米包。螞蟻們紛紛圍上來,讚揚他的獻身精神。
有一天,螞蟻們要像人類那樣,舉行全國性舉重比賽。這下,達裏可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了。果然,達裏取得了全國所有輕重量級的冠軍。當他拿到金光閃閃的獎牌時,心裏異常激動,感想特別多:以前我拖過蜻蜓,頂過落下的米包,費了那麼大的力氣,別人也隻是用嘴誇兩句而已。看來我應該注意節省力氣,留著在重大比賽時用。從此,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賣力氣地幹活兒了。該他使力氣的時候,不是裝病,就是裝樣子。
當又一次全國性的舉重比賽開始的時候,螞蟻達裏信心十足,抱著重拿冠軍、再獲獎牌的願望走上比賽場。可是,萬萬沒想到,冠軍被平時最不起眼兒的、總是默默勞動的黑黑拿走了,而達裏連去年紀錄的一半也沒達到。
根深蒂固的惡習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
分西瓜
一個青年人非常渴望成功,於是他跑到富翁那裏去詢問富翁成功的秘訣。
富翁問清楚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有說,轉身到起居室拿來了一隻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地看著,隻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富翁把三塊西瓜放在青年的麵前說:“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
青年眼睛盯著最大的那塊說:“當然是最大的那塊了。”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在青年還在享用最大的那一塊西瓜的時候,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塊。接著,富翁微笑著拿起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後大口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後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大得多。
青年頓時明白了富翁的意思。
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
造福百姓的神農氏
上古時候,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草藥可以治病,哪些花草有毒,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要是得了病也沒有什麼藥可以治,隻能等死。
看到這樣的狀況,人民的領袖神農氏非常著急。他想,花草中間有許多可以治病,我一定要把所有的可以治病的草藥找出來。這樣,人們就不怕生病了。
於是,神農氏率領了一些臣民,辭別了大家,準備到山上去嚐遍所有的花草,找出可以治病的草藥來。
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座大山上。這座山高聳入雲,四麵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除了神農氏,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
“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的山根本上不去啊。”他們勸說神農氏。
神農氏搖搖頭:“不能回!百姓們還等著我們的草藥救命呢。”
神農氏帶著臣民,學著猴子攀登木架,終於上了山頂。一到山頂,神農氏高興極了。哎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麻麻,這裏麵肯定有很多可以治病救人的草藥。於是,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自己則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裏嚐。
白天,他在山上嚐百草;晚上,他還不辭辛苦地把白天的結果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能治什麼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就這樣日複一日,神農氏掌握的能治病的草藥知識越來越多,自己有時得了病也知道怎麼治了。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裏一嚐,頓時感到天旋地轉,一頭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沒有力氣說話了。他使出最後一點力氣,指著麵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裏嚼嚼,喂到他嘴裏。神農氏吃了靈芝草,才解了毒,恢複了健康。
像這樣危險的事不止一次。每次臣民們都覺得太危險了,勸他還是回去吧。可是,每次他都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病了無醫無藥,我們怎麼能回去呢!”
傳說他嚐出了365種草藥,寫成了《神農本草》。這部書一直造福天下。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一個國王聽說有一位畫家擅長水彩畫,有一天他專程去拜訪那位畫家。“請你為我畫一隻孔雀。”國王要求說。
一年後,他再次登門拜訪畫家。“我訂購的水彩畫在哪兒?我曾經要你為我畫一隻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畫好了。”畫家說。他拿出了畫紙,不一會兒工夫就畫了一隻非常美麗的鮮豔的孔雀。國王覺得很滿意,可是價錢卻叫他吃驚:“就那麼一會兒工夫,你看來毫不費力,輕而易舉地就畫成了,竟要這麼高的價錢?”
於是畫家領著國王走遍他的房子,每個房間都放著一堆堆畫著孔雀的畫紙。畫家說:“這個價錢是十分公道的,您看起來不費力、似乎簡單的事情,卻花費了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在這一會兒給您畫這隻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準備哩!”
習慣是社會的巨大的飛輪和最可貴的維護者。
美麗的心靈
有個女孩長得很平凡,學習也很一般,歌唱得也不好,更不會跳舞。她經常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歎息,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升入中學後她更加沉默,看著別的同學又唱又跳,口才也那麼好,她總是躲在角落裏用自卑把一顆心緊緊地困住。
她學習很努力,成績卻很一般,為此她不知偷偷哭過多少次。班上的同學沒有人注意她,下課時別人都去操場上玩去了,她便去把黑板擦得幹幹淨淨,把地麵掃得一塵不染。夏天時,她細心地在地上灑上水;冬天時,她把門口和教室裏大家帶進來的雪掃淨,免得同學們進來時滑倒。沒有人注意到她所做的一切,她也不想讓別人知道,隻是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可是有一次同學們卻都注意到了她。那天她遲到了,當她來到班級時,班主任的課已講了一半。當她怯生生地喊了一聲“報告”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到了她身上,隨即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笑聲。原來她的衣服很零亂,頭發也梳得不整齊,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胡亂穿上衣服就趕來了。她低著頭站在那裏,眼淚都快流出來了,班主任老師走過去幫她整了整衣服,微笑著說:“快回到座位去吧,課已講了一半了,如果聽不明白下課後找我。”她回到座位上,臉紅紅的。
有一次開班會,老師讓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特長。於是每個人都興奮起來,輪流發言,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會書法,有的能畫畫,有的會彈鋼琴。她坐在那裏靜靜地聽著,臉上帶著羨慕的微笑。忽然,老師叫了她的名字,她一驚,紅著臉站起來小聲說:“老師,我沒有特長。”老師走到她的身旁,輕輕地撫摸她的頭,對大家說:“你們也許不會注意到,平時是誰在課間把地麵掃得幹幹淨淨,是誰每天早早地來到教室把每張書桌擦得一塵不染。這就是艾河同學,她一直默默地做著這一切。有一次她遲到了,你們還嘲笑她,你們知道那次她為什麼遲到嗎?她幫一位老大媽把一袋大米搬上了四樓啊!你們一定奇怪我是怎麼知道的,那個老大媽就是我的鄰居啊!同學們,你們都有各方麵的才華,艾河同學卻沒有,可是她有一顆美麗的心,美麗的心靈也是特長啊!”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大家第一次發現,這個平時沒人注意的女孩原來竟是這樣美麗。
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中。
誠實的孩子
在華盛頓舉辦的美國第四屆全國拚字大賽中,南卡羅來納州冠軍——11歲的羅莎莉·艾略特一路過關,進入了決賽。當她被問到如何拚“招認”(avowal)這個字時,她輕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評委們難以判斷她說的第一個字母到底是“A”還是“E”。
評委們商議了幾分鍾之後,將錄音帶倒後重聽,但是仍然無法確定她的發音是“A”還是“E”。解鈴還得係鈴人。最後,主評約翰·洛伊德決定,將問題交給唯一知道答案的人。他和藹地問羅莎莉:“你的發音是A還是E?”
其實,羅莎莉根據他人的低聲議論,已經知道這個字的正確拚法應該是A,但她毫不遲疑地回答,她發音錯了,字母是E。
主評約翰·洛伊德又和藹地問羅莎莉:“你大概已經知道了正確的答案,完全可以獲得冠軍的榮譽,為什麼還說出了錯誤的發音?”
羅莎莉天真地回答說:“我願意做個誠實的孩子。”
當她從台上走下來時,幾乎所有的觀眾都為她的誠實而熱烈鼓掌。
第二天,有一篇報道這次比賽的短文,叫《在冠軍與誠實中選擇》。短文中寫道:羅莎莉雖沒贏得第四屆全國拚字大賽的冠軍,但她的誠實卻感染了所有的觀眾,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心。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
在學習中解決疑問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富蘭克林,但是誰都不會想到他在幼年的時候也不喜歡學習。他有時候拿起書來想看,但是隻要外麵有夥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就會把書一扔,第一個飛快地跑出去看。
他家裏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還是為孩子買了好多有意思的書籍,並把這些書籍放在很顯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蘭克林跑了進來,對母親說:“媽媽,你能告訴我埃及金字塔是怎麼一回事嗎?我一個夥伴在考我。”
母親就給他講解起來:“埃及金字塔其實就是埃及法老的墳墓,但是它的樣子很是奇特……”
母親把關於金宇塔的各種知識都仔仔細細地告訴了他。
小富蘭克林聽得很入神,心裏想:“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有趣的東西啊!我以前怎麼不知道呢?”
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真是太厲害了,怎麼什麼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後變得像你這麼聰明,有著這麼淵博的知識。”
“孩子,媽媽不是什麼都知道,媽媽知道這些也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其實書上的知識很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隻要你去看,去發掘,就能變成和媽媽一樣懂得這麼多,甚至比媽媽懂得還要多。”
“是嗎?媽媽。”小富蘭克林更加不解了。
“當然了,媽媽沒有去過埃及,本來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是書籍給了我知識。孩子,剛才你說你希望成為像我這樣的人,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多多地看書,汲取裏麵的精華,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一定會比媽媽厲害。”他母親繼續引導他。
“好的,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地看書,把這些知識都學到我的腦子裏去。”小富蘭克林高興地回答。
從此,小富蘭克林就對書籍有了興趣,經常拿來書籍翻閱,津津有味地學習裏麵的內容。他母親看到這些,心裏很是安慰,但是小富蘭克林還是有點缺乏自製力,有時會被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他母親經常在他看書的時候對他說:“孩子,你現在在看書,不要去管別的事情,等你看完了再和小夥伴們玩,好嗎?”
“好的,媽媽。我喜歡看書。”小富蘭克林大聲地回應著。
然後母親就會把他的玩具放到別的屋子裏去,同時把房間的窗戶關好,盡量不讓別的事情來影響孩子的學習。
就這樣,慢慢地,小富蘭克林就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了。他不會再因外界而受影響,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輝煌。
人類是怎樣起源的?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會有白晝黑夜的更替?……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非常精彩,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隻有能提出疑問,才會有求知的欲望。
隻要你有興趣,熱愛學習,並以較強的自製力堅持汲取知識,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某一領域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仁慈的報酬●佚名一個周末的晚上,鬆樹堡的寡婦正和她5個年幼的兒女圍坐在火堆旁。雖然和孩子們說笑著,但她心裏卻愁雲密布。在這個廣大卻寒冷的世界裏,她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這一年來,她一個人用那雙瘦弱的雙手支撐著整個家庭。
如今正屬寒冬,森林早已披上了潔白的銀裝,北風吹得鬆枝嘩嘩作響,連她的小屋也顫動起來。屋內的火堆上正烤著一條青魚,這是她們全家唯一的一點兒食物。當她看到孩子們歡笑的臉龐時,心裏便充滿了無限的淒楚和焦慮。是的,她相信上帝一直保佑著她,並了解她的疾苦和貧困,她也知道上帝曾經答應幫助那些孤兒寡母,而上帝絕不會食言,可她現在仍然感到萬分的淒苦和無助。
幾年之前,上帝帶走了她最大的兒子。他離開家庭,到遙遠的地方去尋找寶藏,從此便杳無音訊,再沒回來過。不久,上帝又派死神帶走她的伴侶和依靠——丈夫,但她從來都沒有沮喪過。她艱辛地勞動,不僅供養著自己的孩子,還不時地幫助其他的窮人。
懶惰的人隻要還能夠生存,就能忍受著貧窮,而自私的人即使在寒冬中也不會受到考驗,因為他的情感不會因此而痛苦,心靈也不會因別人而悲傷。隻要在鬧市之中,即便是最無助的人也還懷有希望,因為麵對痛苦,仁愛還沒有完全收回她同情的雙手,關閉她無私的心靈,閉上她博愛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