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生命需要平衡
如果,
我們擁有一種灑脫的心態,
那麼,
我們的人生就會過得充實而愉快。
讓心靈逛逛街●佚名記得有一天,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打來電話說想和我聚一聚。我們住在同一個城市裏麵,但是不同的機遇造就了不同的工作。她在一家人人都羨慕的“大公司”工作,做著看起來枯燥乏味的事情。
寒暄了一陣後,她開始抱怨她那“歹毒”的上司如何整日不給她好臉色看,如何給她穿小鞋,修辭激憤之餘,眼角卻已濕潤。
我不知如何去安慰她,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而且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將我的幸福分給她一些,讓她能夠在實現自己夢想的殘酷道路上感到一些溫暖。
我們開始在街上閑逛,她也並沒有問我要去哪兒,其實我也不知道向哪兒去。並不是因為我沒有主見和想法,而是因為閑逛確實是我的愛好之一。用最慢的速度走在大街小巷,不用去管下一刻要去哪裏,也不用去想下一個路口應該向左還是向右,一切都由自己的雙腳來決定,將自己的心靈完全解放出來。看著路邊的人和事,聯想一下他們背後的故事。到後來,頭慢慢抬起,將整個大街的景色都濃縮在眼裏,並將心靈的感覺擴大到無限。
現在再看一看我們走路的姿勢,一定是抬頭挺胸而麵帶著微笑的。
我們的心靈沒有腳,卻非常敏感。無論是順利的快樂,還是逆境的艱辛,我們的心靈都獨自承受著,無法與人訴說。那麼,也別故意地去撫慰了,帶著抽空的心靈逛逛街,散散步,讓它遼闊,讓世界變小。新鮮的空氣總能讓我們心靈的觸覺舒展開來,微笑也就隨之而來了。
寫出你的憤怒●董剛一直都很乖的兒子這幾天火藥味十足,我們說的話他總要表示反對。那天,兒子放學後沒有回家。第二天就要考試,他還這麼貪玩,我們焦急萬分。兒子回來後,沒等他解釋,我就衝著兒子發了一通火。我說:“如果不想讀書,現在就可以去流浪,我們絕不會阻攔。”事實上兒子是在學校幫著老師準備第二天的考場。當知道緣由後,我向兒子道歉。兒子雖然接受了,但是心裏還是有些想不開。我問兒子:“是不是心裏有很多對我們不滿的話想說,那就寫出來吧。給我們寫一封信,讓爸爸媽媽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
其實,我的提議隻是想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兒子長大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委屈和憤怒是不可避免的,我希望兒子能夠坦然一些。兒子接受了我的提議,雖然他剛剛學會寫作文,有很多字寫不出來隻好用拚音來代替,但是他仍然坐在自己的房間裏,認真地寫著。從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兒子是在努力回憶我們帶給他的怨氣,用他所能掌握的詞語進行反擊。
一小時過去了,兒子終於寫完了信,隻見他把信檢查了一遍,疊好並且撕碎。我不解地問:“怎麼了,寫得不好嗎,至少應該給我們看一下啊。”
兒子一臉陽光地說:“我想你們已經不用看了,當我寫信的時候,我已經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出來了,現在覺得好多了。真的,我想你們是對的,請原諒我在信中對你們進行了質疑,我愛你們。”
書寫和說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實,這兩種方式也是我們排遣煩惱的方式。比較而言,書寫的表達方式更有魅力,當你寫下心中對他人的憤怒的時候,其實也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很多。
宣泄自己的情緒●佚名有個朋友在公司裏的人緣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幾乎沒人看他生氣過。有一次我經過他家,順道去看看他,卻發現他正在頂樓上對著天上飛來的飛機吼叫,我好奇地問他原因。
他說:“我住的地方靠近機場,每當飛機起落時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後來,當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時,我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然後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並帶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著,怪不得他脾氣這麼好,原來他知道如何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
一味地壓抑心中的不快,並不能解決問題。在生活步調緊湊繁忙的現實社會中,人人都應學習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達的人生!
自我發泄●佚名一天,美國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總統那裏,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聽後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吧。”
把情緒發泄到一封信裏去,然後投進爐子燒掉。於是,情緒平複,事情過去。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主意,不良情緒得到了發泄,保證了健康,又能恰當地處理積怨和火氣。林肯靠著這個小妙招掃清了成為總統的路障。而我們,在學習、交友和生活中,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一定也能無往不勝。
與自己溝通●謝勝瑜在廣州工作時,我有幸在一位非常尊敬的長輩手下謀生。她官至廳級,是一個幹實事的人,事情多得一年四季也忙不完。每年清明節前夜,她卻閉門不出,一定會給死去的父親寫一封長信,回憶過去一年吃過的苦頭、得到的褒獎、受過的責怨,也寫寫來年的打算。這樣的信,在她父親死去十餘年後,從未間斷。我不理解,一個如此精明能幹的女中豪傑,為何如此迷信?
一次閑談,她告訴我:“這和迷信一點邊都沾不上。從小父親對我最了解。在我心裏,父親就是另一個我。每年給父親寫信,就是找個時間和自己說說話。每次寫信,都相當於在自言自語。每次和自己對話後,我總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客觀地看清左右,更明晰地展望未來。”
作家賈平凹幾年前患過嚴重肝病。多年過去,他活得越來越硬朗,居然治好了肝病。據說秘方有兩個,一個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養肝護肝良方;另一個是他每天閑下來,都要和自己的肝說上一會兒話。肝難受時,他會對肝說:“你病了,卻還要為我工作,你要忍著點啊。”肝好點時,他會說:“謝謝你這麼聽話,我今天舒服多了。”他還跟肝閑聊,對肝說,因為它怎麼怎麼了,他想吃點什麼藥,或者說他又抽煙喝酒,還怎麼都戒不掉,要它多擔待點兒。
他每天和自己的肝說這說那,就像在提醒另一個自己,安慰另一個自己。賈平凹說,我們身上每一個器官都不容易,都需要主人去關懷。當他關懷肝時,就是在關懷自己。
如果說和自己說話能治療生理疾病隻能算特例,但能治療心病,應該得到更多人認同。在一期關於抑鬱症的節目裏,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孫明明給患過抑鬱症的林心如和蘇有朋支招,讓他們每天和自己說上三五分鍾話,可以有效治療失眠症和抑鬱症。在心情不好時,臨睡前對自己說:“我今天不錯,很好地處理了一些事情,又巧妙地回避了一些事情。有些事情結果雖然不好,但我已經盡力,該睡個安穩覺了。”很多人學會了和自己說話,失眠和抑鬱狀態有所改善。一個人心情不好時,找人傾訴是一種釋放方式,關起門來大哭一場是一個發泄渠道,和自己說說話則是最有風度、最少毒副作用的排遣辦法。就像經常吹口哨、哼歌的人總比一般人活得更輕鬆、更快樂一樣,經常和自己說話的人,一般也不會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我們習慣於向父母訴苦衷、和愛人說情話、給上級表決心,甚至在網上和陌生人聊通宵。我們把安慰送給別人,無助時也四處去尋找可以信任的人,總是忘了還有一個自己,很少想到要和自己說話。
和自己說話,可以不讓自己成為旁人眼中的“話癆”,成為讓人棄討人厭的祥林嫂;和自己說話,可以不用擔心禍從口出,不用擔心話語如刀誤傷眼前人;和自己說話,不必考慮場麵會不會尷尬,不必憂心氣氛會不會緊張;和自己說話,可以大聲,也可以細語。
和自己說話,找一個無人的地方,心中的煩惱自己消化;和自己說話,選一個寧靜的時刻,放逐快樂的浪花。和自己說話,是困境中的自我救贖;和自己說話,是得意時的自我獎勵;和自己說話,是對更多麻煩的拒絕和屏蔽;和自己說話,是對人格和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己說話,是成本最低的情緒排汙和心靈環保。
生命需要平衡●肖複興無論什麼樣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長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並且都會在最終得到平衡。漂亮的白雪公主自然有其漂亮麵龐的如意,卻也有後母的嫉妒、被追殺以及毒梳子和毒蘋果等的不如意;不漂亮的灰姑娘自然有其悲慘的種種命運,卻也有其終成正果的美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