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生活沒有痛苦
也許,
生活原本就沒有痛苦。
人的痛苦,
往往來自計較得失,
以及自尋煩惱。
在逆境中有一種戰士的心境
人生路上,有坎坷,也有坦途;有荊棘,也有鮮花;有淚水,也有微笑……它就像一條藤,總結著幾個苦澀的瓜;像一杯酒,包含著酸甜苦辣;又似一首歌,吟唱著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然而沒有洪水奔流,沒有島嶼和暗礁,又怎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隻小白鼠放進水池中,它會用自己的鼠須來判定自己所處的位置,一會兒,它就能遊到岸邊。後來,心理學家又將另一隻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放入水池。這隻小白鼠失去了鼠須這一“探測器”,無法判定自己的方位,於是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結束了生命。心理學家稱這種死亡方式為“意念自殺”。這實在令人歎息。
生活中的我們,時刻都可能遇到小白鼠所遭遇的“水池”。往往,我們會像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一樣,無限誇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以為橫在麵前的是厄運的海洋,以為一次考試失利就意味著永遠的失敗。於是放棄了拚搏的信念和滿腔的壯誌,將自己沉溺於原本很淺很窄的水池中。
那麼,麵對所謂的厄運,我們應如何擺正我們的姿態?巴金老人告訴我們:做一個戰士。
既然要做一個戰士,那就應具有一個戰士的意誌。
逆境中的戰士是永遠年輕的,他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
二戰時,一個叫弗蘭克的精神病學博士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飽受淩辱。他曾經絕望過,因為這裏隻有屠殺和血腥,沒有人性,沒有尊嚴。集中營裏,每天都有因為精神壓力而發瘋的人。弗蘭克知道如果控製不好自己的精神,自己也難逃精神失常的厄運。於是,他強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黴的事,而是刻意回憶以前的歡樂時光,他的臉上又泛起了久違的笑容。此刻,他深信自己不會死在這裏,一定會活著出去。當他被釋放時,他的朋友不敢相信一個人可以在魔窟裏保持年輕。這就是逆境中的戰士,永遠年輕,永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也應該具有一種年輕的心境,保持活力,以昂揚的姿態直麵挫折,將一切踩於腳下。
逆境中的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得不到光明,他永遠不會停止鬥爭。
宋慶齡就是這樣一位戰士。斯諾在《活的中國》一書的扉頁中寫到:獻給宋慶齡,她堅貞不屈,勇敢忠誠精神的美是中國最卓越和輝煌的象征。
大革命後,神州大地處於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然而,宋慶齡麵對蔣介石的反動政策,敢於創辦民權保障同盟,去營救那些被蔣介石迫害的共產黨員。她一生繼承和捍衛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理想和革命事業,她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光明。丁玲說:“詩人寫過傲雪的秋菊,秋菊所受的風風雨雨,怎能與你一生相比,幾十年來你都在風雨中亭亭玉立。”當我們遇到成績下降,老師父母訓話等所謂黑暗時,要不惜一切奮勇前進,像宋慶齡一樣追求光明,在風雨中亭亭玉立。
逆境中的戰士是不知道畏懼的,除非他死,什麼也不能使他放棄。
1962年,52歲的林肯成為美國總統。可有誰知道在這以前他所受到的種種失敗?林肯小時在學校讀書6周後,學校停辦,後來他到處流浪,打工。一直到22歲,他在利伊諾斯州的一個邊境小村開店,由於賠本,他不得不出租店麵。然而,屋主卷款而逃,合夥人也不久死去,林肯隻能一人承擔起債務,更不幸的是他心愛的姑娘也不久死去。然而,林肯並不畏縮,他認為“知識是不滅的燈塔”,於是他開始學習法律,參加政治活動,競選參議,終於在52歲迎來了人生的輝煌。
斯邁爾斯曾說過:如果生活隻有晴空麗日而沒有陰雨籠罩,隻有幸福而沒有悲哀,隻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麼,這樣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我們應微笑著麵對挫折,將失敗看成一種磨煉,做一個勇敢的戰士。偶爾一次的考試失利算什麼,昂起頭矢誌穿過花季的雨幕,不停去追求花季的燦爛微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戰士頌》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激蕩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應該追逐這洪流,而且追住它,自己創造更廣,更深的洪流。
我如果是一盞燈,這燈的用處便是照徹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濤去洗滌海邊一切陳腐的積物。
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大人抱怨,現在的孩子承受不起一點挫折。我們也時常聽到某學生因學習壓力而選擇跳樓自殺等逃避的方式。《新民晚報》曾刊登過這樣一則材料:一位成績優異的小學生,因一次考試沒考好而不能原諒自己,認為給父母丟了臉,竟離家出走。受挫力差是現在孩子中常見的病症,我想我們這一代人有的應是直麵挫折的朝氣,而不是麵對挫折畏畏縮縮,不知所措。
倒下後站起來
有一篇小學生的作文,說的是一個小學生在期末考試複習階段,數學成績莫名其妙的極速下降,一連幾次都隻有80分,但也沒有氣餒,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於是在倒下後,他又站了起來,通過不斷努力,終於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種例子或許看來再普通不過了,但它的教育意義卻是深刻的。它裏麵蘊含著永不言敗的精神。倒下後,不要怕,不灰心,勇敢站起來,你就是成功者。
英國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小時候,家境貧苦,他隻能靠寫作投稿來賺取微薄的收入。但一切都沒有想象中的順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稿子都被退了回來,但他不放棄,仍然堅持著,直到有一天,他的一篇文章刊登了,雖然沒有稿費,但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最後,他成為一名大作家。
查理·狄更斯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最後卻成為一名大作家,靠的不是別的,隻是他那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人生的路很長,摔倒並不算什麼,它隻是路上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它並不意味著失敗,隻要站起來,那就是一種勝利,一種永遠無法替代的勝利。
張更生,目前在德國魯廷根大學,或許在別人看來,他是一個天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並非天生聰明,而且曾在1981年和1982年連續兩次落榜。麵對落榜,他沒有氣餒,相反,失敗的經曆給了他很大的磨煉,使他奮鬥。在失敗中,他懂得了怎樣去更好地麵對經曆著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大或小,一切都需要樂觀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失敗並不可怕,隻要能夠站起來繼續奮鬥。
明朝宰相張居正,自幼聰明,但在鄉試中卻沒被錄取,但是,麵對這種失敗,沒有跌倒,繼續奮勇前進。後來,在險惡的環境中堅持政治改革,匡正時弊,成為中興明朝的傑出政治家。
《史記》是司馬遷的曆史著作,可這篇被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作是在牢獄中誕生的。當時,司馬遷因受宮刑而被關進了牢獄,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司馬遷用自己的曆史之筆,不朽之手,記錄下了一件件史事,一樁樁史案,編著成曆史巨作。
這一件件事的背後,一個個成功者的背後,隱藏著的並不是什麼,而隻是一種不氣餒,不退縮的精神,隻是比常人多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隻是有一種倒下後站起來的勇氣,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精神,促進了一個個成功者的產生。
魯迅說過:“不能真心懂得痛苦,也難有新生的希望。”奧斯特洛夫斯基也說過:“人的生命如流水一樣,不遇著島嶼與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人生的路很長,有些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就像有些挫折我們必須麵對一樣,無論多麼坎坷,多麼磕磕碰碰,我們也不能害怕,倒下後要勇敢站起來,那便是成功。
2003年亞運會乒乓球的失利使王楠對自己的打法一度產生了懷疑,甚至在比賽中始終不溫不火的表情也遭到了批評,但在主管教練的幫助下,她重拾了自己的信心,從失敗中站了起來。她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摔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摔跤後一蹶不振。
要知道,天下沒有平坦的大道,在崎嶇的小道上摔跤是正常的。青年走向社會,遭遇失敗和挫折是正常現象,此時需要堅韌的毅力和不屈的意誌。自己撐一把,爬起來繼續前行,把失敗和挫折作為人生的寶貴財富,總結原因,吸取教訓,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運動會中的賽跑相信是大家最喜歡看的項目,因為那兒熱情灑脫,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跑道上的運動員們無所畏懼,哪怕摔倒了,還是會依舊站出來,用激情去譜寫華美篇章。
我們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或許這片藍天暫時正好有一片烏雲飛過。相信烏雲總是會飛過的,失敗了再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藍天。
獨具慧眼,尋找優點
低頭從兩腿之間看後上方天空的彩虹,虹顯得特別美。我們所熟知的虹,在大家看慣了之後,就僅僅是虹而已,但換個角度去欣賞它時,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有個失業在家的青年,平時愛想問題,後來經營地板磚,但競爭是相當激烈,生意做得很難。一天,他去進貨,看到廢棄的地板堆積在一起卻無人問津時,充滿想象力的他立刻發現這是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他買進這些破損的地板,經過加工,製成了正品地板磚或地腳線。因這種地板磚價格適當,此人獲利甚豐。
無獨有偶,還有人從小小呼啦圈中窺出了商機。
這也是一位青年,平時喜歡做小販生意。當時正值呼啦圈流行後期,產品大量積壓,送都送不掉。一天,他去批發農用薄膜。當他看到該廠許多積壓的呼啦圈時,忽然從中悟出了商機。他想到了農用的薄膜與支架。由於聚乙烯樹脂經久耐用,不易腐爛,而且價格合理,深得農民朋友的歡迎,十分暢銷。
其實,許多廢品是“廢而不死”的,隻是缺少一雙慧眼去發現它。擁有一雙慧眼,廢品可以變廢為寶,失敗也可以變成成功。有人說:許多人不能成功,不是他沒有能力,關鍵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缺點諱莫如深。這是一種誤區,人不僅僅隻有缺點,不要以為自己沒有長處,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有位名叫朱莉的多倫多女人,她雖然相貌不錯,但身高隻有3英尺。為此,她總煩惱和憂愁。一天,她在馬路上與一個身高6英尺的英俊男子擦身而過。這時,她眼前突然一亮,靈感突發。於是便向他建議利用兩人的身材特點,開辦一家“極端”食品店,專賣大小兩極風化的糖果。利用兩人身材的巨大差異,以吸引家長和小孩的好奇心。那男子覺得很有道理,便欣然答應。店開張後,門庭若市,顧客盈門,生意十分紅火。
有人說:在人生的路上,一種謬誤,可能會把一個人推向生命的死穴,從而改變你整個人生道路。缺點有時就是一種謬誤,但它也可能是轉折,許多人就是因此而交上好運,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有個叫吉邁的法國畫家。他貧窮,但因為一個錯誤改變了一生。一天,他在作畫時,偶然一揮筆,把許多藍色顏料濺到白襯衫上。他太太洗衣服時,怎麼也洗不幹淨,隻好把帶有顏料的襯衫掛上晾幹。誰知襯衫曬幹後竟變得更潔白了。出於藝術家對事物的敏感,他認為其中有文章可做。於是作了幾次測驗,結果無一例外,都變白了。這時他心突然一動。不久,可使洗滌物潔白的“漂白劑”誕生了,並大量生產,從而建立起他的洗滌王國。
一家公司的一個員工,因一直沒有得到晉升,一度思想消沉。有一天,他在複印機旁複印文件,因思想不集中,失手將一瓶液體潑灑在文件上,結果把文件搞得一塌糊塗。因此,老板便把他“炒”了。當他在家麵對使他失業的複印件發呆時,忽然悲傷中露出了喜悅的光彩。因為他發現這些紙雖然變黑,但卻使複印機不能複印文件。於是,他幾經試驗,一種與普通紙無異但可以防止盜印的影印紙便研製出來了。盡管這種紙價格昂貴,但由於它的特殊功能,所以每年銷售量在億張之上。
有句話說得好: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可見,機會隻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要想有所準備,必須要有一雙慧眼。
畫家和這位員工都有一雙慧眼,本來一件弄髒的衣服和員工的失業都是一種缺陷,但因為他們都有一雙慧眼,有十分敏銳的洞察力,懂得正確看待缺點,坦然麵對,從缺點中找到了價值,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所以哪怕目前並不順利,也用一雙慧眼看待缺點,也許你的成功便來自其中。
挫折是微笑的開始
挫折,是每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曆程。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快,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挫折有可能是通向真理的橋梁。往往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不幸的開始,在奮鬥後才能抵達成功,他們生命的轉折點都是在某種危急時刻來臨的。就像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了《命運交響曲》。
前不久看到一個故事:一家大名鼎鼎的公司因殘酷的市場競爭而麵臨生存危機。公司總裁為此召集員工聆聽一場極為生動卻又十分特別的演講。說它特別,是因為演講者竟是一個十歲的小報童,兩人在台上進行了一番平淡無奇的對話,其用意耐人尋味。
小報童從七歲開始送報,但賺錢的路卻是坎坷曲折的,他麵對的是比他大並且比他有經驗的競爭對手。然而,他卻擊敗了對手,並準備籌備自己的送報公司,過過老板癮。
為什麼一個十歲的孩子竟有如此大的能耐?原因很簡單:笑對人生,堅持自己的信念。小報童說,並非是他擊敗了對手,而是對手自己擊敗了自己,他們因送報賺錢難而悲觀地認為送報沒有什麼前景可言,而放棄了這份工作。而小報童卻堅持了下來,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因而他成功了。那家公司也因這次簡單的演講,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壯大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跨國集團。
可見,奇跡是在厄運中產生的,挫折中充滿著商機。同樣的成功事例:美國保險公司董事長卡耐基小時候也賣報紙,但時常碰壁,長大後推銷保險遭到同樣的待遇,但他並不向命運低頭,一躍成為知名人士。
當然,並不是每次挫折都能創造奇跡。但是,當我們麵臨挫折時無論如何不能向它屈服。某理工大學一學生因為頭痛而不得不退學休養,藥物治療總不起效果,最後去看心理醫生,才查出了病源所在。該生參加高考落榜,所有人歸結原因是他那天生病。其父母都是某大學教授,自小就給他造成了無形的壓力。第二年,他高考,可那天恰巧又生病了,卻仍然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在大學裏,他頭痛一次比一次嚴重,可是時間間隔卻很有規律,而且發現他每次頭痛時都是因為生活中遭受挫折或碰到了不愉快的事。
那麼應當怎樣去麵對挫折呢?我們先看一個真實的故事:20年前,在美國加州有一位六歲小女孩,偶然得到一位陌生路人四萬美元的大饋贈。這一消息也引起所有人為之瘋狂騷動,紛紛上門追問原因,他們認為這事簡直不可思議,那位陌生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呢?結果並非如此,最後小女孩的家人朋友試著用小女孩熟知的方法來引導她,她才回想起來那天對那個陌生人笑了笑,僅此而已。他們又問小女孩對方說了什麼話,小女孩說他好像說了句“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悶!”謎底終於揭曉,那個路人是一個富豪,但過得不是很快樂,偶然遇見這個小女孩對他露出真誠的微笑,使他心中感到溫暖,也打開了他封存多年的心扉。天使般的微笑,打開心中糾纏多年的死結,這樣的笑容應該是無價的。
雖然,人生路上多曲折,但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態,使生活充滿陽光。就像霍金,盧伽累病將他永遠固定在輪椅上,而當記者提問他是否認為命運讓他失去很多時,他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用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顯示出下麵這樣一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由衷地敬佩這位科學巨人,並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麵苦難時的堅守和樂觀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