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心底找路
或許它知道,我們隻要能夠得到它們中的一隻,就會放棄繼續追下去的念頭。這時候,和它一塊的狐狸就成了競爭對手。
路途的頂端●朵朵鵝毛大雪下得正緊,漫山遍野都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著兩擔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過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在山路上,寂靜的山頭隻聽見踩雪發出的吱吱的響聲。
肩挑沉重的擔子,頭頂凜冽的北風,樵夫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費力。好不容易爬了一段路,以為離山頂近了,可是他抬頭仰望,前方仍看不到盡頭。
樵夫沮喪極了,跪拜在雪地上,雙手合十乞求佛祖現身幫忙。
佛祖現身問:“你有何困難?”
“我請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讓我盡快離開這鬼地方,我累得實在不行了。”樵夫疲憊地坐在地上。
“好吧,我教你一個辦法。”說完,佛祖把手向農夫身後一指說:“你往身後瞧去,看見什麼?”
“身後是一片茫茫白雪,隻有我上山時留下的腳印。”樵夫不解地說。
“你是站在腳印的前方還是後方?”
“當然是站在腳印的前方,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是我踩下去後才留下的。”樵夫理所當然地回答。
“孺子可教!如此,即是說你永遠站在自己走過路途的頂端。隻是這個頂端會隨著你腳步的移動而變化。你隻需要記住一點,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多麼坎坷,你永遠是走在自己路途的最頂端,至於其他的問題,你無須理會。”說完,佛祖便消失了。
樵夫照著佛祖的指示,果然輕鬆愉快地翻過山頭回到家。
當你對前途迷茫甚至絕望時,不妨看看身後,奮鬥的足跡會激勵你不懈前行。
等不及●王國華我去郊區辦事,中途需要倒一趟車。可那趟車左等不來,右等不來。這時過來一輛車,但不是我要等的。有人說,這輛車也能到達我要去的地方。我實在不願意再等下去了,於是毫不猶豫地登上車。誰知上去之後才發現,這輛車需要繞很大的彎兒才到終點。如果我按原計劃乘車,即使加上等待的時間,四十分鍾也就足夠了,而現在,我足足耗費了一個半小時。
就因為浪費了五十分鍾,我差點把正事耽誤了。後來我想,自己明知道采取後一種方式更耗時,為什麼還鬼使神差般的上了車?那是因為我不願意再等了。等待,實在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特別是當你心急火燎要達到目的的時候,多等一分鍾,內心的焦慮就增加好幾倍。
有一次,我在等電梯的時候,看見旁邊一個人,又是抓耳又是撓腮,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大概是有急事要辦。偏偏電梯每下一層都要停一停,像個拉慢車的老牛,眼看著電梯已經下到三樓,那人竟然直接去爬樓梯了。這時候,無論他的目的地是幾樓,其實都沒有電梯快。他的等不及,促使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他的選擇,顯然也是明知故犯。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呢?這還是一個心態問題。當一個人的焦慮衝破承受底限的時候,他就希望通過行走來緩解焦慮。
我身邊有個同行,大家公認他業務水平很高,而且他也堅定地認為自己可以擔當重任。很不巧,他在工作單位總是受壓製。於是,他負氣而走。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離開後時間不長,那個經常壓製他的領導也走了,而新換上來的領導,一度十分欣賞他。可惜,開弓沒有回頭箭,他隻好在新單位埋頭苦幹,幹了沒一年時間,他感覺不太舒心,於是又換了東家。這樣一年年過去了,他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跳槽逐漸成了他生活的常態。而最初與他一起成長的那些人,大多成了本單位的中流砥柱,有的甚至成了高層領導。
這個同行提起一些人來,總是表現得非常不服氣。是的,那些人業務水平確實不如他,但人家的資曆不斷積累,久而久之,自然也成了一種水平。而這個同行,他以為一個人隻要不停地走啊走,就能到達目的地。他不懂得,等待,本應該就是行走中的一個環節,有時候甚至比行走本身更重要。一個人,能夠默默忍受等待帶來的苦悶,把焦慮轉化為行走,也是一種智慧。
如果你等不及,你就永遠等不到。
隻有在等待中隱忍,在寂寞中成長,將耐心變為習慣,平服自己焦躁的心氣,努力積蓄力量,才能厚積薄發,等來最終的成功。
快樂實驗●張小失記得兒時一次與小夥伴玩耍鬧了矛盾,我大罵對方是笨蛋,他當然很惱火,也罵我是大笨蛋。吵嚷間,我叫道:“上次考試我得了第一名,你是第十七名,你才是笨蛋——大笨蛋!”小夥伴一下憋紅了臉,站在那裏不動,與我怒目相向,我們就快打起來了。
恰巧這時父親走過來,他嚴肅地批評我不該罵人,要我當場向小夥伴道歉,然後拉著我回家了。
父親剛從省城出差回來,帶了些東西,他在包裏摸出幾本小人書給我,我高興壞了!父親笑眯眯地瞅著我,說:“還不快去操場,在小夥伴麵前炫耀一下?”我立即跑出門。
吃晚飯的時候,父親問我:“怎麼樣?夥伴們眼饞不?”我得意地說:“那當然,那些小人書他們都沒有看過!”父親笑道:“不忙,還有更好的東西給你呢!”我急了:“真的?是什麼嘛?”
父親故意賣關子。直到晚飯後,天黑透,他才將“更好的東西”拿出來——一把玩具衝鋒槍!乖乖,我激動得要飛!手一扣動扳機,嗒嗒嗒、嗒嗒嗒!衝鋒槍上還帶亮閃閃的紅綠燈呢!
父親仍然笑眯眯地說:“那麼,你再去操場上,在小夥伴們麵前炫耀一下?”我愣住了,懷疑地望著父親,“天黑了,哪兒有人呢?”父親說:“管他有人沒人,你一個人也可以去操場上炫耀一下嘛!”我使勁搖頭,“一個人炫耀啥?你是怎麼啦,爸爸?”
父親這時才掏出心裏話:“兒子,我是給你做實驗呢!白天,你拿著小人書,可以在小夥伴們麵前炫耀;現在天黑了,你有了更值得自豪的衝鋒槍,卻無法炫耀——為什麼?”我沒回答。父親繼續說:“白天我碰見你和小夥伴吵架你拿第一名來炫耀,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這是不對的,他是你的夥伴,是朋友,不要把別人當作自己的炫耀對象?”父親摸著衝鋒槍,說:“如果你在炫耀中獲得了心理滿足,我看,你該感謝那些夥伴才對,因為有他們在看著你炫耀;如果沒有觀眾,你再了不起,又怎樣呢……”
人應珍惜身邊的人,努力去愛他們,同時也要學會感激他們,是他們給了你一個幸福快樂的天地。
方丈的智慧●郭玉芝萬丈下山講授佛法。在一家店鋪裏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方丈大悅,若能將其帶回寺裏,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是一件幸事。可店鋪老板見方丈如此鍾愛這尊佛像就咬定五千元價格不放。
方丈回到寺裏對眾僧談起此事,並說一定要買下這尊釋迦牟尼佛像。眾僧問方丈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方丈說:“五百元足矣。”眾僧都不相信,那怎麼可能呢?方丈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欲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五百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方丈笑答道。眾僧更不解了。方丈說:“你們隻管按吩咐去做就行了。”
方丈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下。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買那尊佛像,和老板砍價時咬定四千五百元價格不放,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買那尊佛像,和老板砍價咬定四千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二百元,還是未果。
眼見那些買主一天天離去,價格一個比一個出得低,老板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算了。他深深地責怨自己太貪財了。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裏說,今天若再有人來買這尊佛像,無論出多少錢我都賣給他。
第十天,方丈親自下山,說要出五百元買下這尊佛像,老板高興得不得了價格竟然又反彈到了五百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又另贈方丈龕台一副。方丈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欲壑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凡事都應適可而止,時刻明白水滿則溢的道理,如此才能不為外物所左右,才能擁有一顆不因塵世蒙塵的心,身心才能自在。
如果人生有了汙點●黃小平讀初中時,美術老師請來市裏的一位老畫家,在課堂上為我們現場作畫。
老畫家的腿有點殘疾,當他走上講台準備作畫時,由於右腿站立不穩,一個趔趄,手中的筆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濺落在畫紙上。美術老師趕忙上前扶住老畫家,問是否要把這張弄髒的畫紙換掉。老畫家擺擺手說“不必”。由於那點濺落的墨汁正好位於畫紙中央,看得出老畫家對它頗費思量,手中的狼毫筆在硯盤裏蘸了一下又一下……突然,老畫家迅速提筆、運筆,畫紙上就出現了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原先的那點墨汁,竟成了雄鷹那雙爪子下緊攥的一顆石子。
老畫家的精巧構思和布局,贏得了陣陣掌聲。
最後,美術老師代表我們全體同學向老畫家表示感謝。他說:“感謝老畫家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不僅教給了我們畫畫的技巧,也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同學們,人生如一張畫紙,如果剛剛開始的人生就有了汙點,那該怎麼辦?”
“像老畫家對待那張有墨汁的畫紙那樣,依然珍惜它、愛護它,永不自暴自棄。”我們回答道。
“對!”美術老師激動起來,“同學們,人生的畫紙有了汙點,隻要我們勇敢地麵對,照樣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照樣可以像老畫家筆下的雄鷹那樣展翅高飛。要知道,智慧和勇氣終會幫助我們戰勝汙點,並把它踩在腳下。”
不要為曾經的汙點而悔恨、自卑、難過,生活始終向前,忘記汙點、努力奮鬥,你就會擁有充滿華彩的生命。
一句妙語求職成功●傅轅在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貝裏的公司獲準登陸中國市場,他發出了招聘廣告。廣告很簡單: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下麵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說些什麼。
1.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二百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的幾句話:“我學習中等,按學校的標準,我算不上是個好學生,不過後來我發現,能忘掉在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華大學演講,在接受學生提問時說:“據我所知,在獲得諾貝爾獎的九十多位物理學家中,還沒有一位在學校裏經常考第一;經常考倒數第一的,倒有幾位。”
3.1999年3月27日,比爾·蓋茨應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參加募捐會。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時,他向那位記者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當年學習成績平平,在被問到現在有何感想時,他說:“對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我說‘幹得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畢業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有四百多名優秀的中國大學生參加了應聘。2003年3月10日,弗斯貝裏的分公司在北京開業,隻有一個學生接到通知來參加他們的開業慶典。這位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學校裏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門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裏的一切打亂重組。”
語言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要妙語連珠,就需要我們博學廣聞、積累知識,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展現自身的魅力,才能為伯樂所賞識。
走彎路有時最快●寒流坐在出租車上,司機問我:“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我有些好奇:“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路嗎?”“當然不是。”司機說,“現在是上下班高峰,最短的路經常交通堵塞,走的時間長,如果繞道而行,多跑點路,可能早到。”
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一個人不隻在坐車時遇到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都麵臨這樣的選擇。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去伏牛山區遊玩,從山底到山頂的直線距離很近,可所有通向山頂的大路都是盤山而上的,路的距離是直線到山頂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朋友不聽勸阻,執意要走距山頂最短的小路,並打賭看誰先到達山頂。結果我在山頂喝光了兩瓶水後他才氣喘籲籲地從山的後麵爬了上來。他說:“我原來想抄近路先你一步抵達山頂,沒想到中途沒路,幸虧我知道怎樣利用陽光識別方向,否則……”
在實現夢想走向成功的途中,我們常常幻想走最短的路能夠最快抵達,卻很少人知道“捷徑”的中間沒有路。“捷徑”僅僅是一種誘惑。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時,人生的許多風景早已悄然而逝。
人生不怕走彎路——彎路,有時就是最快的路。
換個角度,你便是贏家●阿嘉莎艾哈默德是古代阿拉伯世界一位威嚴的國王,但他隻有一隻眼睛和一條臂膀。
有一天,他召來三位畫師,命令他們為自己繪製肖像。國王對三位畫師說道:“我希望有張像樣的畫像,現在你們就用彩筆精心描繪出我身跨戰馬、馳騁疆場的形象吧!”
在畫師們呈交畫像的這一天,宮殿堂皇,號角嘹亮,國王威嚴地端坐在王位上。畫師們誠惶誠恐地獻上了他們畫成的肖像。
國王站起身來仔細端詳第一位畫師獻上的肖像,不由得怒發衝冠,氣滿胸膛。他認不出自己的麵目!國王斥責說:“騎在馬上的這位君王兩隻手握著弓箭,兩隻眼睛正視前方,騎在馬上的不是我。我隻有一隻眼睛,一條臂膀。我要你立刻予以回答,你怎敢大膽粉飾我的形象”惱怒的國王下了一道旨令:“該畫匠弄虛作假,判處流放!”
國王拿起第二幅畫像,不由得渾身顫抖,怒火萬丈。他覺得自己的無上尊嚴受了汙辱,怒吼道:“廣好一副歹毒心腸!你膽敢讓我的仇敵開心,竟然醜化你的君王!你這居心叵測的小人,專畫我一隻眼一條臂膀!來人!推出去。”可憐這位寫實主義的肖像畫師,年紀輕輕便成了刀下的冤魂。
第三位畫師嚇得瑟瑟發抖,渾身篩糠。他畢恭畢敬地捧上了自己畫的肖像。畫麵上的國王側身騎馬,不是麵向看畫人。因此,看畫人就不知道他有沒有右眼,也不曉得他是不是一條臂膀。在這張畫上,人們隻能看見一條健壯的左臂,緊緊地握著一麵盾牌,一隻完好無損的左眼,像鷹隼的眼睛一樣銳利明亮!
從此,這位機敏的畫師備受青睞,官運亨通。臨終時他的胸前掛滿了勳章。
生活中觀察事物的角度有方方麵麵,不要拘泥於一點或是鑽牛角尖,這樣會讓人你陷入痛苦的深淵。試著發散你的思維,變換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困難將迎刃而解。
桶的大小是由你定的●小芳從前,某國王有個習慣,每天早上接受大臣朝拜後,便讓眾臣陪同在宮殿周圍散步。
一天,來到禦花園,眾人坐下觀景,國王瞧著麵前的水池忽然心血來潮,問身邊的大臣:“這水池裏共有幾桶水?”
這個問題問得稀奇古怪,幾桶水?誰答得確切?眾臣一個個麵麵相覷。
國王很不高興,便發旨:“你們回去考慮三天,誰能答出便能得到重賞。”
三天過去了,大臣中仍沒有人能回答得出這個問題。國王覺得很掃興。
這時,有個大臣誠惶誠恐地伏地奏道:“國王息怒,我等不才,無法解答您的問題,老臣向國王推薦一人,或許能行。”
國王聞言問:“你推薦誰?”
那大臣說:“城東門有個孩子很聰明,是不是把他叫來試一試?”
不多時,那位孩子便被領進大殿。他落落大方,進了皇宮也毫無怯意。
國王便將那問題講了一遍後,示意讓人領小孩到池塘邊去看一下。那孩子天真地笑道:“不用去看了,題太容易了。”
國王一聽樂了,說:“哦,那你就講吧。”
孩子眼睛眨了眨,說:“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般大,那池裏就是一桶水;如桶隻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裏就有兩桶水;如桶隻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裏就有三桶水,如果……”
“行了,完全對。”國王重賞了這個孩子。
眾臣一個個呆若木雞,自愧不如。
人的智慧要隨著思維角度的轉換而改變。因此,凡事切莫焦躁或是懈怠,用智慧的利劍從不同角度切入問題,你就能輕易地理清頭緒,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