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向思維想問題(1 / 3)

五、逆向思維想問題

妨礙人們智慧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固定思維頑固地盤踞在人們的頭腦中,使人們無法和智慧親密接觸。而事實上,當一個問題從正麵難以突破時,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從逆向去探求,往往會讓你更接近智慧。

掙脫束縛你的鎖鏈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拿幹草喂養表演完的動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問父親:“爸,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隻係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而不再想逃脫了。”

正當父親解說之際,馬戲團裏失火了,大火隨著草料、帳篷等物,燃燒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動物的休息區。

動物們受火勢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頻頻跺腳,仍是掙不開腳上的鐵鏈。

炙熱的火勢終於逼近大象,隻見一隻大象已被火燒著,灼痛之時,猛然一抬腳,竟輕易將腳上鐵鏈掙斷,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帶。

其他的大象,有一兩隻見同伴掙斷鐵鏈逃脫,立刻也模仿它的動作,用力掙斷鐵鏈。但其他的大象卻不肯去嚐試,隻顧不斷地焦急轉圈跺腳,竟然遭大火席卷,無一幸存。

在我們的頭腦中,是否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鏈條係住我們?而我們卻已經把這些視為習慣,理所當然,進而向環境低頭。

漂亮的鳥籠裏沒有鳥

甲對乙說:“如果我送你一隻鳥籠,並且掛在你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我保證你過不了多久就會去買一隻鳥回來。”乙不以為然地說:“養隻鳥多麻煩啊,我是不會去做這種傻事的!”於是,甲就去買了一隻漂亮的鳥籠掛在乙的家中。

接下來,隻要有人看見那隻鳥籠,就會問乙:“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的,為什麼死了哪?”不管乙怎麼解釋,客人還是很奇怪,如果不養鳥,掛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人們開始懷疑乙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乙隻好去買了一隻鳥放進鳥籠裏,這樣比無休止地向大家解釋要簡單得多。

這個“鳥籠原理”流傳甚廣。我們往往會因為擁有一件不需要的東西,而為它搭配更多與我們的生活原本不相幹的東西。擁有自己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是財富,而是負擔。

吹噓比賽

巴拉根倉是個很有智慧的人。

有一天,王爺對巴拉根倉說:“巴拉根倉,我們兩個今天來一次吹噓比賽。”

巴拉根倉說:“怎樣一個比法?”

王爺說:“誰要是聽到對方吹噓的話,說一聲‘不對’或‘胡說’那就算輸了,罰100隻羊。怎樣?你敢跟我打這個賭嗎?”

別看巴拉根倉一隻羊也沒有,卻一口答應。

王爺先開口吹噓:“前天夜裏,我們這兒刮起大風。這風大得可怕,我們家畜圈裏的幾百隻羊,也都給卷到天上刮走了。風停後才發現,我那些羊群,全落在你家畜圈裏了。是這樣吧?”

巴拉根倉說:“是的。您說得完全對。”

王爺說:“那好啊!你先把落到你家畜圈裏的幾百隻羊送回來吧!”

“尊敬的王爺,您急什麼呀?”巴拉根倉冷笑道,“這回該輪到我吹噓了:前天夜裏風刮得確實很厲害。早晨起來一看,不僅把我家的馬樁子給刮斷了,連我家南麵的大山也給吹出了好多個豁口子。風停的時候,眼瞅著我家畜圈裏落下好幾百隻羊!我剛要去打開畜圈,捉一隻羊殺了吃呢,可哪兒想到又起了大風。原來刮的是西北風,這回風向一轉,刮起了東南風,這風比夜裏刮的還要凶猛,竟把落到我家畜圈裏的那幾百隻羊,連同我家的100隻羊,一起卷到天上去了。這風把羊群吹到天上,刮呀,飛呀,旋哪,嘿!說也巧,又把這些羊送到您家的羊圈裏了。是吧,王爺?”

王爺忍不住喊叫起來:“你這個騙子,完全是胡說八道!”

“對不起,您輸了。”巴拉根倉抬腿走到王爺的羊圈裏,數出100隻羊,趕回家去了。

雖然我們不讚同吹噓,但有時還真的不得不吹噓。麵對一個吹噓的人,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比他吹噓得更厲害。但吹噓也是要講究技巧的,將對方吹噓的內容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加以吹噓,必然會勝過對方的吹噓。

賣雞蛋的不同問法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每天的顧客差不多,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賣出百十元。天天如此。

於是,一位先生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他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然後問:“加不加雞蛋?”先生說加。於是她給他加了一個雞蛋。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這位先生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他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然後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先生笑了,說:“加一個。”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雞蛋。

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如果你要求更好的,你就會得到更好的。

別盲目學人家

有一次,兩個美國人與兩個猶太人搭火車旅行。

美國人很單純,每人買了一張票;而猶太人則精打細算,兩個人隻買了一張票。

上了火車不久,便傳來列車長查票的聲音,隻見兩個猶太人擠進一間廁所內。

列車長查票,來到他們的車廂。敲了敲廁所的門,說:“車票查一下!”

門開了一條縫,一隻手拿著一張票伸出來。列車長怎麼樣也想不到,一間廁所內,竟會躲著兩個人。

他查過票,道:“嗯,好了,謝謝!”又把票從門縫中遞了回去。

到了目的地,他們四人玩得很盡興。等到回去的時候,兩個美國人也隻買了一張票,但這一次兩個猶太人卻不買票了。上了火車,兩個美國人非常期待:不知道猶太人又有什麼好方法。過不多久,列車長又來查票了。兩個美國人顧不得觀看猶太人的新招數,就趕緊鑽進了廁所。

嘭嘭兩聲,猶太人敲了敲廁所的門。門應聲而開,一隻手拿著一張票,從門縫中伸出來。

猶太人:“嗯,謝謝。”

兩個猶太人拿了票,立時往前一節車廂的廁所奔去……

有時候,走別人走過的路所需要冒的風險,遠比獨闖一條新路更大。永遠別忘記關注你的對手在做什麼。

隻要動手就能解決

一對兄弟住在一起,常年以來,每天一起出門上班。因為哥哥下班時間早,總是先到家,所以弟弟從來不但心開門的事,也從不帶鑰匙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