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音樂知識(1 / 3)

第四章音樂知識

樂理知識

音樂體係

1.音樂體係

音樂體係是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這是人們在音樂實踐中長期發展的成果。

2.音列

音樂體係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來,就是音列。

3.音級

音樂體係中的各音就是音級。

音樂體係中的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音級,就是基本音級。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就是變化音級。升高用“#”來標記;降低用“b”來標記;重升用“X”標記;重降用“bb”標記。

4.音組

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重複七個基本音級的名稱。為了區別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人們便將音列分成若幹組。在音列中央的一組叫小字一組,音級標記用英文小寫字母及有上方加數字1來標記,如。c1d1e1……比小字一組高的叫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比小字一組低的,依次叫做小字組、大字組(用英文大寫字母標記)、大字一組(用大寫字母右下方加數字來標記,如C1D1E1……)、大字二組。

記譜法

現在普遍使用的記譜法是五線譜及簡譜。

1.音符

記錄長短不同的音的進行,就叫音符,由符頭、符幹、符尾三部分組成。

2.休止符

記錄長短不同的音的間斷,就叫休止符。

每個較大的音符的時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符時值,是2與1之比。如全音符等於兩個H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

3.五線譜

線與間都自下而上計算。五線譜上麵或下麵的音符使用的短線就是加線,加線之間為間。

4.譜號

用來確定音的高低的記號就是譜號。常用的譜號有三種:

(1)G譜號,又叫高音譜號,表示小字一組的gl,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

(2)F譜號,又叫低音譜號,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

(3)C譜號,又叫中音譜號,表示小字一組的C1,記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

5.增長音值的記號

(1)連線:連線是連接音高相同的弧線。其時值等於這些音符時值的總和。

(2)附點:附點加在音符的右邊,增長音符的基本時值的一半。附點同樣適用於休止符。但在簡譜中現在通用在四分休止符以下的休止符後加附點。如0·0·等。

(3)延長號: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小圓點:“”。如P、5等,按作品的風格特點及表演者的意圖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

6.省略記號

(1)移動八度記號:用8——|記在音符上方,表示虛線範圍內的音移高八度:記在下方,表示移低八度。

(2)長休止記號:|4|上麵的數字表示休止的小節數。用五線譜時,則畫在第三線上。

(3)反複記號:在樂曲的部分或全部反複時用。某一旋律音型重複時,用斜線表示,斜線的數目與音符的符尾相同。

樂曲中一次或多次重複某一小節時,用·∥或·/·表示。

樂曲中較大的反複,用反複記號‖∶∶‖表示。

如果樂曲從頭反複,則前麵的‖∶記號可省去。如果重複時結尾不同,則用記號1.2.來標明。第一次唱1.;第二次略去1.唱2.。

如果樂曲由三部分組成,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複,則可不抄寫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結尾處標上D.C.(從頭反複),並在第一部分結尾處標上Fine或“曲終”字樣,也可用雙縱線上加延長記號來標明。

如果樂曲的反複不是由從頭開始,就在第一部分的開始重複處標上,第二部分結尾處標上D.S.(從記號開始)

節奏與節拍

1.節奏

節奏是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

節奏劃分的特殊形式:把音的時值自由劃分,其數量與基本劃分不一致,即通常所說的連音符。把音的時值分成三等分來代替兩等分,便形成了三連音。還可以把音的時值分成五等分來代替四等分等。

2.重音

和周圍的音相比,強度比較突出的音就是重音。

重音用>記號及小節線來表示。

3.節拍

有重音的及無重音的同樣時間的片斷循環重複就是節拍。節拍用強弱關係來組織音樂。

為構成節拍而使用的重音,就是節拍重音。節拍重音一般是有規律地循環出現的,如每隔一拍、隔兩拍……等。

4.拍子

節拍單位用固定的音符來代替就是拍子。

拍子用分數來標記,就是拍號。

分子表示每2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拍號中的橫線在五線譜上用第三線代替。

5.小節

一個強拍到下一個強拍之間的部分就是小節。

使小節分開的垂直線就是小節線。小節線寫在強拍前,作為強拍的標記。

樂曲的分段或曲終處用雙小節線表示。

6.切分音

把弱拍或強拍的弱部分同下一強拍或弱拍的強部分連在一起,就是切分音。

切分重音轉移了節拍重音的位置。其寫法是:在一小節之內的切分音記成一個音符,兩小節之間的切分音,用連線連結起來。

7.單節拍或單拍子

每隔兩個或三個單位拍而有一個重音的節拍和拍子,就是單節拍和單拍子。

8.複節拍或複拍子

小節內不止一個重音的節拍或拍子,就是複節拍或複拍子。

在複拍中第一個重音較後麵的重音強,因而是強拍,後麵的是次強拍。

速度與力度

1.速度

音樂進行的快慢即速度。

音樂速度用文字來標明,記在樂曲開始處。曲中速度有改變時,另記新的速度用語。

速度的基本標記是:

慢速Largo廣板

Lento慢板

Adajio柔板

Grave壯板

中速

Andante行板

Andantino小行板

Moderato中板

Allegretto小快板

快速

Alleero快板

vivo快速有生氣

Presto急板

速度逐漸加快或減慢時,用下列標記:

rit漸慢

accel漸快

恢複原這時用下列標記:

atempo原來的速度

要準確地標明音樂的速度,可用節拍機來說明,如:

J=92表示以四分音符為單位,每分鍾共奏92拍。

2.力度標記

裝飾音

1.長倚音

由一個音組成,與主要音相距二度。長音的時值要計算在主要音內。

2.短倚音

由一個或兩、三音組成。演奏時值短暫,不帶有強聲。

3.波音

在兩個主要音之間,加入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輔助音。

4.顫音

由主要音及其上方助音快速而均勻交替形成。

調式

按照一定關係連結在一起的許多音(一般不超過七個),組成一個體係,並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這個體係就是調式。

調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來,就是音階。

調是調式的高音位置。調的名稱由兩部分組成,即主音的標記和調式的標記。如:

以c為主音的宮調式叫c宮調式。

以c為主音的大調式叫c大調式等。

1.大調式和小調式

(1)大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一種調式。其中穩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大三和弦。大調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的第三音為大三度。這個音程最能說明大調式的色彩。

(2)小調式:是由七個音組成,其中穩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小三和弦。小調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為小三度。這個音程最能說明小調式的色彩。小調式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三種形式。

2.大小調式音級的標記和名稱

第Ⅰ級——主音(T)第Ⅱ級——上主音(下行導音)第Ⅲ級——中音,在主音和屬音之間第Ⅳ級——下屬音(S)在主音下方純五度第Ⅴ級——屬音(D)在主音上方純五度第Ⅵ級——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屬音之間第Ⅵ級——導音,向上傾向於主音這些調式音級號數和音級名稱,有時已應用在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調式中。

大、小調式和其他調式一樣,可以在任何音級上構成,除了沒有升降號的C大調和a小調外,還有包含升音或降音的七個大調和小調。

在五線譜上,比較快地認別調號及書寫調號的方法,可參照下表。

(1)升音的調

升音數所升的音調號名稱1Fa4G2Do1D3So15A4Re2E5La6B6mi3#F7si7#C(2)降音的調

升音數所升的音調號名稱1si7F2mi3bB3la6bE4Re2bA5sol5bD6Dol#G7Fa4#C音程

1.音程的概念

兩個音級在高音上的相互關係就是音程。

先後出現的兩個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時出現的兩個音形成和聲音程。和聲音程中,下麵的音叫根音,上麵的音叫冠音。

2.音程的構成

純一度即同度如1-1,#2-#2

小二度含一個半音如3-4,#5-6

大二度含一全音如1-2,3-#4

小三度含一全音一半音如3-5,4-b6

大三度含二全音如1-3,2-#4

純四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1-4,4-b7

增四度含三全音如4-7,1-#4

減五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7-4,1-b5

純五度含三全音一半音如1-5,7-#4

小六度含三全音二半音如3-1,#4-2

大六度含四全音一半音如1-6,#2-#7

小七度含四全音二半音如2-1,1-b7

大七度含五全音一半音如1-7,2-#1

純八度含五全音二半音如1-1,#4-#4

3.音程的變化

倍減音程減音程純音程

小音程大音程增音程倍增音程

培加半音

減少半音

4.音程的轉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顛倒後就是音程轉位。

純音程轉位後仍為純音程。

大音程轉位後為小音程。

小音程轉位後為大音程。

增音程轉位後為減音程。

倍增音程轉讓後為倍減音程。

5.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聽起來悅耳、融合的音程,就是協和音程。

協和音程分三種:

(1)極完全協和音程:指聲音完全合一的純一度及幾乎完全合一的純八度。

(2)完全協和音程:指聲音相當融合的純五度及純四度。

(3)不完全協和音程:指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與大、小六度。

極完全協和音程與完全協和音程的聲音有點空;不完全協和音程的聲音聽起來較為豐滿。

聽起來比較刺耳、彼此很不融合的音程就是不協和音程。如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減、倍增、倍減音程。

三大唱法

在我國的聲樂比賽中,習慣將唱法分為三類:美聲唱活、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源於意大利民歌唱法。它的特點是:氣息寬廣,聲音洪大,共鳴完善。美聲唱法原意為“美麗的歌唱”。它嚴格遵循“美聲”為歌唱觀念、歌唱意識之首位的原則。這種唱法從17世紀始,到如今在歐洲各地區廣泛傳播。

美聲唱法傳入我國已有80多年的曆史。我國大多數音樂院校都直接采用或大量借鑒這種唱法作為聲樂教學。通過全國高等音樂院校多年教學實踐,已逐漸形成了中國學派的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要求發出悅耳、圓潤的聲音,要求聲區統一,唱音階時勻稱地從低音到高音的連貫,音準完美。它避免喊叫、鼻音、粗燥音或白聲,極為講究聲音的位置、共鳴、氣息,以形成係統的發聲方法,科學地根據音域的不同分出聲部,每個聲部又依據不同的特色作花腔、抒情、戲劇等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