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中的健康人
在中醫看來,一個人有沒有病,是不是健康,不是醫院的檢查結果決定的,而是看自己的感覺如何。有些人茶不思飯不想,或者渾身不舒服,或者精神狀態不好,但是去醫院檢查,卻是完全健康,沒有得病。其實這些人已經不健康了。因為人是靠著感覺活著,而不是靠指標活著。一個人隻有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精神狀態良好,才叫真正的健康。現在常說的亞健康就不算健康。
亞健康就是介於健康與非健康的一種中間狀態,是很多疾病的前期征兆,也就是說離患病隻有一步之遙。如果你再繼續放縱自己,再對自己的身體不管不顧,那疾病不久就會找上你,甚至會危及你的生命。亞健康狀態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到醫院檢查不出病,自己難受自己知道”的那種狀態,其實這已經是不健康的狀態了。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是這樣的:健康不僅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且是體格、精神和社會交往的健康狀態。也就是說健康包括三個方麵:身體、精神、社會交往,三者全部具備的人才算健康。同時世界衛生組織還指出:世界上有20%的病人,75%亞健康人,隻有5%是健康人,也就是說隻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健康的,也就是中醫眼中的健康人。
上麵所述是要告誡我們不要把健康簡單理解為沒有病,病變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今天感覺很好,不等於沒有病變,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有時會突然出故障一樣,故障並不是那一刻突然形成的,而是缺少了日常的維護。汽車如此,我們的身體呢?
為了避免這些“無病”致死的悲劇,有兩個方略給你提醒:一是沒發現疾病之前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測,檢測各器官的健康指數,防患於未然;二是及早保健,給“弱勢器官”加小灶,使各器官之間的健康程度保持相對平衡。
中醫是如何防治亞健康的
在中醫眼中,亞健康可能是五髒六腑功能不協調導致的,或者是經絡不通暢,也許就是表淺的風寒,但它們都是疾病的萌芽,是疾病的溫床,所以必須要做到未病先防。中醫將亞健康分為五型:心脾兩虛型、肝腎虧虛型、陰虛火旺型、濕邪內阻型、氣滯血淤型,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預防保健和康複治療方案。
1心脾兩虛型
誘因:魂不守舍,思慮重重,傷及心脾。
表現:記憶減退,健忘難眠,食欲不振。
保健方法:寧靜寡欲,勞逸結合,增加運動量,多食養心、安神、健脾的食物。
2肝腎虧虛型
誘因:貪欲過重,酒肉過多,損及肝腎。
表現:失眠多夢,精神不振,體力不足,怕冷身軟,頸腰酸疼,性欲冷淡。
保健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少酒,有針對性地鍛煉頸、腰或做醫療保健,如按摩、理療等。
3陰虛火旺型
誘因:工作時間過長,休息不夠。
表現:心情煩躁,鬱心重重,眼花耳鳴,口腔潰瘍。
保健方法:適度運動,如遊泳,少食辛辣、燒烤等食物,少抽煙、喝酒,多吃水果、蔬菜,以滋陰降火。
4濕邪內阻型
誘因:多由髒腑功能虛弱失調所致,溫熱內蘊,寒濕困滯,心腎不交。
表現:時熱時冷,抵抗力減弱,免疫力低下。
保健方法:注意起居規律,增加運動量,少吃油膩、燒烤類食物,可行中醫調理、醫療保健以扶正祛邪。
5氣滯血淤型
誘因:素來體虛,工作勞累損傷髒腑。
表現:心慌胸悶,髒腑功能失調,性能力下降。
保健方法:多吃一些具有行氣、活血功能的食物,如白蘿卜、大蒜、生薑、山楂、桃仁、韭菜、檸檬、柚子等,少吃鹽和味精,以及容易脹氣、油膩、冷飲等,同時也應及時就醫治療,對症下藥。
以食物扶助正氣,擺脫亞健康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標誌,然而這種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並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於是,祖國醫學有了調和陰陽、補偏救弊、促進陰陽平衡的治療原則。在治療手段上提出“藥以法之,食以隨之”的方法,以食物扶助正氣,並確立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配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