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兩個人,患了同樣的病,用了同樣的治療方法,但其中一個能很快地好轉,其中一個就會好得比較慢。這是什麼原因呢?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態是不一樣的,對疾病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待疾病的態度和方式不同。其中一個人可能側重於“養”,而另一個人卻隻依靠“治”。側重於“養”的人很快就能康複,並且提高了身體的抗病能力;隻依賴於“治”的人不僅好得慢,而且動不動就複發,這其中的秘密就在於:我們的身體需要養,而不僅僅是治。
現在,每年都會有幾個階段是流感的高發期,有的人就是“逢流必感”沒有一次能逃過去,而有的人每次都安然無恙。前者可能就是平時根本不注意身體的保養,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等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力,而後者則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注意運動,身體的免疫力固若金湯,病邪根本進不來,這同樣說明了養生的重要性。養生能夠在疾病到來之前就做好防禦工作,將病邪阻擋在身體外部,使其無法對身體造成傷害。而治病則是在身體遭到病邪侵害以後所做的補救工作,即使康複了,身體遭受的傷害也無法挽回。這就是養生與治病的最根本的區別。
具體來說,養生是用保健的辦法來修複身體受損的器官、組織、細胞的功能,最後達到康複的目的。運用養生的方式就會讓身體越來越健康,壽命越來越接近人的自然壽命。治是治標,養是治本。人體好像一棵樹,樹有許多數不清的樹枝和樹葉,樹枝枯了,樹葉黃了,就好像人得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疾病。治療就是對這些樹枝和樹葉撒些水,或者幹脆用塑料的枝和葉來代替;而養生是改變生活方式,不管樹枝和樹葉有了問題,都從根上來解決問題。過一段時間,那些枯了的枝、黃了的葉就會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治療主要是針對急性病、外傷、細菌傳染等;養生主要是針對慢性病或者說針對那些因為身體素質下降而形成的疾病。治療所依靠的對象是藥物、手術、醫術;而養生依靠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自身的免疫係統。治療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很多藥物有毒副作用,而手術則是對身體進行切割甚至切除,稍有不慎就有發生危險;養生則是純天然的方法,安全可靠,因為養生就是生活本身。
《養生勝於治病》全書就是在倡導以養為主的生活理念。養生就是一種自由輕鬆快樂的生活方式,養生的方法就包含在最平常的起居飲食當中,不深奧也不複雜,隻要你遵循天、地、人道,順應自然規律;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四肢筋骨;保持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多聽聽民間“老理兒”中的養生經;本書還提供了一些常見疾病的自我檢測與防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中涉及的養生方法也非常簡單,真正做到了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如果您能按照書中的方法堅持做下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健康長壽就會自然而來。
健康的活著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也是我們編寫本書的出發點。好好地養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地生活,享受生命中一切美好的食物,這就是一切幸福的根基和源泉。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活到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