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以自信引領成功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隻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
愛默森說: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所確認的真理,眾人最終也會承認——這就是天才!
卓而不凡,自然脫穎而出!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某種天賦、某種潛能,隻是我們還怯於、或者惰於去發現它。各種天賦有大有小,有耀眼的和不耀眼的,但它們在每個人那裏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青少年要學培養自己的信心,讓自己無所不能。惟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有資本去挑戰卓越。
1.自信是潛能的放大鏡
很多人屢屢在學業和事業上遭遇挫折,習慣性地,他們總把挫折歸結為天生自身潛質的不足。
事實上,即使在這些看似不成功的人身上,也蘊藏著巨大的、甚至是超出人們想像的潛能。隻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身上的這種潛能,或者他們沒有機會來激發出來這種潛能,或者是意識到了,可不知該怎樣釋放這些能量。
生活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那些特別自信的人,總能不斷地從自己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總能設法讓自己身體裏的潛能超水平地發揮和釋放出來。也就是說,他們的潛能得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來,這中間似乎隱藏了一種神奇的“放大”效應。而對於他們來說,自信就是這種潛能的“放大鏡”。
自信需要你擺脫束縛
自信還要擺脫心理上的某些束縛。美國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正如你需要空氣、需要水、需要陽光一樣,你也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自信正是挖掘內在潛力的最佳法寶。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都能義無反顧地相信自己,那麼,你才會勇於去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才會勇於去做你不敢做的事情,這樣才會激發出你身體裏的潛能。
曾經有位學員抱著解決棘手問題的目的來到馬斯洛的培訓班。但一直到培訓結束,那個學員也沒有來找馬斯洛來解決他的問題。一天,馬斯洛問他:“你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來到本班,為什麼不來尋求我的幫助呢?”
“我已經解決了!”他輕鬆地回答。
馬斯洛奇怪地問:“你是怎樣解決的?”
他自豪地說:“那天,聽了你的自信課,我覺得自己有信心,能解決問題了,就去解決,結果它也就真的解決了。”
現在,你不覺得原來事情很簡單嗎?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困難,就是來源於你的信心不足,一旦你從某處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生存的最佳狀態,有助於激發你的潛能。當然,自信也不是說盲目樂觀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身能力之上的。人的身體中有無盡的潛能,如果能將它開發、挖掘出來,你將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厲害。
自信是你內心的感覺
自信是內心的一種感覺。一個人從成長到成功,往往靠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引導了你的判斷,一個正確的判斷,不僅決定了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成敗,更重要的,它就是你走向哪個方向的分界線。
在生活中,沒有人能保證每件事都會成功,就算遇上無法避免的失敗,也要盡全力把它做到最好,才能宣告結束,這才是麵對問題時最佳的處理方式。拳王阿裏一直都是用這種積極的方法來向自己挑戰,不管是在賽場上還是在生活中,他永遠對自己充滿自信。
多年前,拳王阿裏在與弗萊徹爾比賽之前的記者會上,仍然像和諾馬士的那場比賽一樣,在還沒有正式開戰之前,他就對外宣稱自己一定會獲得勝利。這也是他在早期的拳擊生涯中經常使用的招數。其實呢,大家都知道,當時的阿裏和對手的實力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有時候還不如對方。但是,正是這種極度自信精神,讓他在賽場上將自己的的潛能發揮的淋漓盡致。這種自信的精神,最終成就了他一代拳王的夢想。
自信能夠幫你戰勝恐懼
現代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邏輯學均證明人體本身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早期的學者研究認為,一個人一生隻有了自身潛能的一半;後來研究又發現,一個人一生隻用了自身潛能的10%;現在比較權威的看法是:一個人一生隻運用了自身潛力的2%~5%。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成功的人也隻運用了自身潛力的5%;最失敗的人,隻要正常,也運用了自身潛力的2%。最成功與最失敗的人之間的潛能差距不會超過3%。
知道了這一點,每個人的心中這時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你就不會再害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浪的險惡了;有了這兩盞燈光,你就擁有了自信。自信能夠幫你戰勝恐懼,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折與痛苦,難免會有恐懼。其實最恐懼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恐懼本身,所以自信是在戰勝恐懼中獲得的。隻要用心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自信也需要培養。
柏拉圖曾說:“人類具有天生的智慧,人類可以掌握的知識是無限的。”人類大約有90%~95%的潛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等待發掘。學著去培養自信的能力吧,既然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小,人本身的潛能又有無窮大,那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讓我輕輕地告訴你:
鼓勵是別人的事,而自信才是自己的事。因此,在你不能知道是否會得到別人的鼓勵之前,必須先堅定自信。要有獨立的判斷,不依靠別人的力量,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堅決,才不致迷失方向。
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都會設法為自己尋找一個可以放大潛能的凸透鏡。而“自信”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說,都是能夠找到的,也是最好的潛能“放大鏡”。
2.人生從來沒有不可能
在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中,一定有很多知道李寧運動係列的品牌,那麼,也應該知道李寧品牌一句非常好的廣告語: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人生就像這句廣告語一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心理態度是前怕狼,後怕虎。那麼,隻能說明你的自信心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要去做這件事。
自信,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它是人們內心中一種對自己肯定的信念,每個人隻要加上足夠的定語,都可以成為第一,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去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也並不是憑空說話,自信的人敢於去嚐試,而且有能力做得好。不自信的人連嚐試都不敢去,潛能又怎能被激發,怎能被體現呢?
縮小痛苦,放大夢想
輕輕推開一扇窗,望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你的心中可曾充滿了希望與夢想?你的心中是否充滿了陽光與清爽?你是否發現窗邊那顆綠綠的小草,雖然渺小,但它也是一個生命,一個堅強的生命,一個幼小的生命,一個倔強的生命,無論在哪裏它都可以讓自己微笑著麵對一切。
在生活中的我們呢?是否曾為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是否曾為了一些小小的痛苦就駐足不前,是否曾為了一些小小的意外就怨天尤人?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朋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勇敢樂觀的青少年,不要做病怏怏的林妹妹,不要做扶不起的劉阿鬥,不要做無所事的懶漢。在這個美好的時光,應該去追求有意義的人生,不要怕困難與挫折,因為,人生從來沒有不可能。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向老和尚請教人生的價值。
老和尚拿了一塊石頭交給小和尚:“你把它拿到菜市去賣,但不要標價,也不要真的賣了它,回來告訴我別人的出價。”
於是,小和尚就把石頭拿到菜市去賣,來了兩個人,一個出價10元買回去泡菜,一個出價20元買回去鎮紙。
第二天,有人出到了50萬元,說它是一塊難得的玉石。
第三天,有人出價5千萬元,說它是世界上難得的美鑽。
這時,老和尚說:“這本來就是一顆巨大的鑽石!你現在明白人生的價值了吧?其就在於你以什麼樣的眼睛來看待它,明明是一個鑽石,如果不用鑽石的眼睛來看它,那它隻能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這則故事可謂是發人深省。身為青少年,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那麼,就要在成長的路上具備自信的品質。隻有充滿自信的人,才會樂觀開朗,信心十足,對所追求的目標矢誌不移,義無返顧;隻有充滿自信的人,才會走向成功的彼岸,擁有自信,走向成功。
由此可見,自信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它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意識,釋放智慧、展示才能,是一種自我戰勝的力量源泉,它可以幫助你排除千險,克服萬難,戰勝自我,體現自身價值;自信是成功的基礎,自信是成功之本,擁有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人生沒有不可能
一位成功人士說:“隻要有無限的熱情,隻要相信自己能成功,人生幾乎沒有一樣事情不可能成功。”
在生活中,有人經常在說:這件事我做不好,不可能做好。也有人在說:生活中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是啊,每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有解決它的辦法。可能與不可能隻是因為人們心中的一個信念,如果你的內心中想著它可能會實現,它一定能實現,你就會付出120%的努力去做,結果很可能它就實現了。如果一開始就認為不可能,這首先就給自己下了一個否定的結論,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困難時,你就不會想方設法的去解決了,結果可能的事情也有可能變成不可能了。
“沒有辦法”或“不可能”是使事情劃上了句號,但是“沒有不可能”則使事情有著突破性的可能。其實每個人都有一種能力的張力,猶如彈簧,其中信念的存在就非常重要。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至於怎麼去解決,那就要靠自己了。當同學或老師向你提出一個問題時,你是否會存在一種“不可能會做到”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出現在於:怕麻煩,不願意有新的改進而改變自己原有的習慣;或者是以前嚐試過但沒有成功,它成為你解決問題路上的阻礙;或者是你已經養成了“不可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