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習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釋義】破:突破、超過。指讀書越多,寫文章就好象有神來之筆一樣得心應手,很快就會寫出好的文章來。

【例句】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便指的是學習。(茅盾《雜談思想與技巧、學習與經驗》)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釋義】指讀書必須要全神貫注,心領神會,才能全麵掌握。

【例句】人常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哪一樣不到都不行。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釋義】指做學問要博覽群書,才能掌握豐富的知識,實踐越多,經驗就越豐富。

【例句】古人說:“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最好有“讀萬卷書”的書本知識和“行萬裏路”的生活知識。(曹靖華《采得百花釀蜜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釋義】見:指“現”,顯露。指書多讀幾遍,才能領會其中的深刻意義。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意義相同。

【例句】你多讀兩遍,就會明白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釋義】《唐詩三百首》是指清代孫洙編的唐詩選本,精選的三百首詩作都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水平。現在指多讀優秀的詩文,就可提高文學欣賞能力和寫作水平。

【例句】多讀一些名人名著,對於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日積月累是平日不可忽視的。

讀書之貴在懷疑,懷疑才能獲教益

【釋義】指讀書不要讀死書和死讀書,要善於思考,提出疑問,才能有所收獲,方可獲得真才實學。

【例句】“讀書之貴在懷疑,懷疑才能獲教益”,請大家就《變色龍》這篇課文提幾個問題以加深理解。

日出喚醒大地,讀書喚醒頭腦

【釋義】指讀書不僅能讓人思維敏捷,頭腦清晰,更重要的是能使人善於思考。

【例句】自從我專心讀書以來,真長了不少見識,正所謂“日出喚醒大地,讀書喚醒頭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釋義】指讀書能夠增長見識,舊時把讀書做官看成人生的最高目標。

【例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是小崔們的偶像。(老舍《四世同堂·惶惑》)

好書即良友,須臾不可丟

【釋義】須臾:很短的時間,片刻。指好書就象良師益友一樣,必須時時相伴,否則便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

【例句】我責備妹妹:“你怎麼把那麼多的書都丟棄了?好書即良友,須臾不可丟,書會鞭策你、激勵你奔向目標,以後不要這樣了。”

書要常念,拳要常練

【釋義】指書必須反複研讀才會有所體會,就好象學拳要勤學苦練才能熟練,這樣才能練就紮實的基本功。

【例句】三天沒看書,我把早已背熟的文章又忘了,真是“書要常念,拳要常練”呀!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釋義】指要通曉人間的事理,就必須多讀古籍,從古人那裏獲取智慧和知識。

【例句】中國曆史文化博大精深,“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古書會讓你學到許多知識和經驗。

有味詩書苦後甜

【釋義】指美好的詩篇和文章都必須用心研讀,才會領會其中真意,並運用自如,從中嚐到甜頭。

【例句】讀書如果一目十行,會隻知其表不知其裏,即使讀很多書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獲。‘有味詩書苦後甜’,一定要下功夫去鑽研,才會受益。

要通古今事,須看五車書

【釋義】指要想博古通今,必須飽覽群書,才有所突破和超越。

【例句】中國曆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璀璨奪目,難怪大家都說“要通古今事,須看五車書”呢!

書中有自有千鍾粟

【釋義】粟:穀類作物。舊時認為隻要專心讀書就能獲得榮華富貴。

【例句】用功讀書自會功成名就,常言道:“書中有自有千鍾粟”,趕緊努力吧!

書到用時方恨少

【釋義】方:才。指在實際運用中才發覺書讀得太少。強調應多讀書,多積累。

【例句】“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已經或將在你們身上考驗。(謝覺哉《不惑集·寫給子女的幾封家信》)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釋義】徑:門徑,門路。意思是學習沒有止境,如果要攀登知識的高峰,就必須刻苦努力,奠定紮實的基礎。

【例句】現在,還須腳踏實地用勤奮來彌補這筆和文字的不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峻青《雄關賦》)

文似觀山不喜平

【釋義】比喻寫文章不能平鋪直敘,應象觀看山景一樣,景色起伏多變,才具有吸引力。

【例句】“文似觀山不喜平”,你的文章平鋪直敘,沒有一個懸念,讓人怎麼能給予好評呢?

筆勤能使手快,多練能使手巧

【釋義】指要想又快又好地寫文章,需勤學多練,才能下筆如飛,一揮而就。

【例句】對於初學電腦者,隻要記住一句話:“筆勤能使手快,多練能使手巧”。因為,事實證明:堅持練指法,手指會越來越嫻熟。

尊師篇

天地為大,親師為尊

【釋義】指世間最大的是天地,最應該尊敬的是父母親和師長。

【例句】“天地為大,親師為尊”,在我心目中,老師和父母是一樣可親可愛可敬。

徒弟學問靠老師,燈的明亮靠燈油

【釋義】指青少年學習知識主要靠老師引導,才能學多、學精。

【例句】父親緊握王老師的手,說:“老師,常言道:徒弟學問靠老師,燈的明亮靠燈油,俺家孩子就交給您了,您多費心了。”

愛徒如子,尊師如父

【釋義】愛護徒弟象愛護自己的晚輩一樣,尊重師傅象尊重自己的父輩一樣。

【例句】讀書人理應懂得“愛徒如子,尊師如父”的道理,你怎麼對老師如此不敬?

不聽老師言,知識不周全

【釋義】學知識要遵循老師的教誨,才能學到全麵的知識。指廣泛從師,集眾家之長。

【例句】“不聽老師言,知識不周全”,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時刻謹遵老師的教誨。

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

【釋義】把戲:雜技。變手:變換手法。每個師傅有自己不同的傳授方法,每種把戲有各自不同的變法。

【例句】一堂作文課,四位老師講出了四種不同的新意,真所謂“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

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釋義】好的竹筍一定會長出好的竹子,好的師傅一定會培養出好的徒弟。強調對人才的培養,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例句】俗話說:“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身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我一定要認真工作,不能誤人子弟。

有八歲的老師,也有八旬的學生

【釋義】八旬:指80歲。指老師和學生不以年齡為限,隻要有才能的便可以做老師。

【例句】自古“有八歲的老師,也有八旬的學生”您不要因為一個小夥子比你出眾而心懷不滿。

不聽老師指點,學習多繞彎彎

【釋義】指學習要謹遵老師的教誨,就會少走彎路,事半功倍。也作“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例句】這孩子不按老師的方法去做,自己死鑽牛角尖,俗話說:不聽老師指點,學習多繞彎彎,這樣下去,他的成績一定不會進步。

父教子不如先生,母教子不如大家

【釋義】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家庭教育。

【例句】自從孩子上了學,比在家時懂事多了,真是“父教子不如先生,母教子不如大家”。

教學沒巧,恒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