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翻然
孟子的一位弟子叫萬章,有一次向孟子請教,他問孟子道:“聽說伊尹曾通過當廚師,用切肉做菜的手段,以求得湯王的賞識和重用,真有這回事嗎?”
孟子一聽,大笑起來,他說:“哪有這麼回事呢!”
孟子告訴萬章,伊尹本來是住在一個叫莘的地方,他在郊野以種地為生,但十分喜好堯舜之道。凡是不符合道義的,即使把整個天下都給他,他也會不屑一顧;即使有四千匹馬拴在那裏,他也不會去看一眼。凡是不符合道義的,他絕不會去要。所以當湯王派人帶著禮物去聘請他時,他毫不在乎地說:“我為什麼要受你的聘請呢?”斷然謝絕了湯王的聘請。
不料,湯王並沒有改變主意,他耐心地做工作,多次派人去請伊尹。在湯王誠心誠意的懇請下,伊尹改變了態度。他動情地說:“與其我一人獨自在田野中自得其樂,為什麼不促使當今的君主成為堯舜之君呢?為什麼不促使現在的百姓成為堯舜之民呢?為什麼不親眼見到堯舜那樣的盛世再現呢?”
伊尹這麼一想,心裏豁然開朗,於是接受了湯王的聘請。他受聘以後,極力向湯王進言獻策,勸他攻伐暴虐的夏桀,以解救百姓。在伊尹的輔助下,湯王組織隊伍滅掉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在答複萬章的問題中,孟子用了“幡然”這個詞。“幡”,是變動的意思,它與“翻”字相同。“幡然”就是變動的樣子,現在一般寫作“翻然”,形容很快地、徹底地改變。如:翻然悔悟,翻然改進等。
方寸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群雄割據,大小軍閥連年混戰。
劉備也是當時新起來的勢力之一,但由於力量不足,隻好暫時投靠荊州的劉表,屯兵在一個叫新野的地方。
曹操的大將曹仁,副將李典,想趁劉備立足未穩之時,把劉備的力量消滅,便率領大軍向新野進軍。
這時劉備剛剛得到一位謀士叫徐庶。徐庶為他出謀劃策,先挫敗了曹仁的先頭部隊,後又擊敗了曹仁親自率領的大軍,迫使曹仁、李典的軍隊隻得退回許昌。
退回許昌後,曹仁向曹操報告了情況,說徐庶如何有才能。曹操立即派人了解徐庶的背景。原來徐庶是潁川(今河南南部一帶)人,年輕時喜好幹俠義的事情,他曾到處尋師,研究學問,在經書上、兵法上,知識都很淵博,還特別善於計謀。
“為什麼人才都能被劉備所用呢?”曹操開始憂慮起來,他想:像徐庶這樣的人才,自己一定要弄到手。
這時有人給曹操出主意:說要得到徐庶並不很難,先把他的老母親抓起來,就不愁得不到徐庶!
原來徐庶自幼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大,對母親極為孝順。如果把他的母親作為人質關押起來,那徐庶必然會來許昌,即使不來許昌,也會有後顧之憂,不能夠全心全意地為劉備出謀劃策了。
曹操一聽,喜出望外,當即派人到徐庶的老家,將老太太押解來許昌,並讓人以老母的名義寫信給徐庶,命他速來見母。
徐庶讀信後非常傷感,他想起母親撫養的艱難,想起老母目前的處境,心情十分沉重。他絕不能讓老母親受罪啊!他要離開劉備,到許昌去侍奉老母。
主意已定,徐庶去向劉備辭行。他淚流滿麵,指著自己的心,誠懇地對劉備說:“我本想與將軍共同成就一番事業,憑的就是這方寸之地呀!如今老母在押,方寸已經亂了,即使再留在這裏,對將軍的事業也毫無益處啊!”
劉備對徐庶所講的情況很是同情,馬上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設宴為他餞行。徐庶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告別了劉備,並在臨行時推薦了諸葛亮。
徐庶所說的“方寸”,本來是說一寸見方,形容麵積很小,但經徐庶這麼一說之後,就成了人心的代稱,變成了書麵語言。所以方寸就是指人心、心緒。“方寸亂矣”就是指心裏亂了,現代漢語中也常常使用。如:他真是亂了方寸。
粉墨
梁鴻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學者,經曆了王莽篡位的動亂時期。他的家庭非常貧困,連父親死後,都無棺木埋葬,隻好用席子草草地掩埋了。
由於家境貧寒,所以盡管他有學問,也隻能在上林苑裏以放豬為生。
有一次放豬時,因為不小心,引起了火災,大火蔓延,燒毀了鄰家的房屋。梁鴻沒有推諉,他主動找到那家人,詢問火災的損失,並用放養的豬來賠償。這家人對他的賠償仍不滿意,梁鴻隻好誠懇地道歉說:“我沒有什麼財產了,那就讓我替您幹活吧,用我的勞動來補償您家的損失。”這家人答應了,從此,梁鴻起早貪黑,不懈怠地為這家人做工。
梁鴻老老實實地勞動,使人們很感動。遭受火災的其他一些鄰居覺得梁鴻真是不一般的,於是紛紛責備那家人,而稱讚梁鴻的高尚品德。這家人隻好改變了態度,把豬退回給梁鴻。梁鴻堅決不接受,他告別了這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在家鄉,梁鴻很受人尊敬。一些人仰慕他的才和德,想把女兒嫁給他,但他都借故一一謝絕。同縣一個姓孟的人家有位姑娘長得又黑又胖,非常醜陋,但力氣很大,雙手一下能舉起很重的石臼(古代舂米的工具)。雖然也曾有人向這姑娘提親,這姑娘也總是謝絕。年齡已到三十,但姑娘仍未結婚。父母焦急地催問女兒道:“你究竟要找什麼樣的人做伴侶呢?”姑娘這才說出了心裏話:“我就是想要找梁鴻那樣有德有才的人!”梁鴻聽到這話後,毫不遲疑地托人向孟家提親,並送去了聘禮,孟家很快答應了。
婚禮之前,孟家應女兒的要求,製辦了布衣、麻鞋、笸籮和紡織用的工具,準備讓女兒結婚後好好地勞動。
結婚的時候,孟家姑娘特意換上了新裝。梁鴻一見她的裝束很是不快。一連七天,對姑娘都很少理睬,極不熱情。姑娘心中十分納悶兒,於是在一天晚上,向梁鴻詢問他不痛快的原因。
梁鴻歎了口氣說:“我本來想找一位穿粗布衣服,能夠和我一起隱居在深山裏的伴侶,沒想到你卻身穿綢緞,塗脂抹粉,這哪裏是我所希望的呢!”說完神情沮喪,一副失望的樣子。
孟家姑娘聽後,笑了起來,她高興地說:“夫君,我正是用這辦法來檢驗你的誌向呢!”第二天就脫下了新裝,穿起了粗布衣服,改變了原來的發型。梁鴻一看,非常高興,他拍著妻子的肩膀親昵地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好妻子啊!”於是為她重新取名,叫做孟光。
後來,兩人一起隱居到霸陵山中,雖然以耕織為生,但兩人生活得幸福美滿。
由梁鴻所說的“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這句話,留下了“粉墨”一詞。“粉”就是擦臉的白粉,“墨”就是畫眉的黛墨。“粉墨”是化妝品,後來引申為化妝演戲,如粉墨登場等。也可引申為舞台生活,如粉墨生涯、粉墨春秋等。不過,現在用“粉墨登場”時,往往帶有貶義,用來比喻壞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粉飾
戰國時期,魏國國君魏文侯派西門豹去鄴縣任縣令。他一上任就深入民間,了解情況,很快得知當地有一陋習,這就是要花費大量錢財為河神娶親,這一習俗使得老百姓極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