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老師深情
師恩如山,
因為高山巍巍,
使人崇敬;
師恩似海,
因為大海浩瀚,
無法估量。
顏回乞米為師炊
顏回,春秋末年魯國人,字子淵,一作顏淵。他天資聰穎,貧而好學,是孔子的最好學生,他以跟孔子學習為最大的快樂。
顏回隨孔子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住了,一連七天沒吃上一口飯,兩人餓得都受不了了。
孔子隻好白天躺著睡覺,借以忘卻饑餓。顏回見老師餓得漸漸消瘦下去,皮包骨頭,心裏十分憂傷。他想,我這樣的年輕人或許還能熬上一些時光,而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起饑餓的折磨呢?萬一路上有個三長兩短可怎麼辦呢?他決定想辦法去弄點吃的來。他沒想出什麼好辦法,隻好去向人乞討。他看見一位老婆婆,希望能幫助他們。這一次真巧,好心腸的老婆婆居然給了他一些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心想,這回老師可以吃上一頓飽飯了。他連忙把米倒在鍋裏,砍柴生火,不一會把飯做熟了。
這時,老師也正好睡醒,突然聞到了一陣撲鼻的飯香。他十分奇怪,哪來的飯香呢?他連忙起身出來探望。沒想到,剛一跨出房門,看見顏回正從鍋裏抓一把米飯往嘴裏送。老師既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終於有飯吃了,生氣的是學生怎能這般無禮,老師還沒動口吃,他卻搶先一個人吃了起來,這成何體統?
過了一會,學生端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白飯送到孔子麵前,說道:“今天幸好遇到一位熱心腸的老婆婆,送給我們一些白米,現在飯已做好了,請老師先吃吧!”孔子很不高興,一下子站了起來,說道:“剛才我睡覺時做了一個夢,夢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潔白的米飯去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聽,忙奪下那碗飯,連連說道:“不可,不可!這米飯不幹淨,不能用來祭奠!”
孔子故作不解地問:“你為什麼說這飯不幹淨呢?”
顏回答道:“方才煮飯時,不小心將一塊炭灰掉在飯上麵,我感到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不倒掉吧,又不能把弄髒了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自己把沾了炭灰的米飯抓來吃了。所以,這掉過炭灰的飯是不能用來祭奠的。”
孔子聽後,恍然大悟。他激動地拉著顏回的手說:“顏回呀!你真是一位賢德的人啊!方才我真糊塗啊!”
老師是教授你知識的人,因而我們要尊敬老師,關心老師。
康熙虔誠跪師
康熙帝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在位61年,對鞏固清朝統治起了很大作用,出現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很有才華,是與他受到良好教育分不開的。順治非常注意對康熙的教育,精心為他選派老師。一天上朝福臨提出一個問題,“龍的耳朵小,象的耳朵大,出於何典?”掌管禦書樓的彭爾述奏道:“此典出於《古藏經》十三篇。”福臨命人查對,果然如此。於是決定請彭爾述為太子的老師。彭爾述被請到後宮見了太後,彭爾述說:“臣才疏學淺,不勝此任。”但聖命難違,就這樣當了太子玄燁的老師。
康熙很聰明,也很好玩。過了一段時間就學膩了,一會兒去捕蝴蝶,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又和其他弟兄去捉迷藏……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彭爾述管教幾次,收效不大。彭爾述想:這樣下去將一事無成,決心嚴加管教,令其跪讀。
正好這時太後從書房前路過,看到室內無人,細看康熙挨罰,在聖人像前跪讀。頓時產生憐愛之心,令其站起,並說道:“讀書亦為君,不讀書亦為君。”彭爾述當仁不讓,接著說:“讀書為明君,不讀書為昏君。”太後一怔,又令其跪讀。
晚上傳旨令彭爾達到後宮。彭爾述想,頂撞了太後,即為不尊不敬,肯定要受處罰。告訴家人做好思想準備:“我如不按時歸來,即遇難。”並安慰家人說:“這不算什麼?大不了人頭落地。”
到了後宮,太後親自到門外迎接,並賜坐獻茶。太後說:“萬歲爺讓我向你道歉!今日設便宴作為答謝!”彭爾述很感動,對福臨的尊師重道銘刻在心,以後更加精心地教育康熙,終於使他成為一代明君。
作為學生就應該聽從老師的教誨,用功學習,才能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雍正帝扣銀罰輕師
雍正帝即清世宗,名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雍正是他的年號。
雍正年間,有一個駐京學使。他喜歡在同僚中吹噓自己為人正直,為官清廉。
有一天,一位早年的先生來求見他。他看了看老師那衣衫襤褸的樣子,就猜透了八九分。於是說道:“恩師光臨寒舍,學生三生有幸;有失遠迎,萬望恕罪。不知身體可佳?精神可好?專程前往,又有何見教?”寒暄了一陣,才讓座。先生看了看滿屋生輝的裝飾和學生那不冷不熱的樣子,哪裏還坐!便開門見山地說:“身體精神均佳,隻是生活拮據……”
學使不等先生說完就說:“多年來,弟子牢記先生‘為官清廉’之教誨,不敢苟私。然清廉就要清貧哪!故手無銀兩,家無餘資……”不等學使說完,先生道:“為師不難為你,告辭了!”
學生十分得意,照例在同僚中宣揚了一通,以示廉潔,心想傳到皇帝耳朵裏,定會龍恩大降,身價倍增。
此事,果然傳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裏。哪知雍正帝不但沒有“龍恩大降”,反而大為惱火,說:“國將富,必尊師而重傅。古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又有‘一日三炷香,供奉天、地、君、親、師’之禮。學使棄先人之說,違先人之禮,實屬不道!”於是傳旨:“從學使正俸以外的補貼中扣500兩銀,給其師,以順言正名!”
從此,雍正帝扣銀罰輕師的故事,便傳揚於世。
做為學生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老師,有求必應。
王震尊師重教做實事
王震同誌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在他光輝的戰鬥一生中,不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十分擁護鄧小平同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指示,並身體力行關心教師,關心青少年一代,是尊師重教的光輝典範,受到億萬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王震同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主張對學生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的教育。多年來利用視察和有關會議機會,奔走呼號,多次強調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懷和期待。
王震同誌特別主張,在提倡廣大教師發揚犧牲奉獻精神的同時,在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黨和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關心教師的疾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1986年國家教委著手研究建立教師的表獎製度。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鵬同誌建議,成立一個教師獎勵基金會,邀請王老擔任名譽理事長。王老詼諧地說:“我從來沒有向組織要過官,這次要談談價錢了!要我當名譽的我不幹,要幹就要去掉‘名譽’二字,做個有職有權的理事長才有味道。”他擔任理事長後,滿腔熱忱地為基金會奔走操勞;他親自邀請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擔任理事,聘請在戰爭年代飽經風霜的老大姐們為特邀理事,籲請大家為我國的千秋大業、子孫後代的基礎教育工作獻力;他親自主持理事會會議,聽取基金會工作彙報;他親自致函、會見中央有關部委和省市的主要領導,宣傳基金會的宗旨和任務,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支持基礎教育;他親自會見向基金會捐款的港澳台同胞,激勵更多的海外人士關注和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他把首都部分新聞記者邀請到家中,親自介紹發展情況,通過報刊和廣播擴大基金會影響;每年教師節他都代表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向受獎的優秀教師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並多次打電話邀請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出席表獎大會。王老還帶頭解囊,並教育子女和身邊工作的同誌為基金會募捐。
1988年春節,王老向全國1000萬中小學幼兒教師致慰問信,充滿了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溫暖了廣大教師的心。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二小的柯惠芬老師不會忘記,五年前的教師節前夕,王老在李鐵映同誌的陪同下親臨她家,看望同是中小學教師的父母,感謝這個教師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如今,38歲的柯老師已是小學高級教師,每當憶及往事就淚水難抑。1988年4月,王老就任國家副主席後,依然十分關心教育工作。他說,我不是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分管基金會工作,理事長是我的社會工作,我要盡職盡責。他不顧年事已高和國事繁忙,僅1988和1989兩年就參加基金會各種活動十餘次。1990年8月7日,王震副主席頂著烈日酷暑來到全國優秀教師北戴河“園丁之家”活動的教師中間,代表黨和國家感謝教師們在教育園地裏的辛勤耕耘。當王老畢恭畢敬地向全體教師深深鞠躬表示慰問時,教師們心潮澎湃,許多人熱淚盈眶。王老以他博大胸懷和謙遜的態度,贏得了廣大教師的愛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