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真理的故事
閃光的東西,
並不都是金子;
動聽的語言,
並不都是好話。
司馬遷寫《史記》
司馬遷(前145—約前86),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10歲時,跟隨當太史令的父親司馬談到京都長安,開始誦讀古文。20歲開始漫遊,幾乎走遍全國各地。考查了一些名山大川、曆史古跡,訪問了一些遺聞舊事,收集了豐富的史料。廣泛地接觸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豐富了文化素養和生活經驗。38歲時,繼承父業,被任為太史令。得盡讀史官所藏圖書、秘籍、檔案及各種史料。42歲時,開始撰寫《史記》。47歲時,李陵深入匈奴,因眾寡懸殊,後繼無援,兵敗被俘,投降匈奴。他為李陵辯護,說了幾句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被捕入獄。第二年被處宮刑,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他忍受了這奇恥大辱。兩年後出獄,被任為本來由宦官充當的中書令,他更加發憤著書,55歲時,終於完成了《史記》這部劃時代的巨著。
司馬遷寫《史記》,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個朋友前來探望,兩人寒喧了幾句後,司馬遷便又伏案書寫,手不停揮。朋友就拿起司馬遷寫好放在一旁的書稿,讀了起來……
那位朋友讀著《李廣列傳》,見司馬遷在傳記裏描寫李廣退敵、脫險、射虎,件件寫得神采飛揚,維妙維肖,……字裏行間,充滿了敬佩之情。
朋友讀完後,說:“你那麼愛戴李廣,為什麼還寫這個呢?”司馬遷停住筆,湊過來一看,原來朋友是指他在文中寫了李廣官報私仇等缺點,司馬遷還沒回答,朋友又開口了,他說:“這樣寫將軍的缺點,流傳後世,豈不有損將軍的形象嗎?”
“我寫的是曆史,信,是第一條,怎能以個人愛憎去歪曲曆史真相呢?”司馬遷反問道。
“啊,原來如此!”朋友明白了。果然,司馬遷同情項羽,卻也詳細地寫出了項羽必然失敗的命運,司馬遷厭惡劉邦,但也寫出了他必然成功的條件。朋友點點頭,望著正在寫作的司馬遷,暗暗稱讚:“他真是一個忠實的人啊!”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
李勉窮不貪財
唐朝時的李勉,小時候,家裏很窮,父親賣煎餅,母親給人洗衣服。李勉白天幫助父親看攤,晚上念書學習。李勉為人誠實、忠厚,街坊鄰裏都誇讚他。他的文章常常被老師拿來作示範。
長大後,他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在仁升客店裏,他認識了一個比自己大的讀書人王義,兩人脾氣相投,十分談得來。李勉和王義同住在一個房間,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
一天,王義洗澡著了涼,晚上發高燒,說胡話。李勉侍候他,用濕毛巾給他擦臉降溫,整整忙了一夜,王義的高燒還沒有退。第二天,李勉請了醫生給王義看病,醫生說:“王義得的是急性肺症,必須趕快醫治……”
王義昏昏沉沉,滴水不沾。李勉既要買藥,又要煎藥,忙得不可開交,沒空看書,可他毫無怨言。會試的時間快到了,可王義的病情不但不見好,反而愈來愈重。他含著眼淚對李勉說:“賢弟,我已經快不行了,我的病拖累了你,耽誤了你讀書,實在對不起!”
李勉安慰他說:“賢兄,你好好休息,小弟照顧你是應該的。至於會試,今年不行,以後再考也不遲!”
王義聽到李勉說出肺腑之言,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賢弟,我有一事想求你,我的包袱裏有100兩銀子,如果我不行了,你就用它買副棺材,請人把我埋了,剩下的錢,就送給你用吧。”
李勉聽到王義說這些話,心裏很難過。他噙著眼淚說:“王兄,你放心,我會想辦法通知你弟弟的……”
第三天,王義死了。李勉買了一副棺材,請了幾個腳夫,把王義埋了。在王義的墳上立了一塊碑,上麵寫著王義的名字、籍貫和死亡的時間。
辦完喪事,離會試還有3天。這幾天,李勉累極了,他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克服疲勞,堅持考完了會試。結果,皇榜一公布,李勉榜上有名,當上了縣令。
他雖然當上了官,但王義的事,他始終沒有忘記。他幾次給王義的弟弟寫信,但都沒有回音。
轉眼10年過去了,李勉已入朝作官。有一天,忽聽家人傳報,有一個姓王的漢子要找他。他立刻召見了那位漢子,一問,原來是王義的弟弟。李勉既高興,又傷心,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
王義弟弟說:“恩人,你的信我都收到了,因家鄉發大水,幾次搬家,一直到今天才來找你,實在很抱歉……”
李勉把當時他哥哥怎樣得病,怎樣埋葬,一一向王義的弟弟講了。最後說“你哥哥的銀子,用去20兩,剩下80兩,我放在棺材裏。現在你來了,我交還給你。”
接著,李勉帶著他到城外荒地王義的墳墓前,叫人挖開墳墓,打開棺材,把那80兩銀子,原封不動還給了王義的弟弟。王義弟弟流著眼淚接過銀子,說:“大哥,聽說你當時也很窮,為什麼你不用這些銀子呢?”
李勉意味深長地說:“不是我自己的東西,我是絕對不要的!”
黃金雖然貴重,但仍然比不上誠信的價值。
陳紀賣房誠實不欺
在中國曆史上,一些誠實不欺的故事,千古流傳,很能給人以啟迪。這裏要講的是後漢時陳紀賣房的故事。
後漢時,名士陳實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陳紀,字元方,二兒子陳湛,字紀方,都是品學兼優的人。當時,人們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君”。這是因為他們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為人誠實不欺,品德高尚。
陳紀在東郡有一所房子,因無人居住,打算賣掉。陳紀請家人找一位買主。經四處打聽,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買房子的人。家人向買房子的人介紹了房子的建築材料如何好,工程質量如何好,價錢如何公道等等。買房子的人實地察看後,覺得實際情況和所介紹的一樣,便決定買下來。
正當雙方談妥,拍板成交的時候,陳紀突然走了出來,對買房子的人說:“這房子的確不錯,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出水之處,每當天下大雨,積水很難排泄出去,這是個很傷腦筋的事情。你要好好考慮。”
買房子的人一聽,便不買了。家人埋怨陳紀說:“買賣已經談妥,就你把缺點說了出來,人家就不買了。”陳紀很不以為然,批評家人說:“為人應當誠實,寧肯房子賣不出去,也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去欺騙別人。”家人聽了,感到他講的很在情理。
一個人若是失去了誠信,而去欺騙他人,那麼他就失去了生存的價值。
王華拾金不昧
王華是明朝人,他從小就憨厚,誠實,7歲那年拾金不昧的故事遠近傳揚。
一天,王華和母親打了招呼後,就高高興興地和小鬆、小明來到村後玩兒。小鬆、小明在捉蜻蜓,王華就坐在樹下乘涼。
這時,急匆匆地走來一位年輕漢子。他背著包袱。因急著走路,渾身濕漉漉的。他走到水渠邊,兩手捧起水,洗了洗臉。然後轉身走到大樹下,坐下歇歇腳。
小鬆、小明追趕蜻蜓愈走愈遠,坐在樹下的王華覺得無趣,也站起來,追撲蜻蜓去了。王華回頭往樹下一看,年輕漢子閉著眼睛睡起覺來。
中午了,王華聽見媽媽呼喚的聲音,想起該回家吃午飯了。他路過大樹下,發現年輕漢子已經走了。可是,在他睡覺的地方,留有一個紅色的包袱。王華心想:這個包袱,可能是剛才那位大哥哥丟的。裏麵包著什麼東西?他想打開看看後再作決定。他打開包袱,裏麵包了好幾層,包的是兩根黃澄澄的金條。
王華重新把包袱包好,坐在樹根下,守在包袱旁邊,等待那位大哥哥回來。
可是,等了好長時間,仍不見那位大哥哥的身影。王華想:我在這裏看著包袱,如果碰到大人,看我是人小,把包袱搶走怎麼辦?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王華拿著包袱,走到有小草的淺水渠邊,把包袱放在水裏,用手撥拉一些小草蓋上,直到自己覺得看不出破綻為止。然後又回到大樹下,坐在樹根上,假裝打瞌睡。又等了很久,王華突然被一個陌生的聲音叫醒:“小弟弟,你在這裏睡覺,看到一個包袱嗎?”
王華睜開眼睛,仔細看了看來人,認出是上午那個在這裏睡覺的人,心裏很高興。但為提防冒領,他想問個明白。
“大哥,你的包袱是什麼顏色的?”
“是紅棕色的。”漢子用手比劃著,說明包袱的形狀、大小。
“裏麵有什麼東西,讓你急成這個樣子?”
“不瞞你說,我們家鄉發洪水,家裏房屋被洪水衝掉。這次去舅舅家借來了一些錢,準備蓋房,買種子種地。”
“錢,多少錢?”王華問道。
“不是錢,是兩條黃金,用幾層布包著。”
王華問清楚了,這個包袱確實是他的。於是帶著他來到水渠邊,撥開小草,一個紅棕色的包袱沉在水裏。漢子拿起包袱,打開一看,兩條金子都在。他激動地握著王華的小手說:“謝謝你,小弟弟,你救了我們全家的命呀!”
正在這時,小明跑來叫王華回去。他聽到這種情況,看到漢子高高興興離去的背影,就對王華說:“你怎麼這樣傻,把包袱還給他!?”
王華說:“我爸爸說,拾到別人的東西要歸還,這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走,咱們回家去!”說完,拉起小明向家跑去。
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樣才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誇讚。
馬寅初敢說真話
馬寅初,中國著名的人口論專家,經濟學家。他一生不僅在學術研究方麵有所建樹,而且素以敢說真話而倍受人們尊敬。
抗日戰爭時期,馬寅初在重慶大學商學院任教時,由於他敢於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現象,曾被蔣介石在歌樂山軟禁過。但這並沒有使馬寅初屈服,相反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立場。
馬寅初說:“我這個人呀,叫我不講真話不行。我有一句座右銘:講別人講過的話是容易的,講別人想要講的話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想要講別人不敢講的話,就不容易了。我就是要講別人想講而又不敢講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學院請馬寅初為全院師生員工作報告。報告的前一天,院長改變了主意,不想如期進行了。原來是校長聽到了國民黨政府要派特務進行搗亂的消息,擔心馬寅初教授生命有危險。
當馬寅初聽到這些情況之後,十分平靜地對院長說:“我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要說真話,總是要得罪人的。講假話,講大話,不僅沒有生命危險,還會博得國民黨政府的青睞,甚至可以升官發財。院長,請您放心,我會對付的。”
報告會如期進行,整個商學院大禮堂座無虛席,連附近大學的師生也來了很多人。國民黨特務也趁機混了進來,情況十分危險。
馬寅初教授走上主席台,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但是人們也開始疑惑不解,因為馬寅初教授還帶來了女兒,還有四個大漢抬著一口木製棺材。
這時,馬寅初走到台前,鎮定自若地說:“今天,我來作報告,大家有些疑問,我為什麼要帶女兒來,而且抬來一口棺材。我想,今天的報告,我為了真理不能不講呀,我帶來了棺材,是準備吃特務分子的子彈的;我帶來了女兒,是讓他親眼看著特務分子是怎樣卑鄙地向他的父親開黑槍的,好讓她繼承我的遺誌,為了真理,要敢於說真話。”然後,他把話鋒一轉,開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他擺了國民黨政府的種種腐敗現象,四大家族如何壟斷了中國的經濟,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交政府規定的這個捐,那個稅,他大聲疾呼:做為一個中國人,不能再忍下去了……
他的話,像一把火點燃了人們的情緒,歡呼聲、掌聲響成一片。混進人群的特務分子,看到形勢對他們不妙,一個個偷偷地溜走了。
報告後,據說蔣介石寫信給馬寅初教授,叫他別在大庭廣眾中作報告了,如果他要“高官”,政府給他官做。馬寅初教授看後,把信燒了,說:“我要真理,我要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