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驢背“推敲”留典故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範陽(今河北涿縣)人,唐朝詩人。
他小時候,家境貧寒,落拓為僧,後還俗。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著有《長江集》。他的詩注重錘煉,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詩句“僧敲月下門而來。”
唐朝貞元年間。有一天,賈島又吟了一首詩:“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題為《題李凝幽居》。吟完,又覺得最後一句不妥,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斟酌良久,仍舉棋不定。不知不覺,他騎驢來到京城長安街上,情不自禁地重複吟道:“鳥宿池邊樹,僧敲——”當他吟到“敲”字時,停了一下,右掌朝前做了一個推門姿勢,嘴裏吟道:“僧推——月下門”。緊接著又搖搖頭,用右手食指作了個敲門的動作,隨口吟道:“僧敲——月下門”。周圍的人見了,哈哈大笑,以為遇上了瘋癲。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威嚴的吆喝聲。圍觀的人立刻四散逃去。賈島仍然沉浸在詩的“推”、“敲”中,毫無知覺。突然,有人把他從驢背上拉下來,捆了起來。這時,他才醒過神來:原來,竟闖進了官府的儀仗隊。這可不是兒戲,要被治罪的呀!
賈島立即被押到一位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的官員麵前。原來,這位官員就是當時京城的地方長官、著名文學家韓愈。韓愈看到賈島那副儒弱書生的樣子,想他不是來闖儀仗隊的。等問明了原因,便喜歡上了這位認真好學的青年,忙叫人給他鬆綁,請他回府細談。
回府後,韓愈談了自己的看法,說:“你的詩題是《題李凝幽居》。幽居,謝絕外人,大門必然常閉。門若虛掩,可推門而入。既然常閉之門,而且又是夜裏月下找人,應該是敲門。這才與幽居相應。”賈島聽了,頓時恍然大悟,連忙致謝。
韓愈留賈島在他的府上住下來,教他寫詩為文的章法。屢舉不中的賈島終於考中了進士,並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推敲”也成為典故流傳於世。
讀書學習需要勤學苦練、勤於思考的精神,賈島勤於思考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稱頌。
柳璨燃葉照書
柳璨是晚唐時河東人,少年時代家境很苦。
他家住在小溝裏,他天天上山砍柴,每逢集市就挑著柴禾上市去賣,靠賣柴換來點錢維持生活。就這樣,家裏還常常揭不開鍋。與他家有聯係的都是窮親戚,也幫不上什麼忙。隻有一個近親叫壁玭的,在京城裏當官,可是這個親戚勢利眼,不願意跟他們家這門窮親戚來往,信也不通一封。
柳璨是個有誌氣的孩子,家裏窮,別人看不起,他也不在乎。他立誌求學,刻苦讀書,目標是將來考中進士,幹一番事業。然而要考取進士談何容易,有的讀書人家庭環境很好,有足夠的經費,有專門聘請的老師輔導,努力了一輩子尚且連個秀才都很難考中;有的須發斑白了,連個舉人還不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要考中進士,這在當時簡直比登天還難。
學習需要書本,當時雖然印刷技術已經有了進步,然而印一本書成本很高,買一本書要價很貴,像柳璨這樣的窮人家的孩子怎麼能買得起呢?沒有書,柳璨就向人家借書看。有的書借來之後就馬上抄下來,保存起來供長期使用。紙筆困難,去山上打柴休息時就用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晚上沒有燈油,就用樹葉燃起一堆篝火,然後借著篝火的光看書。深秋時節天涼了,他對著篝火看書,前胸暖後背涼,有時因此而感冒了。就是染病在床,他也不忘記讀書。經過刻苦努力,在光華年間,他終於考中了進士。而且是進土中的佼佼者。於是,被派往國史館做了直學士。
在國史館任職期間,由於他精於五經、涉獵百家,學識淵博而且記憶力強,同僚們遇到疑難問題不去查辭書,都去找他。因此,在同僚中他威信最高,同僚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柳書箱”,把他看成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唐昭宗愛好文學,尤其喜歡學問淵博、下筆成章的文人學者。原來他身邊有個學者李溪因罪而判處死刑,他就想再選一個學者為他起草詔書,朝臣們一致推舉柳璨。於是,昭宗在內殿召見了柳璨。昭宗測試柳璨的學問,非常滿意,當場晉升他為翰林學士,專事草擬詔書,起草文告。昭宗在學習上有什麼疑難問題,也經常向他請教,對他的信任遠遠超過了李溪。
很多貧窮的人都有遠大的誌向,並能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非凡的成績。
歐陽詢三臨碑刻
歐陽詢,唐朝著名書法家。
歐陽詢小的時候,就十分喜歡書法。尤其喜歡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
一天,他在一家文房用品店,發現了一本《指歸圖》,不由得心中十分歡喜。因為這是“二王”書法入門之書,非常難得。
“店家,我想買這本書,要多少錢?”歐陽詢問。
“看得出來,您很喜歡這本書,我可以少要點兒。”老店家算了一下,為難地說:這本書原本是很貴的,少算也得三百縑(注:縑,當時代替流通的貨幣)怎麼樣?”
“店家,您要得雖然不多,價格也算便宜,但我確實沒有那麼多錢,現在隻能付您一部分,餘下的分期付給您行嗎?”歐陽詢以商量而又十分為難的口氣說。
店家見他誠懇,對書愛不釋手,又是常來的主顧,於是爽快地說:“可以!可以!”
幾十頁的《指歸圖》,歐陽詢竟研究了一個多月,解決了他在書法研究和實踐中產生的許多困惑不解的問題,使他一下感到豁然開朗了。
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造詣高深,可是他們的源頭又在哪裏,歐陽詢又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一次,歐陽詢外出途中在一座荒廢的古廟前,發現一塊碑,便停下觀看碑刻,字體很好,看到落款,才知道是晉代著名書法家張芝的弟子索靖所寫,很令他讚歎!
走了一段路後,歐陽詢又想到剛才看過的碑刻,頭腦裏竟沒留下印象,感到十分遺憾。這條路以後也不會再走了,不行,應該回去再看一下。想到此,他又快馬回到古廟,認真地從前到後看了幾遍,覺得字的結構、筆勢等方麵安排很有章法。這時,天色已經不早,他不願離去而又不得不離去了。
歐陽詢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想著那碑上的字。有的書中說索靖的書法像“高山中裂、水勢懸流”,真是名不虛傳!難怪書法名家評他的字“妙有餘姿”,極富變化。歐陽詢一邊想,一邊用手指就比劃了起來。可突然又停住了,有個字的運筆方式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還有幾個草書不像草書,還帶些隸書意味的字,是怎麼收筆的?全都忘了。他不由得勒住了馬。
“不行,還是印象不深,沒記住。”他想,“晉代以來,北方這種古碑很少,我縱然下次再路過這裏,說不定這碑或許還不在了呢!唉,機不可失!”他又一次調轉馬頭,回到古廟。這時,天色已晚,碑上的字已很難看清了。歐陽詢隻好從馬背上卸下行李,準備過夜,等待天明再看。
歐陽詢一連看了三天,總算把全部碑文從整體到細節,都進行了細致地研摹,融為己有,才滿意地離開古廟。這回他不但記住了碑文的布局、氣勢,甚至連筆畫、結構、筆勢等也都盡皆形神在心。他不但學到了索靖的書法,而且,還摸索到了書法發展聯係的一些線索。
歐陽詢經過刻苦鑽研,在總結各家所長與傳統的基礎上,創造了具有自己風格特點的,有如金剛瞋目、力士揮拳、戈戟軒然、筆力剛勁的“歐體”。歐陽詢的書法楷書,被稱為唐代第一,對後代書法影響很大。對我國書法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歐陽詢勤學苦練,深入研究,創作出了自己的風格,成為我國偉大的書法家。
吳道子蒸餅悟畫
吳道子,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朝著名畫家。
吳道子自幼孤貧,愛好學習。為了學習書法,他曆盡千辛萬苦,隻身到浙江、江蘇向書法家賀知章、張旭求教,未取得進步。後改學繪畫,雖遍訪名師,仍無成就。兩次失敗,使他有些心灰意冷。
一天,他來到一座廟宇,看見廟前有一個婦女在賣饃餅。她後麵左右兩邊又各有一位婦女。左邊的在和麵做饃,右邊的用饃具蒸烤。左右兩人相距丈許。隻見左麵的用麵做成薄饃後,隨手一扔,那饃滴溜溜地旋轉著,不偏不斜正落在右邊婦女的饃具內。右邊的接饃後,一麵燒火,一麵翻饃。饃熟了,她用竹片一挑,那熟饃也飛起來,正好落在八尺外賣饃婦女的竹籃內。一塊又一塊,摞得整整齊齊。過路人看了,無不拍手叫絕,搶著來買饃。
這情景,把個吳道子看呆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他走到賣饃人跟前,買了一塊饃,隨後問道:“請問,賣饃大嬸,飛饃的技藝有什麼訣竅嗎?”賣饃的婦女答道:“這沒有什麼,隻不過手熟罷了。天天烙,月月烙,日子長了,自然熟練了。”吳道子聽了,頓覺豁然開朗,他領悟了一個道理:“學習書法、繪畫,也是同理,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從那以後,他更加勤奮,見山畫山,見水畫水,見人描人,見樹繪樹。到了20歲時,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畫家。
但他不滿足於現有成績,還要拜師深造。遠學南朝畫家張僧繇,近學當代畫家張孝師。
工夫不負有心人。他所畫的人物,筆跡拓落,形姿雄勁,生動而有立體感。中年後,他的筆法變得更加遒勁、圓潤。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後人因此把他和張僧繇並稱為“疏體”。
吳道子繪畫總是精益求精。他在長安、洛陽二地的寺觀作壁畫300餘幅,無不是珍品。他所畫人物的衣褶,飄飄欲舉,後人稱“吳帶當風”。吳道子的山水畫也自成一家,曾在大同殿牆壁上,畫出嘉陵江300餘裏山水,大筆揮灑,一天就畫完了。
吳道子繪畫的藝術成就,對後代產生很大影響,後人尊他為“畫聖”。宋朝蘇軾說:“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吳道子持之以恒,熟能生巧的學畫過程,對後人啟示很大。
學習書法、繪畫,隻有多練、多思,才能熟能生巧,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韓幹臨廄畫馬
韓幹是唐代的一位大畫家,尤其以畫馬而聞名。
他小時候,一天學也沒上過。他父親是個老羊倌,但懂得一點繪畫本領。每當韓幹與父親一起放羊時,他便學著父親的樣子,拿著石子在地上畫來畫去。久而久之,他畫的東西越來越形象,越來越逼真了。
為了能掙點錢拜師學畫,在韓幹剛滿12歲那年,父親便把他送到了一家小酒店去當夥計。這個活又苦又累。每天,酒店裏所有的雜活都要由韓幹去做,完事後,他還要替店主人給各處的主顧送酒。
每天晚上,累得直不起腰的韓幹,乘主人休息後,便開始畫自己的畫兒,他住的那間堆放雜物的小屋內,油燈往往是亮到天明。
有一次,有人讓他給當時的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家裏去送酒。當韓幹挑著酒擔找到王維家時,恰好王維不在家,他久等無聊,就用柴杆在地上胡亂畫些人和馬。王維回家後看了他的畫,覺得他很有繪畫的才能,就鼓勵他去學畫,並且在經濟上給他很大的幫助。從此,韓幹就離開了酒店,跟當時著名畫家曹霸學畫。經過十餘年的刻苦學習,他的繪畫藝術已有很深的造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