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偎那片陽光
人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
卻不知不覺地失去了自由,
人們總是在“得不到”與“已失去”之中彷徨,
以為“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苦苦追求,
從而忽視了現實中本來存在並且屬於自己的幸福。
生命的段落
●君子
一陣稍大的風掃過,“啪”——一清脆的跌落聲傳進耳膜,那是果實告別枝頭的信號。秋天到了。在漫漫的混沌飄遊中,驀然聽到節律的時鍾敲響了第三季,逝者如斯,我心肅然。驚回首,由夏而秋,由熱烈而沉穩,在平滑無縫的轉換前後迥乎不同的特色中,那一記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自然生命進程中的句讀。它在昭示光陰飛逝的同時,也讓我突發出了“生命的段落”的悟想。
春的萌動,夏的奮發,秋的成熟,冬的蟄伏,自然以季節為單位發展著它的生命,季節是它生命回想曲中的每個段落。一束光、一陣風、一片葉子、一隻飛鳥,是季節彼此之間的一回眸、一頓足。正是每個鮮明的段落,才誕生了連貫充實的全過程。那麼,我們生命的段落呢?
臨窗獨坐,我突然有強烈的回顧欲望。拿出厚厚的一疊日記,翻著。末了,既驚且愧,原來自己那種若有所失、若即若離的壞情緒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在那麼長的時間裏,我們一直被低沉的調子困擾著。我們渴望有所作為,卻沒想到始終在歎息的邊緣踟躕,幾乎找不到積極努力的影子。是夜回首,才發覺在那麼長的時間裏,我們一直沒有劃分過生命的段落。沒有劃分,沒有回顧,沒有總結,沒有對心緒的清除和整理,於是,我們才一再重複著前一個遺憾,並且一再悲哀地以為生活就是這樣的平淡,最後連悲哀也失去了新鮮感。
讓心靈永遠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識,能夠使你對過去的腳步及時加以回顧和省視,知道哪兒深了,哪兒淺了,哪兒走歪了,哪兒跌過跤;明白連連的不如意責任是否都在身外,而牢騷滿腹一無所獲是否陷入了誤區?這種意識,它雖不能包羅全部,但至少能讓你比較清醒地生活,並且,由此可能引出糾正、調整、扭轉、加倍努力等行為,從而使你的生命經常處在自覺有效的運行狀態。
關於生命的段落,事實上我們早有不少劃分的啟示:星期、年月、階段、時期……隻是我們習慣於僅僅把它們當作時間的標誌,而忘了利用它們來促進生命的進程。
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識,無論在英姿煥發階段,還是在兩鬢染霜時分,都將推動生命走向充實。一個成功的人,總是懂得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展示自己,而不是隻祈望另一個夢想,讓自己在牢騷歎息中度過。
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識,無論在英姿煥發階段,還是在兩鬢染霜時分,都將推動生命走向充實。
麵對生活
●陳吉偉
兩人相對而坐,桌麵上有兩堆同樣的瓜子,兩人正在埋頭嗑著。他們嗑瓜子的方法不同:一人是先挑小的嗑,後嗑大的,順序是由小到大;另一人是先嗑大的,後嗑小的,順序是由大到小。
先嗑小瓜子的那人說:“真倒黴!我嗑的每粒瓜子都是剩下的當中最小的,而你,每次嗑的瓜子都是剩下的當中最大的。”
先嗑大瓜子的那人點頭同意。“可是,如果你再換一種角度去想,味道就又有不同,你也沒必要自稱倒黴了。”
這人問:“那要換怎樣的角度去想呢?”
“其實也簡單。我挑大瓜子嗑,桌麵上剩下的越來越小,都是小瓜子了;你則不然,先挑小的嗑,桌麵上剩下的越來越大,都是大瓜子。”
這人恍然大悟。
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生活,很難說我們所麵對的生活誰比誰強多少。我們為柴米油鹽奔波,為物價上漲苦惱;我們想著入托的孩子,牽掛年邁的老人;我們在家中休憩,到外麵應酬;我們不僅端著自己碗裏的,還貪婪地盯著鍋裏的。有一種叫做欲望的東西,把我們攪得寢食難安,於是我們有了不盡的困惑、憂戚、苦惱、惆悵,我們經常愁腸百結。
有人說,生活是一段路,好歹得走完它。但就是這一段路,常常讓我們不知該如何走,有時連第一步都很難邁出去。說起來並不複雜,我們麵對的那一段路,麵對的那一種生活,就如同我們麵對的那一堆瓜子一樣,你從大到小嗑也好,從小到大嗑也罷,順其自然就行。
我們不開心,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路,也不是因為瓜子,而是因為我們自己。
我們不開心,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路,也不是因為瓜子,而是因為我們自己。
理解
●高蘭芳
一名店主在門上訂了一個廣告,上麵寫著“出售小狗”。這信息顯然把孩子們吸引住了,一名小男孩出現在店主的廣告牌下。“小狗賣多少錢呢?”他問道。
“30至50美元不等。”
小男孩從口袋掏出了一些零錢,“我有2.37美元,請允許我看看它們好嗎?”
店主笑了笑,吹了聲口哨,一名負責管理狗舍的女士便跑了出來,她身後跟著5隻毛茸茸的小狗。其中一隻遠遠地落在了後麵。小男孩立即發現了落在後麵一瘸一瘸的小狗,“那小狗有什麼毛病嗎?”
店主解釋說:“這隻小狗沒有臀骨臼,所以它隻能一瘸一瘸的走路。”小男孩說:“就是這隻狗,我要買它。”
店主說:“你用不著花錢,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話,我就把它送給你了。”
小男孩十分生氣,他瞪了店主一眼,“我不需要你把它送給我。那隻狗和其他的狗的價值應該是一樣的,我會付你全價的。我現在就要付2.37美元,以後每月付50美分,直到付完為止。”
店主勸說道:“你真的用不著買這隻狗,它根本不可能像別的狗那樣又蹦又跳的陪你玩兒。”
聽了這話,小男孩彎下腰,卷起褲腿,露出了他一隻嚴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瘸的,靠一個大大的金屬支架撐著。
男孩輕聲地說:“恩,我自己也跑不好,那隻小狗需要有一個能理解它的人。”
生命是平等的,它不會因為有缺陷而比其他生命低賤。
楓橋夜泊以後
●常躍強
張繼,一個在唐朝並不那麼重要的詩人,因一首《楓橋夜泊》而流傳千古。張曉風很詩意地把這個創作過程稱為“不朽的失眠”!這用當今的話說就是“榜上無名,腳下有路”,很有點兒安慰人的味道。
我有一位詩人朋友,別人問他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他說:在唐朝當個詩人。當今的詩人對唐朝的詩人羨慕出一個黑色幽默來,這從另一個方麵說明在唐朝當個詩人還是不錯的。淺學如我,原以為一個“不朽的失眠”,會把張繼定格在一介寒士上,從此他將歸隱泉林終老一生。其實不是的。在寒山寺與一位和尚交談,才知張繼“楓橋夜泊”以後又考中了下一科的進士,官做到掌管財賦的檢校祠部員外郎。
佛家廣結善緣,我告辭的時候,和尚贈我好多冊書。我向他表示感謝,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不說。後來我又追問了一句,我說我若寫出文章發表了,給你寄張樣報什麼的,信封上怎麼寫呢?他笑著說:你寫寒山寺方丈收就行。終於沒有問出姓名。我心裏一聲感歎。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很美麗,也很有名。然我來蘇州,倒真不是衝著蘇州的美景來的。作為一個生活中的“落第人”,我是來尋找心中的那個平衡點,用以撫慰一個寂寞愁苦的靈魂的。
於是從寒山寺出來,我就去尋訪那個“楓橋夜泊”的地方。路很近,走不多遠就到了。一座石橋,一條小河,還有三五隻靜靜停泊著的小船,這幾乎就是它的全部景致了。我有點兒失望,但轉念一想,一個落第舉子心生愁苦之處,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鵝黃色的柳條在風中搖蕩。河水泛著波光。我在楓橋邊沉思……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我反複吟詠,追尋著張繼當年的心理軌跡……我兒子說:中學的語文老師講,落第的張繼,半夜裏聽到鍾聲,是愁上加愁。
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