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明為視察,實為擂台(6)(1 / 2)

難度不小,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一項政府項目,確實是一道天大的難題。尤其是對長年累月在政府機關工作的文秘來講,早就習慣文秘式的語言和說話方式,讓他轉變思路,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彙報工作,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好在關允從未放下書法和古詩。古詩,關允心中驀然靈光一閃,想起前段時間老容頭讓他撿起書法並且熟讀古詩,難道說老容頭未雨綢繆,是在為他指路?

誠然,有老容頭的指路明燈確實可以讓關允有先人一步的先機,但路燈再亮,終究還要自己鋪路並且自己腳踏實地地走路才行。還好,最近幾天關允不但書法進步不小,還背下了許多首古詩,對於一直熱愛文學並且有一定文學功底的他來說,練字和讀詩不僅僅是應付差事,還是他的一項愛好。

能將愛好轉化為生活中實際動力並且有助於自身成長的人,是聰明人。

“在孔縣曆史上最欣欣向榮的秋天,在縣委李逸風書記和冷楓縣長的大力支持下,在李永昌副書記的親自領導下,在金黃遍地的原野之上,在河水充沛、水草豐美的流沙河畔,一座象征著孔縣精神和孔縣人民不屈的奮鬥意誌的大壩,即將落成為孔縣最壯麗的豐碑……

“在此豐收的季節,孔縣大地繁花似錦,孔縣人民熱火朝天,孔縣百姓載歌載舞,迎來了孔縣曆史上最尊貴的客人——市委蔣雪鬆蔣書記。於是,孔縣大地處處詩情畫意,孔縣人民一片歡聲笑語,孔縣的秋天,就成了美的海洋、美的世界。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蔣書記的到來,揮灑間,流沙河大壩拔地而起;彈指間,流沙河波濤滾滾;談笑間,流沙河大壩項目已經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量……”

關允侃侃而談,以詩意一般的語言開篇,生動地描述了孔縣秋天的盛景,既高抬了主要縣委領導,又突出了蔣雪鬆視察的高度。總之,他的敘說猶如一次生動的告白,雖然在李永昌、郭偉全耳中聽來不倫不類並且裝腔作勢,但人人都知道,哪怕李逸風和冷楓聽了不喜歡也不要緊,隻要蔣雪鬆滿意就行。

官場上是老大優先製原則,眼下,在場之中最大的老大是蔣雪鬆。

關允說完,也不等蔣雪鬆表態,用手遙指大壩雛形,提出了一個連李永昌、李逸風都不敢當麵向蔣雪鬆提及的十分過分的要求:“蔣書記,流河沙大壩必將成為孔縣的豐碑,如果由您來題字,肯定可以在孔縣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眾人頓時為之一驚!

打擂台

最震驚的不是李逸風、冷楓和李永昌,而是冷嶽。作為市委秘書長,蔣雪鬆視察期間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要考慮周詳,不能出一絲差錯,按照事先敲定的視察方案,並沒有題字一項。

盡管他也知道蔣書記的書法確實不錯,但蔣書記為人含蓄,從來不向外界透露他喜好書法的事實,冷嶽心中疑問連連。就連蔣書記點名關允也是意外插曲,關允向蔣書記介紹大壩項目的進展,更是意外之外的意外,而現在,關允又提出請蔣書記題字,這完全就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