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鬆的表現,明顯有袒護李永昌之意。而在蔣雪鬆身後的曾偉憲也是一臉平靜,對剛才的一幕置若罔聞,倒是冷嶽微不可察地動了動眉毛,目光迅速從李永昌的臉上一掃而過。
更不為人所注意的是,冷嶽的目光還在極短的時間內和冷楓的目光有過交流。雖然一閃而過,二人的目光在電光火石間所交換的內容卻十分豐富。
李逸風臉上閃過一絲不滿,不過他沒有太明顯地表露出來:“一切按照蔣書記的指示辦。”
蔣雪鬆一行要去流沙河大壩視察工作,除了市委的隨同人員之外,縣裏四套班子不可能全部出動,政協、人大的老同誌就主動告退了,縣委縣政府也隻能挑選幾名主要領導。李逸風看出來,不管是假裝也好,或者真是個人風格也罷,蔣雪鬆確實喜歡輕車簡從,不喜歡興師動眾。
縣委就點了兩名副書記——李永昌和桂曉傑,政府班子就由冷楓和郭偉全出麵,然後又讓三個通訊員全部陪同。點到關允的時候,李逸風心中還閃過一絲疑惑,明明打壓關允的壓力來自蔣雪鬆,蔣雪鬆一露麵就點了關允的名,到底蔣雪鬆對關允是什麼態度,很讓人摸不著頭腦……
李逸風最清楚蔣雪鬆和夏德長的關係,如果說蔣雪鬆對關允改變了看法,他認為可能性極小。雖然夏德長的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對一名市委書記的前途的影響不大,但蔣雪鬆和夏德長私交密切,那麼蔣雪鬆當眾點關允的名又有什麼內情?
想不明白就索性不去想,李逸風卻不知道,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不知不覺中,他對關允的態度已經悄然地轉了一個大彎,由以前的冷落排擠變成了關心愛護。或許是瓦兒無意中影響了他的判斷,又或許是他和冷楓之間達成的共識讓他對關允多了好感。
一行隊伍浩浩蕩蕩奔向流沙河大壩,關允、溫琳和王車軍同乘一車。本來溫琳坐在中間,關允在左,王車軍在右,溫琳卻以暈車為由和關允換了座位,等於是她連坐都不願意挨著王車軍。
王車軍憤憤地看了溫琳一眼,隨後又假裝若無其事地望向窗外,心裏卻想,等蔣書記視察大壩的時候,會由他出麵向蔣書記介紹大壩項目的施工進度,他要大出風頭了。說不定到時能讓蔣書記立馬對他另眼相看,等他真的成了蔣書記跟前的紅人,一個小小的關允又算得了什麼?還有溫琳,等溫琳主動來求他臨幸,他也要矜持一下再說。
到了大壩工程現場,蔣雪鬆興致頗高,叉腰仰望高高矗立的大壩,說道:“逸風同誌,誰來介紹一下大壩的情況?”
當麵向市委書記介紹大壩的情況,絕對是一個露臉的大好機會,是無數人打破頭也要爭著上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不小的挑戰
上級領導下來視察工作,從陪同人員到吃飯、住宿,以及每一個環節該由誰對等接待,基本上事無巨細,都會事先由縣委辦和市委辦溝通,達成共識之後,最後由雙方確認,蔣雪鬆的視察才會正式啟動。